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68篇
中国医学   25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检测器法对10个地区的野生酸枣果中的白桦脂酸和熊果酸进行研究.方法 WatersSunFire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0.3%乙酸水溶液(pH 2.8);洗脱程序为20%A(0min)-30%A (10 min)-60%A(20 min)-100%A (50 min).ELSD-UM 6000蒸发光检测器,数据采集为Trisep-2003软件.结果 10个地区酸枣果白桦脂酸质量分数范围为(3.97±0.04)-(7.35±0.18)mg/g,熊果酸质量分数范围为(5.73±o.23) ~(9.92±0.27)mg/g.聚类分析表明样品4、5、7、10、6、8、9有别于其他样品,归为一类.结论 本研究可为野生酸枣资源开发利用提供质量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通过鲜丹参的微波干燥实验,研究真空微波干燥技术在中药材干燥加工的应用。方法采用真空微波干燥、户外晾晒、恒温鼓风烘烤三种方式干燥鲜丹参,并对制备样本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对比其他两种方式,真空微波干燥处理鲜丹参具有大幅缩短干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活性成分损失等优势。结论真空微波干燥技术在鲜丹参的干燥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具备节能、环保等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对白薇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的有关文献。结果:白薇中含有C_(21)。甾体皂苷、白薇素、挥发油、强心苷以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等方面药理活性。结论:白薇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陈裕琳  万海同  周惠芬  虞立  何昱  李畅  程兰  杨洁红 《中草药》2018,49(16):3875-3881
目的探究丹参与红花有效成分的不同配伍组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通过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丹红注射液2 m L/kg)以及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对丹参与红花主要有效成分[丹参素、丹酚酸A、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A(HYSA)]剂量配伍9组。大鼠尾iv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3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中葡萄糖调控蛋白78(GRP-78)、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内质网源性转录因子(CHO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 RNA表达;HE染色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红注射液、丹参与红花主要有效成分配伍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使大鼠大脑皮层GRP-78 m RNA表达水平升高,NF-κB p65、CHOP、TNF-a、IL-6 m RNA表达水平降低,抑制大脑皮层中NF-κB p65蛋白表达。丹参与红花主要有效成分配伍9组中第4组(丹参素30 mg/kg、丹酚酸A 2.5 mg/kg、丹酚酸B 16mg/kg、HYSA 8 mg/kg)、第6组(丹参素30 mg/kg、丹酚酸A 10 mg/kg、丹酚酸B 8 mg/kg、HYSA 4 mg/k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结论丹参与红花有效成分各配伍组方均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内质网应激、炎症等方面起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丹参提取过程多源信息融合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娜  徐冰  贾帅芸  王馨  史新元  乔延江 《中草药》2018,49(6):1304-1310
目的探索采用多源信息融合建模技术提高中药提取工艺模型的校正和预测性能。方法以丹参脂溶性成分乙醇提取过程为研究对象,收集不同来源丹参饮片模拟原料波动,采用实验设计(DOE)模拟工艺参数变化,以提取过程近红外光谱(NIRS)作为过程状态变量。采用HPLC法分析提取液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的含量。将原料属性、工艺参数和过程状态变量组合为自变量,以提取液有效成分含量为因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提取液质量预测模型。结果建模结果为丹参酮ⅡA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the root mean squared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RMSECV)为0.172 8 mg/g,预测均方根误差(the root mean squared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为0.031 7 mg/g,性能偏差比(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RPD)为6.91;隐丹参酮RMSECV为0.153 4 mg/g,RMSEP为0.024 2 mg/g,RPD为4.02;丹参酮Ⅰ RMSECV为0.117 1 mg/g,RMSEP为0.043 2 mg/g,RPD为4.76。结论多源信息融合模型的校正和预测性能均优于常规模型,可有效提升丹参提取液质量可预测性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106.
