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目的 分析北京市大兴区手足口病的时空聚集性.方法 2012-2015年手足口病发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描述病例发病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使用SaT Scan9.4.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用ArcGIS 10.3软件进行结果可视化展示.结果 2012-2015年北京市大兴区共报告手足口病21 307例,其中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406.08/105).发病率空间分布呈现西部高于东部,北部高于南部的特征.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时间聚集多发生在每年4-8月,空间聚集位于大兴区西北部,随着扫描半径增大,最可能聚集区域从黄村镇、兴丰街道向清源街道和西红门镇等周边邻近街乡扩散.结论 大兴区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乙型流感爆发疫情的时空传播规律,为流感爆发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易感者-染病者-恢复者(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SIR)动力学模型特点以及爆发调查资料计算基本再生数;通过详细流行病学调查,绘制疫情时空传播过程图。结果该起乙型流感爆发疫情的基本再生数为1.88;疫情历时8d,共出现病例39例,病例均在同一班级,班级罹患率为78.0%;在无干预情况下,新发病例数呈指数增加趋势,随着时间推移,病例出现的空间顺序有很明显的规律,先从左到右再覆盖至整个班级,新发病例均在上一代病例的附近出现。结论乙型流感在学校爆发时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近距离飞沫传播可能是此次流感爆发的主要传播途径,应及早采取隔离治疗患者、减少近距离接触、加强健康宣教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2015年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方法 手足口病的发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控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街镇人口数来源于上海浦东统计年鉴,街镇的边界地图使用国家测绘局2015年版shp格式的地图数据。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2整理分析数据,检验水准α取0.05。采用SaTScan 9.3进行时空聚集性扫描,使用ArcGIS 10.5将扫描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2015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88.17/10万、297.46/10万、200.95/10万;流行时间具有明显的“双峰性”特征,第一次峰值出现在6月,第二次在出现在9月至10月,第一次的峰值高于第二次;地域分布具有“南低北高”、“东西高中间低”的特点;男性发病人数占总人数的60.06%,年龄在4岁及以下的占85.18%,散居及托幼儿童占93.13%,流动人口占60.37%。单纯时间聚集出现在2014年4月20日至2014年7月17日期间;单纯空间聚集区共有11个,包括南半部2个、北半部9个;时空聚集区域有12个,包括2013年1个、2014年8个、2015年3个,其中北半部9个、南半部3个,发病率越低的地区出现时空聚集时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就越大。结论 通过研究了解了浦东新区2013-2015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其时空聚集区域分布,为今后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浙江省2016—2020年梅毒疫情时空分布特征,探测聚集区域,为梅毒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个案管理模块导出浙江省2016—2020年网络直报的梅毒病例,利用Arcgis10.2软件作为数据管理和呈现平台,建立浙江省2016—2020年梅毒空间分析数据库,对梅毒疫情...  相似文献   
25.
《Substance use & misuse》2013,48(6-8):1051-1073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lternat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LR) method, and places this method in the context of other statistical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complex survey data, including the conditional form of logistic regression with matching on neighborhood characteristics. Unlike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the ALR method provides for an explicit estimation of the magnitude of clustering of drug use within neighborhoods and within subgroups of the neighborhood defined by male-female or age indicators, with and without covariate adjustmen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ALR methods is illustrated with estimates for the magnitude of clustering of daily marijuana use and weekly marijuana use within neighborhoods of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data from the National Household Survey on Drug Abuse samples from 1990 through 1996. [Translations are provided in the International Abstracts Section of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26.
