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栀子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技术对栀子8个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研究。方法18种随机引物对92个个体进行检测,应用POPGENE软件和AMOVA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结果共得到120个可重复的位点,其中多态位点75个,多态百分率为62.5%。各种群内多态位点百分率在39.17%~68.83%之间,平均为56.98%。河南南阳(POP1)种群最高,其次是江西新干县野生种群(POP7),最低是江西抚州水栀子种群(POP3)。Shannon指数和Nei指数均反映出栀子各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指数为0.431 3,各种群Shannon指数在0.2256~0.380 6之间,Nei指数为0.289 2,各种群Nei指数在0.148 2~0.263 0之间。AMOVA揭示种群内遗传多样性占总遗传多样性的76.05%,而种群间遗传多样性只占23.95%。运用POPGENE也得出种群内遗传变异(69.34%)大于种群间(30.66%)的结论。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306 6。栀子种群间的基因流为1.130 6,遗传相似度平均为0.129 09,遗传距离平均为0.880 72。根据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河南南阳种群(POP1)与江西樟树新干种群(POP4,POP5,POP6,POP7)聚为一类,湖南种群(POP8)与江西抚州栀子种群(POP2)聚为一类,江西抚州水栀子种群(POP3)与其他各种群间的遗传关系较远。结论目前,虽然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以及多年栽培中的品种选育,栀子遗传多样性仍较丰富,且种群内大于种群间,种群间存在较少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湖南道地药材栀子、GAP药材基地栀子和混淆品水栀子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不同来源的栀子进行蛋白质鉴别分析。结果:各个品种的电泳指纹图谱可以互相区别,可作为栀子正品与混淆品水栀子鉴定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结论:电泳鉴别可为中药栀子与其混淆品鉴别的一项可靠简便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3.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栀子中总环烯醚萜苷和栀子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姚干  何宗玉  方积年 《中草药》2006,37(1):57-64
目的建立栀子中总环烯醚萜苷测定方法,研究HPD 450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栀子总环烯醚萜苷、栀子苷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目标成分,考察HPD 450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总环烯醚萜苷、栀子苷的吸附和洗脱条件。结果栀子总环烯醚萜苷最大吸收波长为238 nm,与栀子苷一致,栀子苷在9.36~21.84μ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7%;HPD 450大孔吸附树脂可以将提取物中总环烯醚萜苷由45.45%提高到83.72%,栀子苷由24.46%提高到62.28%。结论HPD 450大孔吸附树脂能有效富集并纯化栀子总环烯醚萜苷、栀子苷;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栀子总环烯醚萜苷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84.
目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药材及其制剂中栀子甙的含量。方法:采用C18ODS柱,甲醇一水(30:70)为流动相,为检测波长,结果:栀子甙浓度在0.317-2.54u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27%,RSD为1.96%(n=5)。结论:本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85.
栀子类药材及其不同发育期果实中栀子甙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付小梅  褚小兰  范佳生  吕武清 《中药材》2000,23(12):754-756
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方法对不同产地山栀子中的栀了甙进行了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并对临川产山栀子和瑞金产水栀子不同发育期果实中的栀子甙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西产区的山栀子中栀子甙含量高于其他地区的产品。水栀子、朝鲜栀子为栀子类药材中含栀子甙很高的品种,山栀子和水栀子所含栀子甙在果实发育期有两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栀子中3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色谱条件:Dikma Diamonsil® C18柱(1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1%乙酸水(A)-0.1%乙酸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40℃;进样量2 μl。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化电离源(ESI),正/负离子检测,雾化气流量3 L/min,干燥气流量15 L/min,脱溶剂管温度240℃,加热块温度400℃,碰撞气压力230 kPa,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配对离子方式进行定量,山栀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选择的离子对质荷比分别为m/z 391.10→149.30,m/z 573.40→365.05,m/z 447.30→225.15。结果 回归方程为:山栀苷Y=243.810X-289.957,r=0.999 9;京尼平龙胆双糖苷Y=137.125X+2 092.76,r=0.999 6;栀子苷Y=2 030.32X+823 213,r=0.999 8;线性范围分别为10.76~2 152 ng/ml、516~4 128 ng/ml、2 000~20 000 n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均符合要求。结论 此方法可快速、准确、灵敏地测定栀子中3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为栀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以栀子不同炮制品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炮制品栀子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小鼠模型,并采用栀子不同炮制品水提物干预;给药结束后,采用行为学评价其抗抑郁作用的差异,并探讨其分子学机制。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炒、焦、生栀子组小鼠糖水消耗显著升高(P<0.01);炒、焦栀子明显降低悬尾试验(P<0.05)和强迫游泳试验(P<0.05~0.01)的不动时间,生栀子对以上2者无显著改善;小鼠海马组织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P<0.01)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P<0.01)的表达在造模后显著上升,炮制后栀子(炒、焦)抗炎作用优于生栀子。其中炒栀子抗炎作用最优,IL-β、TNF-α和GFAP均能被炒栀子显著下调(P<0.01)。结论 栀子不同炮制品抗抑郁作用存在差异,其抗抑郁作用差异与其调节小鼠海马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等以及GFA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8.
取SD大鼠18只(200~250g),随机均分三组:正常、胰炎+盐水及胰炎+栀子。用1.5%DCA-Na诱发急性胰腺炎实验模型,术前1小时,术后4小时及细胞学实验前1小时分别给栀子煎剂或生理盐水,正常动物不给处理。术后24小时用差速离心制备溶酶体及线粒体,以酸性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分别作为标志酶检测它们的功能。实验揭示盐水组的酸性磷酸酶显著高于正常,琥珀酸脱氨酶则显著降低;而栀子组则与正常近似。结果提示胰炎时胰腺细胞的氧化代谢和溶酶体功能发生异常,而用栀子治疗可减轻之。  相似文献   
89.
栀子和越鞠丸为常用中药及中成药,越鞠丸是由栀子、苍术、香附、川芎、六神曲等五味药材加工制成的水泛丸。本品在药典中除规定丸剂项下有关检查外,尚无有效成分的  相似文献   
90.
水栀子中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sides var.radicans的酚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ODS柱色谱法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水栀子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7个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5-trimethoxy-9,9′-epoxylignane-4,4′-diol(1)、3,4-二香草酰基四氢呋喃(2)、marphenol C(3)、芥子醛(4)、对羟基肉桂酸(5)、异阿魏酸(6)、咖啡酸(7)、异秦皮啶(8)、异莨菪内酯(9)、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10)、6,7-二羟基香豆素(11)、丁香酸(1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3)、3,4-二羟基苯甲酸(14)、对羟基苯甲酸(15)、没食子酸-3-甲基醚(16)、没食子酸(1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水栀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