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5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208篇
口腔科学   117篇
临床医学   280篇
内科学   259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5篇
综合类   915篇
预防医学   183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573篇
  2篇
中国医学   872篇
肿瘤学   12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O6-烷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与DNA的交联体(MGMT-DNA crosslink,M-DPC)含量的简便方法.方法 整合当前技术提取及纯化M-DPC、定量M-DPC样品中dsDNA含量、优化DPC中抗原在ELISA板的包被能力等关键环节.以不同浓度氮芥处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在指定的时间收集细胞,使用细胞核抽提/裂解/Tris饱和酚回收法制备M-DPC样品.采用SYBR Green Ⅰ染色方法对M-DPC样品中dsDNA进行定量.采用全能核酸酶对M-DPC样品中脱氧核糖核酸降解,以增强M-DPC样品中抗原在ELISA板的包被能力.最终,包被后的多孔板检测采用常规的ELISA.结果 无需高速离心机和放射性同位素等,使用常规方法提取了细胞M-DPC.SYBR Green Ⅰ检测基因组dsDNA的线性范围为2 ng至1.5 μg,可以用于提取的M-DPC所含dsDNA的定量,据此统一样本用量.M-DPC可以通过ELISA检出,且在一定范围内有线性关系.氮芥染毒3h后M-DPC含量有显著增加,且对氮芥剂量有依赖.至24 h M-DPC含量无显著降低.结论 所建立的ELISA检测M-DPC的方法快速、经济、灵敏、高通量,也可应用于部分其他交联蛋白的检测.氮芥染毒所致M-DPC形成有时间和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dapper antagonist of catenin-1,DACT1)对Ⅰ型上皮性卵巢癌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Ⅰ型人卵巢癌临床组织中DACT1的表达;采用人黏液性卵巢癌细胞株3AO构建外源性转染DACT1的稳转株,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及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运动能力;免疫荧光观察DACT1对细胞骨架重塑的影响.结果 Ⅰ型卵巢癌组织中DACT1表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P<0.01).外源性转染DACT1后3AO细胞株迁移侵袭能力降低(P<0.01),且腹腔内成瘤能力有所下降,细胞骨架中特化膜结构减少.结论 DACT1对Ⅰ型卵巢癌浸润转移具有抑制效应,其在Ⅰ型卵巢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与其疾病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缺氧大鼠下丘脑Ⅰ型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Ⅰ,CB1)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摄食量的关系.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8只):平原对照组、缺氧1d组和缺氧7d组.缺氧组大鼠置模拟海拔5000m低压舱中,平原对照组大鼠置平原饲养.记录各组大鼠摄食量,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CB1受体和c-Fos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平原对照组[(15.5±2.7)g]大鼠相比,缺氧1d组大鼠摄食量[(4.9±0.7)g]显著减少(P<0.05),同时大鼠下丘脑CB1和c-Fos阳性细胞数量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缺氧1d组大鼠弓状核(arcuate nucleus,ARC)、下丘脑腹外侧区(later hypothalamic area,LH)和下丘脑腹内侧核(ventromedial hypothalamic nucleus,VMH)CB1受体、c-Fos表达较平原对照组显著降低;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动物摄食量逐日增加,缺氧3~7d时的摄食量与平原对照组大鼠相当;缺氧7d组大鼠下丘脑CB1受体和c-Fos阳性细胞数量和蛋白表达量与平原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氧大鼠摄食减少可能与弓状核、下丘脑腹外侧区和下丘脑腹内侧核CB1受体和c-Fos表达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去卵巢大鼠子宫的雌激素受体及周期蛋白(Cyclin)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雌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二醇组、补肾活血方组、联合用药组、补肾活血方+假手术组,每组9只。以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大鼠围绝经期模型。各组灌胃给药40 d后取血清和子宫称重;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浓度;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改变并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免疫组化法观察雌激素受体(ER)α、ERβ在子宫组织中分布与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组织中周期蛋白(Cyclin B)蛋白表达。结果补肾活血方治疗40 d后,与模型组比较,血清LH、FSH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E2水平升高(P0.05);同时,子宫脏器指数、子宫内膜厚度、子宫组织中ERα、ERβ和Cyclin B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雌激素组呈现相似的作用,但作用强度均低于雌激素;补肾活血方+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补肾活血方具有雌激素样作用,但作用强度弱于雌激素,对正常大鼠子宫组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采用DMAIC流程管理提高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并对该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做出评价。方法:从2016年10月起采用DMAIC流程管理,对2016年10月-2017年4月期间的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进行专项点评并进行用药干预;对管理前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率进行对比分析。以2016年10月结果作为对照,将2017年3月点评结果作为一轮干预后结果,2017年4月点评结果作为二轮干预后结果。结果:经DMAIC流程管理后,预防用药品种、给药时机、术中追加、术后用药、方案的合理率分别由22.61%、57.01%、81.53%、85.03%、86.62%提高至79.71%、75.36%、99.28%、93.48%、96.3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用药率和指征合理率相对持平;两轮干预后预防用药品种排名前3名均为合理药物。结论: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经DMAIC流程管理后得到显著提高,该管理方法有效,并可作为持续改善合理用药水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722“维生素D测定法”中计算维生素D总量公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方法:在检验中发现所得结果与根据标准公式计算所得存在着差异。经过推算,并考察比较了近几版中国药典和几种国外药典(USP,EP,BP,JP)中的文本描述,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给出了改进建议。结果与结论:本工作可为完善《中国药典》维生素D含量计算方法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107.
