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1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15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8篇
口腔科学   1687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48篇
皮肤病学   250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139篇
综合类   664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58篇
中国医学   654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背景:陶瓷材料因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与口腔组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高度美观性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良好的磨损性能对修复体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口腔修复陶瓷材料磨损性能机制及临床研究,以期为临床选择适宜的陶瓷材料提供思路。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在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涉及口腔修复陶瓷材料磨损性能的相关研究。英文检索词为“dental ceramic material,wear property”,最终共纳入36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全瓷材料自身耐磨性均高于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全瓷材料中氧化锆陶瓷磨损性能最佳,美学性能较弱。②玻璃陶瓷中氧化锆加强型硅酸锂玻璃陶瓷磨损性能较好,但应用时间较短,长期疗效还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③树脂陶瓷复合材料中树脂纳米陶瓷材料磨损性能优于聚合物渗透陶瓷。④在后牙区全冠修复可选择氧化锆陶瓷,前牙区全冠修复可以根据患者的美学需求选择高透性氧化锆陶瓷或玻璃陶瓷。⑤贴面、嵌体和高嵌体修复可选择长石瓷、玻璃陶瓷和树脂陶瓷复合材料,但树脂陶瓷复合材料耐磨性差,需避免用于高应力承载区。⑥对牙本质暴露、氟斑牙和牙齿酸蚀症患者可考虑树脂纳米陶瓷材料,但这类患者适宜的陶瓷材料相关研究较少。⑦表面粗糙度对陶瓷材料的磨损性能有显著影响,临床口腔修复应用中采用良好的抛光表面可提高陶瓷材料磨损性能,而且对修复体进行定期复查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2.
用于牙科复合树脂的具有固位力外形的无机填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一类微细的复合式无机填料。由于具有特殊的表面结构,这类填料与复合树脂中的树脂基质之间有良好的结合力,因此称之为“具有固位力外形的无机填料”。用此类填料配制的试验性复合树脂,不仅其磨耗性能有明显的改善,而且其它机械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3.
Articular cartilage has a limited capacity for self-repair.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it is expected that functional cartilage replacements can be created from expanded chondrocytes seeded in biodegradable scaffolds. Expansion of chondrocytes in two-dimensional culture systems often results in dedifferentiation. This investigation focuses on the post-expansion phenotype of human nasal chondrocytes expanded on macroporous gelatin CultiSpher G microcarriers. Redifferentiation was evaluated in vitro via pellet cultures in three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Furthermore, the chondrogenic potential of expanded cells seeded in 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 polybuthylene terephthalate (PEGT/PBT) scaffolds, cultured for 14 days in vitro, and subsequently implanted subcutaneously in nude mice, was assessed.

Chondrocytes remained viable during microcarrier culture and yielded doubling times (1.07±0.14 days) comparable to T-flask expansion (1.20±0.36 days). Safranin-O staining from pellet culture in different media demonstrated that production of GAG per cell was enhanced by microcarrier expansion. Chondrocyte–polymer constructs with cells expanded on microcarriers contained significantly more proteoglycans after subcutaneous implantation (288.5±29.2 μg) than those with T-flask-expanded cells (164.0±28.7 μg). Total collagen content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macroporous gelatin microcarriers are effective matrices for nasal chondrocyte expansion, while maintaining the ability of chondrocyte differentiation. Although the exact mechanism by which chondrocyte redifferentiation is induced through microcarrier expansion has not yet been elucidated, this technique shows promise for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定量研究血液灌流对有机磷农药硫线磷和其解毒药阿托品的吸附作用.方法 模拟临床血液灌流装置,对含硫线磷和硫酸阿托品的血样进行灌流吸附,分别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线磷和硫酸阿托品的残留量.结果 吸附剂用量为0.5、1.0和1.5 g,包膜活性炭在灌流2.0 h后硫线磷的清除率均能达到90%以上,硫酸阿托品的清除率依次为61.9%、84.9%和88.9%;HA230树脂在灌流1.5 h后硫线磷清除率都达到90%以上,硫酸阿托品的清除率也依次高达88.0%、97.2%和98.4%;包膜活性炭灌流3.0h后,硫酸阿托品与硫线磷的比值最高为灌流前的10.1倍,而HA230树脂灌流后,此比值最高为灌流前的6.7倍.结论 包膜活性炭和HA230吸附树脂血液灌流1.5~2.0 h均能清除血中大部分硫线磷,而且均能增加血中硫酸阿托品和硫线磷浓度的比值.  相似文献   
25.
