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5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35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49篇
内科学   480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16篇
特种医学   176篇
外科学   641篇
综合类   743篇
预防医学   122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3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26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3篇
  196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应用超声心动图(M型、二维及多普勒)检查法和放射性免疫测定法,对31例风湿性二尖搏狭窄患者的心房大小、心功能及血液动力学与血浆心钠素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血浆心钠素浓度水平,在二尖瓣狭窄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左心房容量、压力、张力及肺动脉压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血流动力学反应模式及构成比例,方法 19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安静环境下空腹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持续监测心电和血压,观察其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19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经典血管迷走反应者106例(55.8%),其中混合型12例(6.3%),心脏抑制型4例(2.1%),血管减压型90例(47.4%),正常直立反应者56例(29.4%),自主神经障碍型10例(5.3%),体位性心动过速型4例(2.1%),心脏变时功能障碍型8例(4.2%),直立性低血压者6例(3.2%)。结论 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真诚立倾斜试验中以经典血管迷走反应为主,但还存在其他4种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M1段重度狭窄"亚满意"成形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采用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20例MCA M1段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根据脑血管旋转造影数据建立数值模型,应用血流动力学系列软件计算手术前、后及计算机模拟狭窄部位完全修复后狭窄局部、狭窄近端、远端正常血管及穿支根部的壁剪切力和管腔内总压力。术后复查DSA判断血管狭窄程度,以残余狭窄率<30%(定义为"亚满意")为手术成功。结果2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MCA狭窄率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29.9±13.2)%、(86.6±10.0)%,t=15.31,P<0.05]。20例患者术后MCA狭窄部位和穿支根部的壁剪切力均较术前降低[狭窄部:(25.1±4.6)Pa、(49.0±13.2)Pa,穿支根部:(1.1±0.2)Pa、(3.5±0.4)Pa,均P<0.05],而狭窄近端和远端正常血管的壁剪切力均较术前增高[近端:(7.2±3.8)Pa、(3.6±2.6)Pa,远端:(12.6±5.8)Pa、(4.9±2.6)Pa,均P<0.05]。术后狭窄部位和近端正常血管壁面的总压力均较术前降低[狭窄部位:(276.5±86.3)Pa、(992.6±15.7)Pa,狭窄近端:(605.4±27.8)Pa、(992.6±15.7)Pa,均P<0.05],而穿支根部和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的总压力均较术前增高[穿支根部:(58.2±5.6)Pa、(2.7±0.3)Pa,狭窄远端:(101.0±43.4)Pa、(10.3±4.3)Pa,均P<0.05]。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狭窄部位管腔恢复至同两端血管完全一致时,狭窄部位、狭窄近端、远端正常血管及穿支根部的壁剪切力、总压力与术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CA M1段重度狭窄"亚满意"成形术后狭窄局部、近端、远端正常血管及穿支根部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较术前发生明显改变,且达到较理想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经典的单相牛顿血液流动模型忽略了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血液剪切变稀性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多相的非牛顿模型研究冠状动脉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 把血液考虑为血浆和红细胞的混合体,并用螺旋弯曲血管模型模拟冠状动脉,分析冠状动脉内红细胞的运动以及红细胞体积分数的分布情况,并与单相非牛顿血液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单相和多相血液模型模拟下的截面壁面剪切力平均值差别不明显,但是在两相流模拟中,螺旋弯曲管下底壁面处存在明显的红细胞聚集现象,同时还分布着较低的壁面剪切力。结论 引用多相流数值模拟得到了螺旋弯曲管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发现红细胞在螺旋弯曲管下底面处聚集的现象,这很容易诱发血栓形成,与临床上所观察到的粥样硬化斑块经常出现在冠状动脉弯曲内侧是相符合的,可进一步说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急性无氧功率自行车运动对不同性别人体颈总动脉弹性模量和局部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9名男性和8名女性20~30岁年龄段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无氧功率自行车持续进行4组相同强度的急性运动训练。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分别检测静息状态及每组运动训练后的颈总动脉管径波形、轴心流速波形,用电子自动血压计同步检测心率和血压大小。运用经典血液动力学理论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颈总动脉的弹性模量和局部血液动力学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模量、流量率、周向应变、壁面切应力和振荡剪切指数。结果运动后心率增加;随着运动的积累,颈总动脉弹性模量呈增加趋势;一个心动周期内轴心血流速度和流量率最大值与平均值上升,流速和流量率最小值下降;收缩压和平均压增高,舒张压无明显改变;周向应变无明显改变;切应力最大值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切应力最小值下降趋势明显;振荡剪切指数也有增大的趋势。结论急性无氧功率自行车运动可增加20~30岁年龄段不同性别志愿者的颈总动脉弹性模量,并对颈总动脉局部血液运动学和动力学功能参数产生明显的影响。本文结果将为无氧运动调控脑血管功能提供有用的血液动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7.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 computational study of the entire left coronary system simulated both at Newtonian level and at red blood cell resolution for a sizeable number of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We analyze the cardiovascular implications of stenotic plaques and show that the standard clinical criterion for surgical or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system-dependent, local hemodynamic factors. A refined version, based on the new notion of local FFR response to stenotic growth, and accounting for statistical uncertainties due to flow heterogeneity, is suggested and illustrated.  相似文献   
108.
张丁  郑立山  刘芹  张琦  陶清 《安徽医药》2020,41(3):257-260
目的 观察LiDCOrapid监测下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入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90例胃肠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DCOrapid监测下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组(L组)与经验麻醉组(E组),每组45例。L组采用LiDCOrapid监护仪监测心脏指数(CI)、每搏量变异率(SVV),以SVV(≤ 12%)、CI[≥ 2.5 L/(min·m2)]、平均动脉压(维持在基础值±20%)为目标,调整补液和心血管药物的使用;E组仅凭医师临床经验实施血流动力学管理。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以及术后恢复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组患者术中液体输注总量为(859.16±178.61)mL、尿量为(257.83±149.22)mL,均少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和麻醉苏醒室留观时间分别为(25.29±10.63)min和(40.44±10.12)min,短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术后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35±1.47)d和(11.91±1.89)d,均短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术后第24小时血乳酸为(0.86±0.29)mmol/L,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DCOrapid监测下的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能够减少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术中输液总量,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术中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对脊柱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和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CLCVP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8例。L组于手术开始后通过限制输液联合静脉输注硝酸甘油使CVP维持在2~4cm H2O,植骨融合完成后迅速扩容使CVP恢复正常。C组常规补液,维持CVP在6~12cm H2O。分别于麻醉诱导后仰卧位(T0)、降压前俯卧位(T1)、CLCVP后30min(T2)、60min(T3)、90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记录血流动力学和EVLWI的变化;记录术毕总失血量和总输血量,单独记录CLCVP期间失血量与CVP和MAP相关性。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CVP、T2时L组SVRI明显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4时两组HR明显增快、CI明显升高(P0.05),T2~T4时L组MAP、CVP、ITBVI和T4时C组MAP、CVP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L组T2~T4时MAP、CVP,T3、T4时SI明显降低(P0.05),而SVRI明显升高(P0.05),术中L组总失血量、总输血量和总输液量、尿量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CLCVP在减少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的同时,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EVLW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的血流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的血流动力学不同。方法:60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具有起搏器植入指征。随机分组,分别行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A组)及右室心尖部起搏(B组)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QRS波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每搏量(Sv),E峰值,E/A值,二尖瓣返流量。结果: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比较,QRS波时限增宽程度小,LVEF以及Sv降低程度小。结论: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比右室心尖部起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不利影响较小,可能是一个更佳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