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在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探讨蒿芩清胆汤在小鼠机体免疫调节中的信号传导机制,为该药物治疗湿热证打下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培育而成的小鼠(1980年引进我国,简称NTH小鼠)分为正常组8只、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组(单纯病毒感染)8只、复合模型组(高脂饮食+湿热环境+病毒感染)8只、阳性药物组(模型组+病毒唑)8只、蒿芩清胆汤组(模型组+蒿芩清胆汤)8只.计算各组小鼠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TLR2(Toll样受体-2)及NF-κB mRNA(核因子κB-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标本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浓度,求出IFN-γ/IL-4比值用于了解机体Th1/Ih2(Th1类与Th2类细胞比值)类细胞的平衡状态.结果 正常组、病毒组、复合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蒿芩清胆汤组小鼠的肺指数分别为(0.79±0.11)%、(1.93±0.38)%、(1.41±0.26)%、(1.10±0.26)%、(1.02±0.16)%;阳性药物组和蒿芩清胆汤组小鼠的肺指数和复合模型组相比均有所减低,有统计学意义(t=0.322,P<0.05).RT-PCR的结果显示,正常组、病毒组、复合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蒿芩清胆汤组TLR2 mRNA的表达分别是0.145±0.017、0.991±0.149、0.903±0.124、0.257±0.032和0.413±0.031;蒿芩清胆汤组、阳性药物组比复合模型组的小鼠低,均有统计学意义(t=0.013,F=73.467,P<0.05).正常组、病毒组、复合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蒿芩清胆汤组NF-κB mRNA的表达分别是0.075±0.015、379±0.019、0.291±0.012、0.169±0.026和0.175±0.033;阳性药物组、蒿芩清胆汤组与复合模型组相比均有所减低(t=0.422,F=112.834,P<0.05).正常组、病毒组、复合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蒿芩清胆汤组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分别为(7434.06±323.27)pg/ml、(8679.77±198.70)pg/ml、(8068.78±113.8)pg/ml、(7454.66±301.30)pg/ml和(7484.56±229.85)pg/ml;蒿芩清胆汤组和阳性药物组血清中IFN-γ含量比复合模型组减低,有统计学意义(t=0.201,F=5.390,P<0.05).正常组、病毒组、复合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蒿芩清胆汤组小鼠血清中IL-4含量分别为(3701.74±256.00)pg/ml、(3569.64±161.35)pg/ml、(3530.88±334.63)pg/ml、(3481.84±282.25)pg/ml和(3618.00±262.16)pg/ml;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4,F=0.505,P>0.05).Th1/Th2比值(即:IFN-γIL-4)分别为:2.02±0.19、2.38±0.10、2.36±0.14、2.22±0.17和2.07±0.15;与复合模型组相比,蒿芩清胆汤组和阳性药物组均呈减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t=0.587,F=3.684,P>0.05).结论 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疗效显著,它通过降低膜表面受体TLR2的表达来抑制NF-κB的活化,降低血清IFN-γ水平,使Th1/Th2类细胞趋于平衡;降低肺泡内炎症反应,从而达到减少肺组织损伤的治疗目的 .  相似文献   
42.
目的检测己糖激酶-Ⅱ(HK-Ⅱ)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结肠癌组织HK-Ⅱ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计算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结果52例结肠癌组织HK-Ⅱ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6.5%。HK-Ⅱ阳性表达的结肠癌PI显著增高,而AI明显下降(均P<0.01)。结肠癌HK-Ⅱ表达在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发生部位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肿瘤分化程度、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K-Ⅱ在结肠癌增殖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结肠癌恶性预后指标和临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放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初次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11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放疗前鼻咽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Livin蛋白表达与鼻咽癌近、远期疗效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14例鼻咽癌患者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5.8%(75/114)。Livin表达与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N分期和T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放疗后Livin阴性表达者的有效率为94.9% (37/39),高于Livin阳性表达者的72.0% (5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ivin阳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3.3%和48.0%,均显著低于Livin阴性表达者的92.3%和8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ivin表达、临床分期和N分期是影响鼻咽癌放疗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而Livin表达和临床分期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 凋亡抑制蛋白Livin表达与鼻咽癌预后有关,有望成为鼻咽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检测31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iNOS表达,并分析其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NOS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iNOS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20/31)和29.03%(9/31)。iNOS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LDH水平无关(P>0.05)。结论 iNOS可能参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评估其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 (NLCLC)组织中内皮素 - 1(ET - 1)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 ,以探讨ET - 1在肺癌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 4 0例NLCLC组织标本中ET - 1及MVD的表达。结果 :ET - 1在鳞癌、腺癌 (NLCLC)中呈高表达 5 5 % (2 2 / 4 0 ) ,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 8% (1/ 12 )及正常对照组(0 / 10 ) (P <0 0 1) ;图像分析表明 ,ET - 1表达和MVD值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 ,在低、中、高分化癌中存在显著差异 [ET - 1(0 2 12± 0 0 31与 0 14 7± 0 0 15与 0 10 3± 0 0 32 )、MVD (2 6 75± 3 2 0与 2 3 14± 3 38与 16 15± 3 2 2 ) ](P <0 0 1或P <0 0 5 )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ET - 1表达和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 [ET - 1(0 198± 0 0 37与 0 14 1± 0 0 32 )、MVD(2 7 6 2± 3 5 8与 17 13± 3 13)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肺癌组织内MVD与ET - 1的表达有关。ET - 1参与肺癌组织血管形成 ,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检测ET - 1的表达强度可作为判定NLCLC转移能力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6.
