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Increasing numbers of biosimilar medicines are becoming availabl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urvey was to assess awareness of and attitudes to biosimilars amongst physicians (medical specialists and General Practitioners (GPs)) and community pharmacists in Ireland. Physicians were invited to complete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during April and May 2016. Community pharmacists received a postal questionnaire in August 2015. Responses from 102 medical specialists, 253 GPs and 125 community pharmacists were analysed. The majority of medical specialists (85%) and pharmacists (77%) claimed to be either very familiar or familiar with the term biosimilar, whereas many GPs (60%) were unable to define or had never heard of the term. One in five (21%)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responded that biosimilars were the same as generic medicines. The majority of medical specialists opposed pharmacist-led substitution of biological medicines but some thought it could be appropriate if agreed with the clinician in advance. Medical specialists who prescribe biosimilars (n = 43) were more likely to do so on treatment initiation (67%), than switch a patient from an originator medicine to a biosimilar (28%). The findings will aid the design of educational initiatives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d highlight attitudes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biosimilars, so informing regulators, policy makers and industry.  相似文献   
62.
根据近几年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从体针、头针、电针、水针、眼针、舌针以及其他疗法(针灸并用,针药结合,针刺结合激光,针刺结合高压氧,针刺、叩剌、走罐综合疗法)等方面对临床经验加以总结,结合针刺作用机理的研究,阐述了针灸治疗本病的优势与不足,为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更为规范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3.
对近20 年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四诊客观化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客观化研究的日趋深化,最终可能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客观量化标准,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4.
杠杆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着重综述了定位杠杆、长杠杆、短杠杆微调手法及反杠杆复位法等推拿手法治疗腰突症的临床研究成果,并通过腰椎间盘突出的生物力学原理的分析,进一步阐述杠杆类手法治疗腰突症的机理,以获得进一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5.
冠心病中医证型客观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的中医证型客观化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现就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文献作回顾分析,以为今后的临床和科研提供一些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66.
我国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高,预后极差,自然生存期不超过3~6个月,其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理想的很少。原发性肝癌由于早期诊断困难,待确诊时大多已迭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迄今为止仍缺乏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以致全身化疗疗效较低,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及癌灶无水酒精注射等经常受到限制。为此,探索新的且相对有效的能让大多数患者耐受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就成为临床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67.
痉挛型小儿脑瘫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以肌张力过高、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运用手法按摩,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从而使痉挛的肢体松弛、挛缩的肌肉逐渐舒展,达到降低肌张力,增加肌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假性球麻痹为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易引起肺炎、腹泻等并发症,其中肺炎是假性球麻痹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刺在治疗假性球麻痹方面具有独特疗效,笔者将近5年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总结如下,并提出不足之处,亟待于今后的研究中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69.
中药延胡索的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综述近十年有关延胡索的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大量文献,对延胡索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与结论延胡索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类,提取方法除经典热回流法,超声提取及高速逆流色谱法等新技术也得到广泛的应用;质量评价主要以单指标质控(即延胡索乙素)和指纹图谱为主;文章还总结了延胡索的体内动态研究,这对中药现代化形势下延胡索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苯并呋喃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物质,具有抗菌、细胞毒素,杀虫、昆虫拒食及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等作用。随着植化分离手段和结构鉴定方法的提高,先进的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该类化合物和相关生物活性被报道。讨论该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结构的关系,旨在促进对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