王冰倩  周瑾欣  魏星  于生  张丽  吴啟南  单鸣秋 《中草药》2023,54(17):5541-5549
目的 通过超声辅助大孔树脂对荆芥穗Schizonepetae Spica水提物中总黄酮和总酚类化合物进行富集并对比处理前后化合物含量及活性变化。方法 从7种不同类型树脂中筛选超声辅助最佳树脂型号,在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研究下,对超声温度、功率、上样质量浓度及解吸溶剂百分比等影响因素进行工艺优化。测定了优化处理前后各成分含量及活性变化。结果 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表明,荆芥穗总黄酮适用于Langmuir模型,且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熵增,总酚则为自发放热熵减并适用于Freundlich模型,据此不同的吸附机制优化了2类成分同时富集的最佳工艺,在超声辅助AB-8大孔树脂,温度25 ℃、时间2.5 h,功率150 W,上样质量浓度0.1 g/mL,70%乙醇解吸附的过程下,荆芥穗水提物中总黄酮和总酚类化合物含量增加2~3倍,其单体成分的含量及抗氧化和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均显著增加。结论 超声辅助大孔树脂技术为荆芥穗总黄酮和总酚类成分的有效可行富集技术。  相似文献   
26.
27.
为掩盖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I)苦味和个性化调控药物释放速度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分别以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cellulose,HPC)和尤特奇RS100修饰制备速释型AZI-AmberliteTM IRP64/HPC和缓释型AZI-AmberliteTM IRP69/RS100进而组合以实现控制释放。对AZI-离子交换树脂复合物的载药量、药物利用率进行测定,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AZI-离子交换树脂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测定其润湿度、掩味效果、体外溶出和释放行为。结果显示,形成的AZI-离子交换树脂复合物改变了药物原有的结晶状态,2.5%HPC修饰的AZI-AmberliteTM IRP64/HPC和0.5%RS100修饰的AZI-AmberliteTM IRP69/RS100掩味效果良好,两者以对应AZI含量为13∶67的比例组合可以实现AZI在前10 min的快速释放和后期的6 h内平稳释药。结果表明,经表面修饰制得的AZI-离子交换树脂复合物及其...  相似文献   
28.
山楂中总黄酮几种提取分离方法的考察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 考察几种提取方法对山楂果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获得山楂浸膏,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有效成分。结果 以甲醇为溶剂,用索氏提取器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效率最高(2.00%);以60%乙醇为溶剂,超声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效率较高(1.96%)。结论 以60%乙醇为溶剂,超声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效率较高,且方法简便易行,适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以甲基丙烯酸酯端基不饱和取酯树脂为主链,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取代苯乙烯作为交联剂制成的甲基丙烯酸酯树脂(MAER)与通用型不饱和聚酯树脂(GUPR)的热裂解机理、燃烧现象。结果表明:MAER的裂角产物中苯环化合物含量(14.9%)少于GUPR(74.5%)。MAER燃烧时的发烟量和毒性也远低于GUPR。在MAER中加入三水合氧化铝(ATH)后,裂解产物中有毒物质的各类和数量更少,在燃烧时只有少量  相似文献   
30.
电化法研究壳聚糖树脂与游离酸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化学实验技术跟踪交联壳聚糖树脂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行为,讨论了不同盐酸浓度和不同甲醇浓度两种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利用固液相互作用方程,求取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能。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壳聚糖树脂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过程是遵循单分子 机制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