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8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3篇
中国医学   62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浙江西南地区野生金银花种质资源的形态性状、有效成分及遗传特性,为金银花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遗传育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形态性状调查、HPLC检测及ITS序列分析揭示野生金银花种质的特性。结果 浙江西南地区的6个野生金银花种质在形态性状上差异较小,通过ITS序列分析表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非常相近,能够与忍冬属其他植物明显区分。6个野生种质与栽培品种之间形态差异和有效成分量差异较大,其中有性状优良的野生种质,如产自浙江省景宁县(ZJJN1)与浙江省青田县(ZJQT)的样品,其绿原酸量分别为1.94%和2.42%,达到《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结论 研究野生金银花种质的优良特性,对浙江西南地区野生金银花资源的开发及优良栽培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2.
测定金银花中6种有机酸类化合物含量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解决金银花药材分析中部分对照品价格高、不易获得的问题,建立了一测多评的分析方法.方法:通过测定绿原酸(CA)、咖啡酸(CfA)的含量,以及与其它有机酸的相对校正因子(RCF),计算出其它几种有机酸的含量.结果:在一定线性范围内,CA与新绿原酸(NCA)、3,4-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4-DCA)、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5-DCA)、4,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4,5-DCA)的RCF分别为5.462、5.689、2.313、2.382,CfA与NCA、3,4-DCA、3,5-DCA、4,5-DCA的RCF分别为3.941、4.103、1.669、1.718.该方法在不同实验室、不同型号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及不同色谱柱上进行验证,重现性满意;与外标法相比,所得结果经方差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准确度较高.结论:该方法可采用较易获得的对照品测定金银花药材中多种有机酸的含量,有助于对金银花药材进行更为全面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3.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野菊花中绿原酸、4,5-二咖啡酰奎尼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色谱柱为DiamonsilC18(4.6 mm×250 mm,5μm);采用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 1。结果绿原酸、4,5-二咖啡酰奎尼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1~0.22μg,0.017 5~0.35μg。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和98.8%;RSD分别为1.93%和1.54%(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野菊花中绿原酸和4,5-二咖啡酰奎尼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4.
HPLC法同时测定款冬花中9个主要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玮  杨秀伟 《药物分析杂志》2012,(9):1517-1524,1533
目的: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生药款冬花和蜜炙款冬花中绿原酸、反式咖啡酸、芦丁、金丝桃苷、反式阿魏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2,2-二甲基-6-乙酰基苯并二氢吡喃酮、款冬酮和甲基丁酰-3,14-去氢-Z-款冬素酯9个主要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提取方法,以提取时间、方法、溶剂、溶剂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以9个分析物的总量为评价指标。分析物的色谱分离用Dikma DiamonsilTM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Dikma Easy Guard C18保护柱(20 mm×4.6 mm,5μm);以乙腈(A)-0.03%三氟乙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为25℃。结果:确定最佳提取方法为1.00 g生药样品用20 mL 95%乙醇超声提取1 h。绿原酸、反式咖啡酸、芦丁、金丝桃苷、反式阿魏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2,2-二甲基-6-乙酰基苯并二氢吡喃酮、款冬酮和甲基丁酰-3,14-去氢-Z-款冬素酯9个分析物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2.5~2000μg.mL-1(r=0.9999),2.5~80μg.mL-1(r=0.9994),15.62~500μg.mL-1(r=0.9995),25~800μg.mL-1(r=0.9995),50~1600μg.mL-1(r=0.9992),37.5~1200μg.mL-1(r=0.9994),0.195~12.5μg.mL-1(r=0.9991),15.62~500μg.mL-1(r=0.9991),125~4000μg.mL-1(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5.42%~105.0%范围内,RSD均在0.45%~4.5%范围内。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成本低,可用于款冬花中9个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5.
目的:建立活血定痛合剂的制备与质量标准。方法:确定活血定痛合剂的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活血定痛合剂中的当归、川芎、红花、赤芍、丹参等进行定性鉴别,拟订其质量控制标准,通过在室温下留样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薄层色谱具有鉴别方法简单、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在考察的时间内稳定。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6.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分析山银花水提取液的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采用水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法提取山银花药材,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其主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在负离子模式下,21个主要的化学成分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其中16个通过串联质谱进行了结构鉴定,10个通过对照品得到了确证。结论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可有效用于山银花药材的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对野葛提取液中总黄酮的纯化分离进行了研究,旨在促进野葛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发展。方法通过对5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HPD-750、HPD-600、AB-8、NKA-Ⅱ、ADS-17进行静态吸附解吸试验,筛选出AB-8型树脂进行动态试验,确定最佳纯化工艺条件。结果所得最佳条件为:上样液浓度9.82 mg/mL,上样液体积2BV,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pH 5~6,在此条件下吸附率可达91.21%,解吸率可达93.61%。结论 AB-8型树脂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可用于野葛提取液总黄酮的纯化。  相似文献   
98.
目的考察常用的大孔吸附树脂对金银花多酚类物质的纯化效果,筛选纯化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酚的质量分数和回收率作为指标,采用静态吸附及动态吸附考察树脂的吸附、解吸性能。结果 NKA-2型树脂对多酚类物质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树脂,其载药量为7倍树脂体积,水洗5倍树脂体积,60%乙醇洗6倍树脂体积。此条件下,浸膏量减少40%左右,总酚质量分数提升近一倍,达到60%左右,样品回收率达到55%。结论 NKA-2型树脂对金银花多酚类的纯化效果较好,适用于金银花多酚类物质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99.
徐魁  李正国  卞艳晶 《齐鲁药事》2012,(10):581-582
目的建立白扁豆花药材定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方法。对样品处理方法、吸附剂、展开剂、显色剂等影响色谱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建立了白扁豆花药材的鉴别方法。结论该方法简便、实用、结果可靠,可用于白扁豆花鉴别。  相似文献   
100.
付妍 《抗感染药学》2012,9(3):193-196
目的:运用微波提取法优选从红花中提取红花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设计法,考察固-液比、微波功率和微波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红花黄色素提取转移率的影响,以及运用微波提取法优选红花黄色素提取的工艺,并与传统的温浸提取法作比较;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含量。结果:用微波辅助提取红花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泡30min,加20倍水,微波功率为600W,提取1min,提取两次。结论:该法与传统温浸法相比,用微波水提取红花黄色素缩短了提取时间,降低了提取成本,并具有较好的提取转移率,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