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11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289篇
预防医学   222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189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产双腔中心静脉穿刺包、硬膜外穿刺包与数10年前相比,从医院自制到工厂整体制作,总体质量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缺乏可以客观评价的依据。本文从临床使用者—麻醉医师的角度,对国产包和进口包的方便性和安全性,从观看外包装说明了解内容、皮肤消毒、铺巾、局麻、试穿、穿刺、局部皮肤扩张、放置导丝、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以及导管固定缝合的方便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各50例成年手术病人进行临床应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国产中心静脉穿刺包、硬膜外穿刺包与美国箭牌(ARROW Kits)包相比,其质量和细节都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2.
公开招标采购中,几种常用的评标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通过对几种常用的评标方法的比较、分析,提出如何选择适合的评标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使招标采购尽可能地达到一个理想的采购结果。  相似文献   
53.
戴威  吴伟波 《海峡药学》2008,20(3):94-95
目的观察氨茶碱针与二羟丙茶碱针对照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对100例中老年哮喘患者分别使用氨茶碱针与二羟丙茶碱针治疗1h后疗效及3d后疗效、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比较和统计。结果氨茶碱针对哮喘患者的显效时间比二羟丙茶碱针快,不良反应前者比后者多。结论氨茶碱针治疗支气管哮喘优于二羟丙茶碱针,但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用应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54.
月经间期放置7种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比较月经间期放置7种宫内节育器(IUD)的使用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比较性的方法,在全国11个省市的42家计划生育服务和医疗机构,对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随机放置TCu220C、TCu380A、母体乐375、宫铜300、宫铜200、元宫药铜220及活性γ型IUD中的一种,比较使用效果和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自2004年7月1日~2005年6月30日,共接收观察对象6155例。1年末的随访率为99.5%。7种IUD的带器妊娠率、脱落相关终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u220C、元宫药铜220及活性γ型IUD的使用效果较好,母体乐375和TCu380AIUD的脱落相关终止率较高。结论:我国自行研发的元宫药铜220和活性γ型IUD在带器妊娠、脱落相关、因症终止等诸方面优于其他类型IUD,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5.
近缘种药材垂盆草与佛甲草的比较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属于近缘种、外形极似的药材垂盆草与佛甲草进行鉴定比较研究。方法:采用显微鉴定法研究两者茎的横切面及粉末的显微特征;采用薄层色谱比较两者的异同。结果:垂盆草与佛甲草茎横切面组织特征十分相似,但在导管数目、髓部形状及含紫红色物质的细胞数目等有显著差异。对8月份样品而言,前者导管数一般仅有35-58个,髓部多呈三角形;后者则多达75-150个,髓部呈"Y"形。两者的薄层色谱也有较大不同。此外,不同采集期的样品在显微特征上存在某些明显差异。结论:研究结果为两种药材的应用提供了鉴定参考依据,并提示近缘植物药的显微鉴定应注意排除共性。  相似文献   
56.
预防甲型肝炎的疫苗及其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应用的预防甲型肝炎(甲肝)的疫苗有两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该文评价了上述两种甲肝疫苗,并从下列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疫苗的安全性,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效果,疫苗保护的持久性和预防的价格-效益比。结果指出两种甲肝疫苗各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为预防和控制甲肝流行为主,建立群体免疫屏障,甲肝减毒活疫苗有更多的优势。这与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建议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应推广使用甲肝减毒活疫苗的意见相一致。  相似文献   
57.
目的比较职业中专与职业学院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对艾滋病态度的异同。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福州市一所职业中专和一所职业学院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大致相同,即主要是大众传播媒介,其次是网络等;对于艾滋病非传播途径、预防途径、非有效预防方法学生的知晓率仍不容乐观,职业学院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优于职业中专学生。结论被调查学生已掌握一些艾滋病相关知识,但都缺乏自我防范的意识和技能,对学生开展综合性的艾滋病防治和性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自身的知识和促进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58.
金丽顺 《吉林医学》2008,29(14):1152-1153
目的:通过观察手背静脉穿刺两种不同方法,研究穿刺成功率和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法组和改进法组,各100例。常规法组用常规方法穿刺,改进法组用改进法穿刺。结果:改进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法,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法,两组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手背静脉穿刺改进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达到了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放射生物模型的特性,以寻求评价乳腺癌放疗计划合理的放射生物模型.方法 比较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和放射性心脏病死亡率的NTCP两种模型和TCP四种模型,计算相同DVH数据所得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同一模型中,输入DVH数据的形式、参数的选择等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假设全肺平均照射30 Gy剂量时,NTCP-RSM模型预测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32%,NTCP-Lyman模型预测的为54%.以发生放射性心脏病死亡率1%为例,NTCP-RSM模型对应的心脏平均照射剂量为28 Gy,而NTCP-Lyman模型对应的为40 Cy.应用LQ-Poisson-TCP模型、Poisson-TCP模型、Logit-TCP模型和Zaider-TCP模型,计算相同DVH数据库的平均TCP分别为21.1%、38.4%、41.0%和80.8%(P=0.000).采用不同栅格大小计算的NTCP/TCP结果差别较小.计算时采用物理剂量或LQED2剂量对NTCP/TCP结果有一定影响,采用物理剂量时的结果稍大.ft.和p值、肿瘤细胞密度、D50值和DVH简化方法对TCP的影响显著(P=0.000).结论 评价和优化乳腺癌放疗计划选择放射生物模型时,以NTCP-Lyman模型计算放射性肺炎和以NTCP-RSM模型计算放射性心脏病死亡率比较合理.TCP模型以LQ-Poisson-TCP模型比较符合临床实际.影响预测结果最大的是模型参数值的选取,选择时需要加以注意.这些模型目前有助于对不同治疗模式进行研究和比较,而不是给出对临床实际结果的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60.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accurac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long-term implanted ultrasound transit-time flow probes for measuring cardiac output. Design: Prospective animal study. Settings: Animal research laboratory in a university department. Animals: Eleven anaesthetised dogs, 24–34 kg. Measurements and results: Flow probes (16–24 mm S-series, Transonic) were implanted around the pulmonary artery for a mean duration of 22 months (range 6–47 months). Comparisons (n = 147) were made between cardiac output thus obtained and that measured by the direct Fick principle using oxygen uptake (Deltatrac II Metabolic Monitor) and the arterial to mixed venous oxygen content difference measured by a galvanic cell (Lex-O2-Con-TL). Measurements were made either during baseline conditions or during pharmacologically altered cardiac output (range 22–180 ml · kg–1· min–1). Regardless of the intervention, the two methods yielded the same results in half of the dogs. In the others, however, cardiac output was underestimated by the flow probes by up to 38 % (probably because of non-perpendicular position of the probe towards the vessel). This difference was constant for the whole range of cardiac output studied and remained constant over the entire observation period for each individual dog, so that a correction factor was used. Thereafter, the mea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was –1.1 ml · kg–1· min–1 with a precision (SD) of 14.2 ml · kg–1· min–1 for all experiments. Conclusions: After in vivo calibration, ultrasound transit-time flow probes measure cardiac output precisely for several years, regardless of the intervention. Received: 1 October 1999 Final revision received: 6 January 2000 Accepted: 4 February 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