Activationofcellularoncogenesandinactivationoftumorsuppressergenesareinthecourseofgastrocarcinomagenesisandmaintanceofmalignantphenotype.Nownotafewresearchershavebeentryingtostudytheclinicsignificanceofgeneticabnormalitiesingastriccancer.1-3Butmanyofthemstudiedwithunivariateanalysis,sotheresultsreportedareusuallycontroversialandnotreliable.Inthisstudytheimmunohistochemicalexpressionsoftumorsuppressergenep53andsevera1oncogenes(EGFR[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ras,andc-erbB-2)werestudied.…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初步探讨雄性F344大鼠自发性Leydig细胞瘤与血清性激素含量及Leydig细胞AR、LH、ER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26月龄雄性F344大鼠5只(L组),4、7、10、13月龄雄性F344、SD、Wistar大鼠各10只(分别记为A1、A2、A3、A4组,B1、B2、B3、B4组,C1、C2、C3、C4组)。各组睾丸组织切片HE染色,L组睾丸组织电镜观察,各组(除L组外)睾丸组织切片Leydig细胞雄激素受体、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受体免疫组化染色,放射免疫测定各组血清睾酮、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催乳素、卵泡刺激素、孕酮含量。结果1.A3组部分Leydig细胞轻度增生;A4组部分Leydig细胞中度增生,形成增生灶;L组5只大鼠双侧睾丸均发生Leydig细胞瘤。2.A4组Leydig细胞AR表达强于C3组、B4组和C4组(P<0.05)。A3组和A4组Leydig细胞LH表达均强于B3组、B4组、C4组(P<0.05)。A4组Leydig细胞ER表达弱于B1组、B4组、C4组(P<0.05)。3.血清睾酮含量A3组和A4组均显著高于B3、B4、C3、C4组(P<0.01);而L组极低,除了与C4组无统计学差异外,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或P<0.01)。血清LH含量A4组、L组与B4组、C4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E2含量L组除了与B1、B2组无差异(P≥0.05)外,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或P<0.01)。血清PRL含量L组明显高于A4组(P<0.05),且此二组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或P<0.01)。血清FSH含量三种品系大鼠相同月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4组、B4组、C4组、L组基本相同。血清孕酮含量L组成倍高于其它组(P<0.01)。结论雄性F344大鼠Leydig细胞瘤绝大多数为良性,其应该是由Leydig细胞增生并形成增生灶到瘤变逐渐演变而成的。Leydig细胞LH、AR表达较强与大龄雄性F344大鼠Leydig细胞增生并形成增生灶有关。26月龄雄性F344大鼠Leydig细胞瘤可能与其血清T含量极低、血清E2和孕酮含量相对较高有关,而与其血清LH和FSH含量变化关系不紧密;血清PRL含量相对较高应该与其Leydig细胞增生和肿瘤发生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检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p27蛋白表达,从细胞增殖状况和细胞周期调控方面探讨NIP发生、生长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47例NIP、49例鼻息肉、43例鼻鳞状细胞癌、11例正常鼻黏膜组织中PCNA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 NIP组PCNA标记指数(labelling index,LI)高于鼻息肉组及正常鼻黏膜组(P<0.001),与鼻鳞状细胞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中初发组与复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7蛋白在各实验组中均有部分表达,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A指数可以反映NIP的增殖状况,但其与NIP的复发无明显关系;而p27在NlP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0.
A 48 year old Japanese woman with adult T-cell leuke-mia/lymphoma (ATLL), histologically presenting CD30 positive large cell lymphoma is reported. The patient, who was from an ATLL endemic area in Japan, had cutaneous nodules in the head, trunk, and extremities, and cervical lymph node swelling; these had been found three months before her admission to our hospital. A biopsy specimen of a skin lesion showed diffuse large cell lymphoma; the lymphoma cells were positively stained with CD30 (Ki 1/ Ber H 2), CD4 (helper T), and CD25 (interleukin 2 receptor) antibodies. Anti HTLV-1 antibody (ATLA) was detected in the serum, and molecular cytogenetic studies of lymphoma cells showed both positive T-cell receptor rearrangement and HTLV-1 specific DNA sequ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