摘 要 目的:优化盐酸溴己新吸入粉雾剂的处方。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 气流粉碎法制备盐酸溴己新吸入粉雾剂,通过星点设计考察甘露醇(X1),亮氨酸(X2)和泊洛沙姆188(X3)在辅料中的用量对盐酸溴己新吸入粉雾剂的休止角(Y1)、细微粒子剂量(Y2)和空气动力学粒径(Y3)的影响。根据最佳数学模型绘制效应面,通过重叠等高线图确定最优处方。结果:影响因素和考察指标之间存在定量关系,优化处方为甘露醇:亮氨酸:泊洛沙姆188在处方中的比例为2.4∶〖KG-*2〗2.22∶〖KG-*2〗0.05。较优处方的各指标实测值与预测值较接近。结论:采用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完成了盐酸溴己新吸入粉雾剂的多目标同步优化。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载脂蛋白A-Ⅰ(ApoA-Ⅰ)在远端胃癌D2根治术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检测行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87例胃癌患者的血清ApoA-Ⅰ水平,根据中位值(1.14 g/L)将患者分为低ApoA-Ⅰ组(n=44)和高ApoA-Ⅰ组(n=43),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病理特征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分别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poA-Ⅰ水平与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高ApoA-Ⅰ组和低ApoA-Ⅰ组在TNM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ApoA-Ⅰ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低ApoA-Ⅰ组(P<0.05),术后总生存期高于低ApoA-Ⅰ组(P<0.05);ApoA-Ⅰ是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ApoA-Ⅰ水平可能是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究DSA联合外科序贯治疗是否可以作为Ⅰ型神经纤维瘤伴巨大神经纤维瘤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方法:纳入2017年7月-2021年8月收治的11例神经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肿瘤大多位于躯干及四肢,瘤体重量2.5~25 kg。全部患者术前备自体血,瘤体切除术前介入超选择栓塞瘤体滋养动脉及其分支,切除瘤体后将栓塞后的部分瘤体组织制备皮瓣及全厚皮片回植于继发创面。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例患者中,9例在瘤体切除术后利用部分瘤体皮肤制备全厚皮片回植于组织缺损区域,2例制备皮瓣回植。其中1例患者回植后全厚皮片少部分坏死,经换药等保守治疗愈合可。随访至今,11例患者术后均无复发,术后肢体外形改善,恢复正常行走等组织功能。结论:超选择栓塞瘤体滋养动脉及其分支联合序贯疗法,在治疗NF-I合并巨大神经纤维瘤中术中失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效果好,可作为该疾病的一种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三七含药血清对L929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三七低、中、高剂量组,制备血清。体外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系L929,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血清,低、中、高剂量组给予相应的三七含药血清干预。CCK-8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成纤维细胞迁移,RT-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VEGF、TGF-β、CollagenⅠ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细胞干预24 h后OD值及干预48 h后迁移愈合百分比升高(P<0.05),VEGF、TGF-β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P<0.05);中剂量组细胞干预24 h后OD值及干预48 h后迁移愈合百分比提高(P<0.05),VEGF、TGF-β、CollagenⅠ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P<0.05);高剂量组细胞干预24 h后OD值及干预48 h后迁移愈合百分比降低(P<0.05),VEGF、TGF-β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细胞干预24 h后OD值及干预48 h后迁移愈合百分比升高(P<0.05),VEGF、TGF-β、CollagenⅠ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P<0.05);高剂量组细胞干预24 h后OD值及干预48 h后迁移愈合百分比降低(P<0.05),VEGF、TGF-β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细胞干预24 h后OD值及干预48 h后迁移愈合百分比降低(P<0.05),VEGF、TGF-β、CollagenⅠ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中剂量三七含药血清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并上调VEGF、TGF-β、CollagenⅠ的表达,且疗效优于低剂量,而高剂量则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及VEGF、TGF-β的表达,不利于创伤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