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5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138篇
儿科学   2070篇
妇产科学   498篇
基础医学   388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944篇
内科学   285篇
皮肤病学   69篇
神经病学   339篇
特种医学   185篇
外科学   450篇
综合类   973篇
预防医学   1338篇
眼科学   102篇
药学   585篇
  1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2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567篇
  2012年   545篇
  2011年   576篇
  2010年   468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11篇
  1974年   5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21.
本文对1984年1~3月和1985年3~8月共107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急性期血清抗RSV特异性IgM抗体,并与病毒分离和/或中和试验比较,敏感性为82.1%,特异性为71.8%。RSV感染患儿发病后3天内大多数病例即可从血清中检测出RSV-IgM,因此该法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2.
应用双光子及单光子吸收测定技术,检测了92名出生3d内的新生儿骨矿质含量,其中巨大儿30名,正常体重儿32名,低出生体重儿30名,其孕龄分别是40.1±0.7、39.1±1.5和37.4±1.2孕周。结果表明,巨大儿、正常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全身骨矿质含量分别是101.6±28.8、85.2±19.8、59.9±27.2g/cm2,巨大儿骨矿质含量最高,正常体重儿次之,低出生体重儿最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颅骨、肱骨、股骨的骨矿质含量与全身的骨矿质含量有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是0.943、0.879和0.745(P<0.01)。全身的骨矿质含量与出生体重、孕龄及头围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是0.755、0.596和0.556(P<0.01)。提示颅骨、肱骨及股骨的任一部位均可代表全身的骨矿质含量,肱骨是确定全身骨矿质含量较好的部位,新生儿骨矿质含量受出生体重、孕龄及头围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3.
We report the case of an infant with a cerebellar astrocytoma that showed marked calcification within only 6 months. In general, only slow-growing tumors tend to calcify. To our knowledge, no other case of such rapid calcification in cerebellar astrocytoma has been reported.  相似文献   
24.
The organization of motor responses in the orbicularis oris muscle following the delivery of punctate mechanical inputs to vermilion skin of the lips was studied in a group of young infants, school-age children, and adults during periods of voluntary lip muscle activation. A specially designed multi-point array skin contactor, coupled to a position-servo controlled linear motor, was highly effective in driving the early component of the perioral reflex (R1). Overall, the evoked R1 response obtained from the infant was of variable amplitude relative to the children and adults, lacked response specificity, and occurred it a longer latency. This brainstem mediated sensorimotor action appears to take on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dult form by the age of 12. The emergence and maturation of mechanically evoked perioral reflexes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acquisition of motor skills, including speech and smiling.  相似文献   
25.
改良超滤对婴幼儿心脏手术输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改良超滤技术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中对输血及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6 0例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均分为对照组 (不接受任何超滤 )、常规超滤组 (CUF组 )和改良超滤组 (MUF组 )。观察术中库血用量、血浆用量、血球压积的变化及术后2 4h出血量 ,并用SSPS/PC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MUF组库血用量、血浆用量、术后 2 4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CUF组 (P <0 0 1) ,且滤出水量明显多于CUF组 (P <0 0 1)。结论 在婴幼儿心血管手术中 ,改良超滤可有效排出体内水分 ,提高血球压积 ,明显减少输血及术后出血 ,是节约用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6.
27.
小儿烧伤入院前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烧伤入院前处理对治疗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02例小儿烧伤患者入院前补液量与并发症的关系,以及入院前创面处理与住院时间、并发症、转归的关系。结果:入院前轻度和中度烧伤组补液与未补液仅2例(0.90%)发生休克,重度和特重度烧伤组未补液组、补液量不足1/3总量组、补液量超过1/3总量组休克发生率分别88.24%、55.56%、3.85%(P<0.01);入院前创面用自来水冲洗82例,未作任何处理142例,不正确处理78例,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5±2.0)d,(11.3±1.6)d,(15.1±2.3)d(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0%、11.97%、26.92%,愈合和好转率分别为98.75%、95.77%、92.30%(P<0.01)。结论:小儿烧伤后正确的院前处理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术后监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后监护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42例15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低体重婴幼儿(3岁以下)术后根据其生理特点,严密做好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引流管、感染等监护措施,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全组术后住院死亡6例,死亡率4.2%;术后并发症15例,发生率为10.6%,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出血等。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根据其生理特点进行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引流管、感染等监护,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85例HIE患儿分别在生后 1周内、2周~ 2个月、3~ 6个月、1~ 1 5岁进行CT检查 ;同时在生后12~ 14d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在 1~ 1 5岁测定发育商判断预后。结果 生后 1周内CT结果分度为重度者预后不良率为 4 0 9% (9/ 2 2 ) ,为中度者预后不良率为 5 7% (3/ 5 2 ) ;2个月时CT随访结果异常者预后不良率为 6 0 0 % (6 / 10 ) ;CT结果中度且 12~ 14d的NBNA评分≥ 35分与 <35分者的预后差异无显著性 ,CT结果重度且 12~ 14d的NBNA评分 <35分者有 72 7% (8/ 11)预后不良。结论 生后 1周内CT分度及生后 1个月左右随访结果 ,同时结合临床、生后 12~ 14dNBNA评分对判断HIE患儿的预后、制定治疗方案及疗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气管内滴入PS治疗8例MAS患儿,其中6例接受PS2剂,2例接受PS3剂。结果给予首剂PS后10分钟患儿青紫迅速消失,皮肤转红润,经皮测定血氧饱和度(TcSaO2)升高。30分钟后患儿低氧血症迅速改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呼吸机有效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分别由原来的528±098kPa、866±352kPa、012±006kPa及014±006ml·kPa-1·kg-1增加到891±143kPa、1681±418kPa、021±005kPa及026±007ml·kPa-1·kg-1;而吸入氧浓度及平均气道压逐渐降低,由原来的068±019kPa及220±042kPa降低到053±008kPa及193±048kPa。重复应用PS后亦有相似效果。结论PS能有效地改善MAS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重复应用PS可巩固和加强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