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80篇
  免费   2578篇
  国内免费   1431篇
耳鼻咽喉   353篇
儿科学   654篇
妇产科学   540篇
基础医学   7110篇
口腔科学   474篇
临床医学   2534篇
内科学   5881篇
皮肤病学   330篇
神经病学   2669篇
特种医学   6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14篇
综合类   4895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261篇
眼科学   378篇
药学   2760篇
  4篇
中国医学   827篇
肿瘤学   309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523篇
  2021年   868篇
  2020年   761篇
  2019年   639篇
  2018年   745篇
  2017年   847篇
  2016年   930篇
  2015年   1043篇
  2014年   1674篇
  2013年   1983篇
  2012年   1934篇
  2011年   2235篇
  2010年   1940篇
  2009年   2023篇
  2008年   2229篇
  2007年   2310篇
  2006年   2255篇
  2005年   2161篇
  2004年   1767篇
  2003年   1592篇
  2002年   1270篇
  2001年   1130篇
  2000年   974篇
  1999年   792篇
  1998年   601篇
  1997年   532篇
  1996年   362篇
  1995年   353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210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121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98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86篇
  1981年   62篇
  1980年   64篇
  1979年   52篇
  1978年   34篇
  1977年   31篇
  1976年   40篇
  1973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61.
Experimental gene therapy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prevent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and allograft rejection after lung transplantation, and methods will eventually be needed to characterize pulmonary transgene expression in vivo in humans. Therefore, we studie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as a means of performing in vivo molecular imaging in rodent models of lung transplantation. Rats were transfected endotracheally with adenovirus encoding a fusion gene of a mutant Herpes simplex virus-1 thymidine kinase and th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the former serving as an imaging reporter gene). Twenty-four hours after transfection, lungs were transplanted in groups representing normal transplantation, I/R injury and acute allograft rejection. Imaging was obtained either 24 h after transplantation to study reperfusion injury or 4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o study graft rejection. After imaging, lungs were excised and analyzed for thymidine kinase activity. Imaging detected transgene expression in transplanted lungs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acute rejection or I/R injury. The PET imaging signal correlated with in vitro lung tissue assays of thymidine kinase activity (r(2) = 0.534). Thus, noninvasive molecular imaging with PET is a feasible, sensi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pulmonary transgene expression in experimental lung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治疗肺癌的安全性、疗效和给药途径。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肺癌,首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今又生~),2~5天后,行BAI灌注化疗药物;然后根据病情变化再次进行基因治疗和/或BAI。治疗后常规使用螺旋CT定期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全部15例患者均完成上述治疗,并接受随访2~11个月。有效率(CR+PR)46.7%(7/15),1例肺部肿块消失,6例肺部肿块缩小,3例纵隔淋巴结缩小,1例胸水减少,仅1例观察到肿瘤长大,14例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93.3%(14/15)。p53治疗后6例出现发热(38℃~40℃),未观察到基因药物的其它严重副作用,无严重操作有关并发症出现。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p53基因治疗与BAI联合应用,是一种治疗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了BAI的治疗效果。经皮瘤内注射p53是否为一种较好的给药途径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和髓样分化蛋白- 2(MD-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脂多糖(LPS)按5 mg/kg体重由大鼠腹腔注射制作脓毒症动物模型,注射后2 h留取肝脏组织检测TLR4、MD-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同时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雌二醇含量。结果正常雌雄性大鼠肝脏组织均可表达少量TLR4、MD-2、TNF-α基因,其中雌性组分别为0.175±0.034、0.211±0.044、0.201±0.068; 雄性组分别为0.205±0.061、0.243±0.049、0.243±0.063,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LPS刺激后雌性大鼠肝脏组织上述指标分别为0.615±0.089、0.708±0.181、0.730± 0.118,血浆中ALT含量为(81.07±10.72)U/L;雄性组分别为0.723±0.091、1.123±0.272、 0.881±0.156,ALT含量为(106.39±14.21)U/L,雌性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雄性大鼠(P< 0.05)。