The upward trend of chronic illness in working age populations call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iculties chronically ill people face with workforce participation. Existing research focuses primarily on physical limitations and employer attitudes about chronic illness. Here we use a space-time approach to illuminate the importance of negotiating logistical challenges and embodied rhythms when balancing work and chronic illness. We draw from time geography and rhythmanalysis in analysing interviews from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of 26 individuals living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Australia. Difficulties with paid work arise from: (1) competition for space-time resources by employers and health services; (2) arrhythmias between the body, work and health services; and (3) the absence of workplace rhythms on which to ‘hook’ health activities. Implications for workplaces and health services desig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2006-2012年艾滋病防控工作开展及效果,探索HIV/AIDS在重庆地区的时空聚集性.方法 从重庆市38个区县的传染病上报系统和哨点监测数据库中,收集重庆市38个区县从2006年到2012年的HIV/AIDS疫情统计数据和艾滋病防控经济指标.采用Person相关系数进行线性趋势检验,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Satscan软件对HIV携带者数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6-2012年重庆市男男性行为者、注射吸毒者和暗娼人群的HIV感染率分别为15.62% (95% CI:14.41% ~ 16.86%)、8.42% (95% CI:7.82% ~9.03%)和0.18% (95% CI:0.10% ~0.25%).同期重庆市艾滋病防控总投入、接受咨询和检测的人数和注射吸毒人群人均干预人次数均呈现增长趋势(均有P< 0.05),但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并未呈现增长趋势(均有P >0.05),高危人群HIV感染率未呈现下降趋势(均有P>0.05).HIV携带者数主要聚集区在中西部和中南部的区县,时间聚集在2010-2012年.结论 虽然重庆市2006-2012年对于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了开展,但高危人群的安全性行为没有得到加强,HIV的感染率没有下降,防控效果不理想.HIV/AIDS的流行呈现时空聚集性,空间聚集区为中西部和中南部的区县,并随时间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发病时空分布特征和时空聚集情况.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使用SaTSan9.1.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利用ArcGIS 9.3软件展示病例时空聚集区域.结果 2007-2012年北京市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107例,单纯时间分析显示发病高峰在每年4~6月,单纯空间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显示北京市远郊、近郊和中心城区均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集中发病区域.结论 尽管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总体发病较为分散,但时空扫描分析显示存在高发地区和高发时段.本研究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和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利用自动化容积成像(volume computer aided diagnosis,VCAD)自动获取胎儿心脏筛查切面,并与二维超声(2D)比较,进一步提高中孕期胎儿心脏的筛查效率。方法:以100例中晚孕期经常规超声筛查,心脏未见异常的正常胎儿为研究对象。在2D模式下采集胎儿心脏筛查所需要的标准切面,包括四腔心(four-chamber view,4CV),五腔心(five-chamber view,5CV)、左右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k LVOT、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k RV-OT),大动脉短轴(Artery short-axis SAV),主动脉弓(aortic arch LAV-AoA),动脉导管弓(ductal arch LAV-DA)、上下腔静脉长轴(superior-inferior vena cava,SVC-IVC)切面,记录采集时间。采用(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技术扫描获得胎儿心脏整体容积数据,存盘后进行脱机分析。利用4DVIEW 7.0软件VCAD技术,通过模式自带的SetStarting Plane的Start Plane、cardiac 1、cardiac 2、cardiac 3、cardiac 4、cardiac 5,分别自动获取上述各切面图像,并记录采集时间。比较VCAD技术自动获取的图像和2D图像吻合率及图像质量。采用超声断层显像(Tomographic UltrasoundImaging TUI)模式,通过调节层距和中心层位置,分别显示上述各切面,并记录采集时间。比较STIC-TUI检查时间和VCAD检查时间。结果:①VCAD检查时间:(138±10)s至(198±12)s明显小于2D检查时间(288±13)s和STIC-TUI检查时间(408±1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VCAD自动获取切面和2D切面图像合格率的比较:扫描起始切面为心轴位于右上象限的心尖四腔心切面的容积数据样本,二维超声显示的筛查切面与VCAD重现的上述各切面合格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扫描起始切面为心轴不位于右上象限的心尖四腔心切面的样本,容积数据利用VCAD自动获得的图像,配对卡方检验显示,LAV-AoA、LAV-DA、SAV切面,VCAD重建切面合格率低于2D,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45,P=0.001,<0.05);③VCAD和2D获取各个切面图像质量的比较:扫描起始切面为为心轴位于右上象限的心尖四腔心切面的样本,VCAD自动获取各切面图像质量和2D达到了极好的一致性或好的一致性。扫描起始切面为心轴不位于右上象限的心尖四腔心切面的样本,VCAD自动获取切面在4CV、5CV切面图像质量和2D达到了极好的一致性,在LVOT、RVOT和SVC+IVC切面图像质量和2D一致性好,在LAV-AoA、LAV-DA和SAV切面图像质量和2D的一致性差。结论:VCAD快速自动且较全面的获得胎儿心脏筛查各标准化切面高品质的图像信息,简化了三维容积数据的后处理方法,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为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建立2014-2018年甘肃省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数据库,采用ArcGIS 10.5软件进行三维趋势分析和结果的可视化呈现,应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三维趋势分析显示,甘肃省布病报告发病率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在东西方向上呈微弱的"U"形分布;乙脑报告发病率由南向北显著下降,东部地区发病率高于中、西部地区;HFRS报告发病率东西部地区差异不明显,南部地区略高于北部地区。时空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布病主要聚集区位于东部地区,包含19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4-2015年,次要聚集区位于河西地区,包含4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7-2018年;乙脑聚集区位于中部、东南部地区,包含32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7-2018年;HFRS主要聚集区位于定西市岷县,聚集时间为2018年,次要聚集区位于东部地区,包含8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8年。结论 2014-2018年甘肃省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重点地区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