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17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陈雪  董军伟  丁锤  李昌  彭安堂 《河北中医》2012,34(9):1399-1400,I0002
目的建立芩翘通窍胶囊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芩翘通窍胶囊中的黄芩、辛夷、白芷进行薄层鉴别。结果 3种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而阴性色谱图上无相应的斑点。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强,是鉴别芩翘通窍胶囊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72.
黄芩X射线粉末衍射鉴定与黄芩苷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宁波  杨宁  季思伟  马林  马辰  吕扬 《中国药师》2010,13(5):607-611
目的:建立黄芩粉末X射线衍射鉴定分析技术与黄芩苷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获取7个不同产地或来源的黄芩样品和1个对照品的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通过对黄芩苷对照品的单一成分的衍射Fou—rier图谱获取其特征标记峰;通过HPLC技术定量检测8个样品中的黄芩苷含量;分析计算黄芩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图谱中的衍射特征峰强度与黄芩苷含量关系。结果:获得黄芩中药材的对照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及其对应的50个特征标记峰,衍射峰d=3.1795A的相对强度与黄芩药材中黄芩苷含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0719X-0.193,r=0.9956。结论:粉末X射线衍射不仅可以给出反映中药材全成分的Fourier指纹图谱,并可实现对中药材中有效化学成分的定量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73.
目的:考察同时检测大黄中蒽醌类物质和黄芩中黄酮类物质联合测定的优化色谱条件。方法:通过对大黄与黄芩药材配伍后其水煎液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流动相的不断筛选,从而选择出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干扰峰最少,分离度较好的色谱条件,即以甲醇:磷酸水(pH3)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以(1∶1)的甲醇水溶液处理样品,以甲醇∶磷酸水(pH3)溶液为洗脱液时能够得到优化的色谱条件。结论采用优化的色谱分离条件,能够同时检测出黄芩苷、大黄素和大黄酸,且分离度好,加样回收率在95%~105%之间,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4.
通过梳理历代本草、医籍、方书、方志和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拟对经典名方中所用黄芩药材的名称、基原、商品规格、产地、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按照历史发展脉络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以期为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黄芩最早有“黔”“菳”等名,历代本草皆以黄芩为正名,还有“腐肠”“黄文”“妒妇”等别名;历代所用黄芩的主流基原为Scutellaria baicalensis,同属其他种植物在不同时期亦有作为黄芩使用的情况;历代药用部位均为根,自南北朝以来,根据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结合性状特征分成子芩和枯芩2个功效不同的规格,并延续至今,但受栽培成本、指标性成分含量要求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市场上多为子芩;历代本草记载的黄芩产区较广且逐渐从长江流域向北扩展,近代以来一度推崇河北承德所产,奉为道地,现黄芩栽培产地较广,遍及华北、东北。黄芩早期多用生品,明代出现多种炮制品,发展延续至今主要为生品、酒制品2种。根据考证结论,建议经典名方中黄芩以S. baicalensis入药,其商品规格及炮制品的选择可依据原方要求、临床作用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75.
山东黄芩不同加工方法饮片质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文海  容蓉  王姣  张力中  谭鹏  张惠云 《中成药》2004,26(6):468-471
目的:考察山东黄芩产地加工饮片的质量.方法:对供试饮片进行了TLC、紫外谱线组法鉴别、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水分检查、黄芩苷含量测定.结果:黄芩产地加工饮片优于药典法制备饮片.结论:黄芩产地加工饮片具可行性和规范化、产业化优势.  相似文献   
76.
复方黄芩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复方黄芩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黄芩片中的黄芩、虎杖、功劳木等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的黄芩苷进行了含量测定。流动相:甲醇-0.4%磷酸(50:50),流速:1.4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78nm。结果 鉴别项下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黄芩苷在0.12~0.72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17%,RSD=1.78%(n=5)。结论该方法可为复方黄芩片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黄芩炭炮制工艺及其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黄芩炭的炮制工艺及其指纹图谱进行研究,为黄芩炭质量控制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正交试验及HPLC-UV指纹图谱。色谱条件:Hypersil C18柱(5.0 mm×200 mm,5 μm), 流动相甲醇-0.4%磷酸水溶液-乙腈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7 nm。结果:不同产地正品黄芩通过规范炮制加工后得到的黄芩炭指纹图谱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黄芩炭制工艺切实可行,指纹图谱测定方法重现性好,可为黄芩炭的规范化炮制及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
新加沙参麦冬煎剂抑制肿瘤转移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新加沙参麦冬煎剂防治肿瘤转移的机制。方法结合动物模型、免疫组化、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新加沙参麦冬煎剂对荷瘤小鼠抑瘤率、转移抑制率、生命延长率的影响,检测实验小鼠皮下移植瘤血管内等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第Ⅷ因子(CD34)、黏附因子(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酶(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新加沙参麦冬煎剂治疗组的瘤重抑制率、肺转移抑制率、生命延长率分别为37.3%,58.3% 和20.8%;皮下移植瘤CD44V6 、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TIMP2表达记分明显高出其他组(P<0.01)。小鼠肺转移灶数与VEGF 、CD44V6、MVD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0,0.398,0.455。结论①新加沙参麦冬煎剂对小鼠LA795高转移肺腺癌模型有较好抑制转移、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时间的作用。②新加沙参麦冬煎剂可通过调控肿瘤转移过程中黏附、基质降解、血管生成相关分子的表达,多途径、多靶点防治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79.
半枝莲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半枝莲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C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半枝莲含药血清分别处理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法观察其对PC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经半枝莲含药血清作用的PG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结论:下调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半枝莲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0.
半枝莲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半枝莲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半枝莲含药血清分别处理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法观察其对PG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经半枝莲含药血清作用的PG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结论:下调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半枝莲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