相关分析表明雌性及雄性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TLR4及TNF-α基因表达与相应性别大鼠血浆中雌二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LPS刺激后大鼠肝脏组织TLR4、MD-2及 TNF-α基因表达存在性别差异,内源性雌激素的作用可能导致雌性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损伤较雄性轻。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并探讨pcD2/hVEGF对缺血皮瓣血循环重建和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4只,分2组,每组12只.在鼠背部制作蒂位于尾侧的缺血皮瓣(7cm×1cm).实验组皮下注射pcD2/hVEGF,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术后7天观察皮瓣存活面积比、单位面积微血管计数和及VEGF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2组中pcD2VEGF组皮瓣存活面积比、单位面积微血管密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cD2VEGF能促进缺血皮瓣存活.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肝、肺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与腹腔吞噬细胞上清液、循环血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多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和盲肠结扎组(CLP组).采用RT-PCR法检测肝脏和肺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基因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上清液和循环血液中相应细胞因子含量.结果CLP组的TNF-α、IL-10基因表达和腹腔巨噬细胞上清液、循环血液中的相应细胞因子含量均高于sham组.CLP后18h组与4h组比较,TNF-α在腹腔巨噬细胞上清液、循环血液中的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肝、肺中基因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L-10在腹腔巨噬细胞上清液和循环血液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肝、肺中基因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生多细菌感染性炎症时,肝、肺参与细胞因子的表达;血液中细胞因子含量不能完全代表组织器官内的基因表达情况;多细菌感染性炎症治疗应考虑靶器官细胞因子的表达状态.  相似文献   
66.
Human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s) derived from pleural or ascitic fluid were incubated with recombinant interleukin 2 and transfected with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a gene by the lipofection procedure. The resulting TILs secreted significant amounts of TNF in the culture supernatant and exhibited cytotoxicity against established cell lines, such as K562 and Daudi, and autologous tumor cells. The TNF gene–transfected TILs exhibited an augmented killing of autologous tumor cells.  相似文献   
67.
采用DNA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和直接序列测定技术,检测25例肾细胞癌组织中P53基因5-8外显子,25例肾细胞癌仅有2例肿瘤组织存在P53基因点突变,分别位于154和273密码子上,核苷酸序理分析突变形式分别为G→T,C→T。结果提示:肾细胞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并不显著,表明肾细胞癌的发生可能是一个多基因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8.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60例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bcl-2基因产物的表达与分布。正常前列腺组织(10例)和前列腺增生症(20例)阳性率分别为20.0%和50.0%;30例前列腺癌中,bcl-2阳性病例达86.67%。结果提示,bcl-2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bcl-2的过量表达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69.
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PTEN和p27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PTEN及p2 7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了 5 8例大肠癌 ,15例腺瘤性息肉及 11例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 p2 7的蛋白表达。分析PTEN和 p2 7的表达情况及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在癌旁正常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癌组织中PTEN表达率分别为 (97.3± 4 .3) % ,(85 .2± 16 .8) % ,(13.8± 17.6 ) % ,呈递减趋势。大肠癌DukesA/B期组PTEN蛋白的高表达率为 88.9% ,明显高于DukesC/D期组中的 5 1.6 %。PTEN的高表达率与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2 7主要表达在细胞核 ,也有少量表达在细胞浆。在癌旁正常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癌组织中p2 7高表达率分别为 (98.8± 1.0 8) % ,(86 .0± 13.6 ) % ,(5 6 .8± 2 6 .0 ) % ,呈递减趋势。在大肠癌高、中分化组中 p2 7蛋白的表达率为 71.4 % ,明显高于低分化组中的 2 3.1%。p2 7的高表达率与患者的Dukes分期、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部位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在大肠癌组织中 ,PTEN与 p2 7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 .6 4 2 )。结论 :PTEN及p2 7表达在癌旁正常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癌组织中均呈递减趋势 ,提示P  相似文献   
70.
凋亡相关基因突变与人类疾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细胞凋亡 (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 )过程由多种不同基因产物的协同作用来完成。其中某些凋亡基因的突变 ,已被认定为人类疾病的病因或相关因素。作者综述了当前对凋亡基因突变所致人类疾病的认识 ,以及将凋亡的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疾病诊治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