李丽丽  黄琪  彭代银  吴德玲  韩岚 《中草药》2018,49(13):3087-3094
目的优化知母须根总皂苷提取工艺,探讨其对糖氧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知母须根总皂苷提取工艺;建立OGD损伤的PC12细胞模型,采用终质量浓度为20、40、80 mg/L的知母须根总皂苷进行干预。分别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荧光探针二氯荧光素-双乙酸盐(DCF-DA)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Annexin V/PI双染法测定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凋亡信号蛋白Bcl-2、Bax表达情况。结果知母须根总皂苷提取的最优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2.22%,料液比1∶11,提取时间73.33 min,在此条件下,理论提取率为8.38%,实测提取率为8.33%。PC12细胞经OGD损伤4 h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知母须根总皂苷对其呈现保护作用,并随着知母须根总皂苷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知母须根总皂苷能明显减少OGD损伤PC12细胞中ROS含量及凋亡率,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知母须根总皂苷可上调PC12细胞Bcl-2表达并下调Bax表达。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工艺得率高、提取效果好。知母须根总皂苷对OGD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OGD诱导PC12细胞ROS含量、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穆帝秀  孙莹  王清蓉  陈新  严铸云 《中草药》2018,49(1):194-202
目的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基因组中存在的Pht1基因家族成员进行挖掘、鉴定和功能预测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Pht1这一功能基因家族奠定基础。方法基于丹参基因组数据库及NCBI数据库,借助生物信息学方法,首先筛选获得丹参Pht1家族候选基因的序列,进而对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保守结构查找及系统进化树构建,最后完成其特征性分析和生物学功能预测。结果从丹参基因组中共挖掘出了12个新的Pht1候选基因,加上已报道的Smpht1,共13个Pht1成员,其同源性高达74.34%,并对9个成员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功能注释。该家族基因中,Smpht1Sm1、Sm4Sm6、Sm5Sm11这3对成员可能属于彼此协同进化的同功能基因;Smpht1、Sm1、Sm3、Sm5、Sm7及Sm11这6个成员在丹参根部表达,除了受缺磷特异性诱导表达的Sm7和不受磷素供缺因素所影响的Sm3以外,其余4个均有可能属于缺磷诱导增强表达型基因,进而对丹参磷素吸收起着重要作用;另外,Sm7与Sm16还有可能在丹参花器官中表达而参与植株花期磷素平衡的调节;Sm14则很有可能是一个菌根诱导特异性表达的磷转运基因。结论首次系统地从丹参基因组中挖掘筛选出Pht1基因家族,并发现了具有特征性生物学功能的成员,这将为进一步阐明Pht1在丹参生长发育和药效成分代谢中所起作用的相关研究提供背景支持和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以分子筛为主要原料,开发出能选择性脱除丹参提取液中5种重金属的吸附剂。方法从4种原料铁红粉末、快脱粉(活性氧化铝)、13X分子筛原粉、硫化锌粉末中筛选出13X分子筛原粉、活性氧化铝为原料,使用混料均匀试验方法,筛选吸附剂配方。再选用壳聚糖、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扩孔剂,制备了扩孔型吸附剂。结果经混料均匀试验,可得吸附剂中13X分子筛原料比例处于0.275 6~0.465 5时,对水中5种重金属Cu、Pb、Cd、Hg、As均有较好脱除效果。将混料设计优选的吸附剂用于脱除丹参提取液中5种重金属,吸附时间4 h,Cu、Pb、Cd、Hg、As脱除率分别为14.4%、74.5%、54.6%、13.4%、8.8%。而相同组成的扩孔型吸附剂对丹参提取液中5种重金属脱除率有明显提升,Cu、Pb、Cd、Hg、As的脱除率分别提高至21.0%、91.5%、97.5%、60.3%、46.8%。结论所制备的扩孔型吸附剂,能在较短时间内脱除丹参提取液中5种重金属,具有一定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糙海参进行质量研究,初步建立糙海参的质量标准。方法:利用显微法鉴别骨片,显色法鉴别己糖醛酸和酸性多糖;采用1,9-二甲基亚甲蓝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酸性多糖的含量,其余检查项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进行检测。结果:糙海参骨片有扣状体,少量桌形体、穿孔板和杆状体;糙海参体壁中含有己糖醛酸和酸性多糖;酸性多糖含量不低于2.0%,其含量测定方法在0.04~0.18 m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4.51%(RSD 4.4%),精密度RSD 0.58%;杂质含量限度不超过15.0%,水分含量限度10.0%,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限度60.0%和20.0%。结论:对糙海参的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进行了研究,为糙海参质量标准的建立、规范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本文研究了丹参种子不同采收部位和采收时间对种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以及温水、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钙溶液浸种等前处理方法对提高种子发芽率的作用。研究表明:主果穗的种子质量总体上好于侧果穗,果穗中下部的种子质量好于果穗上部,果穗上1/2~2/3果壳枯黄时进行采收才能收获的较多优质的种子。温水、高锰酸钾溶液和氯化钙溶液浸种处理对提高丹参种子发芽率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最佳处理时间略有不同。因此,为提高收获丹参种子的质量,应尽可能在果壳半数以上至三分之二果壳枯黄时采收主果穗种子,并对果穗上端的种子进行去除。为提高陈化种子发芽率以温水浸种24 h或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6 h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