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2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目的 建立山东产半夏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半夏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 采用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60nm,对获得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软件和SPSS13.0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 建立了山东产半夏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相似度计算及聚类分析表明,山东不同产区半夏药材指纹图谱之间相似度高,归为一大类,但与商品半夏药材相似度差异较大、与半夏炮制品、天南星等则不能聚为一类。结论 建立的半夏药材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峰分离度较好,可作为半夏药材鉴别和量化控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测定半夏总生物碱的含量,比较不同地区栽培半夏、野生半夏的质量,为提高半夏的质量标准提 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氯仿提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416 nm波长处测定总生物碱。结果盐酸麻黄碱浓度在 19.0-133μg·m^-1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方程为:A =0.0733 C -0.0826, r =0.9996。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半夏所含生 物碱不同,山东半夏含量较高,栽培品种高于野生半夏。结论氯仿提取法测定麻黄碱方法可靠、重复性好;可以用于半夏中 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3.
目的:为半夏中锌含量的测定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数据参考。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半夏中Zn的含量。结果:分光光度法测量值是53.20μg/g,火焰原子吸收光普法测定值是48.56μg/g,说明半夏中富含微量元素Zn。结论: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都可用于测定半夏中的微量元素锌,但原子吸收光谱法准确度高于分光光度法,因此测定半夏中的微量元素最好的方法是原子吸收光谱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以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半夏提取物中尿苷、鸟苷和腺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 50 mm,1.7 μm),流动相水-甲醇不同比例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5 mL· 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尿苷在2.033 ~ 20.33 mg·L-1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6 788X-3 556(r=0.999 9),平均回收率98.65%,RSD 2.12%;鸟苷在1.098 ~ 10.98 mg·L-1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 =25 378X-325(r =0.999 9),平均回收率98.21%,RSD 2.32%;腺苷在0.201 2~2.012 mg·L-1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30800X-59(r=0.9999);平均回收率98.54%,RSD l.91%.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可靠,能有效地测定半夏提取物中尿苷、鸟苷和腺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75.
以半夏为材料,采用蒽酮-浓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反电位滴定法、酸性染料比色法等测量半夏在不同光质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还原糖、可溶性蛋白、鸟苷、琥珀酸、生物碱等含量变化。得到结果为黄光可以促进半夏生长发育,促进块茎可溶性还原糖、总糖、生物碱及琥珀酸的合成,而蓝光促进块茎可溶性蛋白及鸟苷的合成;红、黄光提高叶绿素a,b含量,蓝光降低叶绿素a,b含量;白膜透过的光谱最均匀也最有利于叶绿素a 的合成;单光膜中,蓝膜与黄膜较有利于叶绿素a 的合成,而绿膜和红膜相对有利于叶绿素b的合成。红光下半夏的珠芽形成数最多,繁殖系数最大,说明在半夏的人工栽培中可以利用红光提高半夏的生产产量。  相似文献   
76.
陈宝贵教授从医近50载,熟悉药物的属性及治疗病证,且配伍灵活多变,剂量随证加减得当,对有毒中药的使用亦能驾轻就熟,通过辨证论治、合理配伍、适当煎煮,对一般疾病、疑难重症、顽固沉疴无不应手奏效。  相似文献   
77.
袁瑞华  吴清安 《河南中医》2016,(11):1919-192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辨证分型为痰湿壅盛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血脂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头晕头痛、胃脘痞闷等积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程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酰甘油水平改善程度、低密度脂蛋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6%,对照组有效率为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明显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78.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萍  张来春 《河南中医》2016,(10):1697-1699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西药三联疗法口服治疗,观察组采取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清除率、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及免疫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观察组Hp清除率为91.0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7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控制炎性反应及提高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9.
强兴  陈萌 《河南中医》2016,(5):745-747
半夏泻心汤中半夏、干姜等辛味药物出现2次,黄芩、黄连、人参等苦味药物出现3次,人参、甘草、大枣等甘类药物出现3次,黄连、黄芩等寒性药物出现2次,干姜等热性药物出现1次,半夏、人参、大枣等温性药物出现3次,甘草等平性药物出现1次。可见,半夏泻心汤方的味以甘味为主,而性以温性为主。半夏泻心汤为中焦虚寒证基础上伴有的实热内滞,因此,对于中焦虚寒证应用甘味和温热性的药物来治疗,对于伴随症的不同,应"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不能片面地认为哪个性味重要。  相似文献   
80.
朱丽丽  郭海  赵晓峰  刘志 《河南中医》2016,(11):1995-199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每次1 g,每日3次,复方乳酸菌胶囊0.66 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加减,配合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每晚1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内镜下评分及生存质量(IBDQ)积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BDQ积分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镜下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