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46篇
  免费   1468篇
  国内免费   362篇
耳鼻咽喉   148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229篇
基础医学   526篇
口腔科学   301篇
临床医学   2167篇
内科学   548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329篇
特种医学   3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205篇
综合类   4901篇
预防医学   762篇
眼科学   283篇
药学   1835篇
  51篇
中国医学   7244篇
肿瘤学   15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335篇
  2022年   593篇
  2021年   826篇
  2020年   922篇
  2019年   584篇
  2018年   549篇
  2017年   645篇
  2016年   750篇
  2015年   731篇
  2014年   2045篇
  2013年   1381篇
  2012年   1920篇
  2011年   1874篇
  2010年   1540篇
  2009年   1232篇
  2008年   1032篇
  2007年   1060篇
  2006年   996篇
  2005年   961篇
  2004年   673篇
  2003年   653篇
  2002年   487篇
  2001年   405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分析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的机理,通过与一些常用麻醉方法的对比,判断其在麻醉中伦理性的优势体现.方法 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1%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B组:5%氯胺酮120mg/kg腹腔注射;C组:咪达唑仑5 mg/kg+芬太尼0.05 mg/kg尾静脉注射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使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的麻醉方式,麻醉起效时间为:0.02±0.03 min,麻醉维持时间为:89.73±22.59 min,麻醉操作时间为:1.51±0.30 min,麻醉成功例数为:15例.结论 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的方法与目前常用的麻醉方法相比,优点较为突出,尤其对实验大鼠麻醉中的安全性、利用率以及复苏后的动物伦理问题都有显著的提高和保障.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行下肢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6例,均采取PNS行腰丛一坐骨神经阻滞,盐酸罗卡因浓度分别为O.25%(A组)、0.375%(B组)、0.5%(C组),观察三组患者使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卡因的麻醉效果。结果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25.5±4.5)min.明显慢于c组.但快于A组:B组的运动阻滞比例为57.6%,明显低于c组,高于A组;其B组、C组间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73.1%,无明显差异,但B组、C组明显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使用罗哌卡因浓度0.375%.可适当地减少药物的用量,且麻醉效果得以保证,满足临床需要,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在隆乳手术中,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与静脉全麻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行乳晕切口假体置入隆乳术的女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用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Ⅱ组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行静脉全麻,观察且记录两组患者于术后即刻、术后25min、术后60min伤口的疼痛情况(采用VAS标准:0分为无疼,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最后,在手术后2h内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的麻醉止痛效果优于Ⅱ组,患者术后2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Ⅱ组。结论:与静脉全麻相比,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这种麻醉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比较两种异丙酚静脉麻醉方法(靶控输注与恒速输注)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临床应用。方法拟行ERCP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靶控组与恒速组(n=20)。靶控组采用Marsh模式,异丙酚血药浓度始于4.0μg/ml;恒速组首剂异丙酚2 mg/kg静注后以10 mg/(kg·h)持续静脉泵入,根据麻醉深浅调节血药浓度或泵注速度。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血气等生命体征,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异丙酚用药量与术毕清醒时间等。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可靠,靶控组异丙酚血药浓度波动于3.0~5.5μg/ml,恒速组异丙酚静注速度波动于6~11 mg/(kg·h)。两组的异丙酚用药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恒速组的术毕清醒时间短于靶控组(P0.01)。靶控组2例、恒速组1例,因呼吸抑制需面罩加压吸氧。两组患者术中PaCO2及PaO2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1),术毕恢复正常。结论无插管的异丙酚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或恒速输注均可用于ERCP术,且恒速输注的术毕清醒时间比靶控输注短。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采用无创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探讨腹腔镜宫外孕手术中针麻复合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对心脏泵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行腹腔镜宫外孕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行单纯TCI;观察组行TCI联合针刺合谷、内关。在维持相同麻醉深度的条件下,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患者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前、插管时、气腹时、气腹毕以及苏醒时、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体循环血管阻力(SVR)、胸腔液体量(TFC)。记录患者术中所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结果 1组内比较:对照组与基础值相比,插管前的HR、MAP、CO、SVR明显降低;插管时的MAP明显升高;气腹时HR、MAP、SVR明显升高;气腹毕的HR、CO明显降低;苏醒时HR、MAP、CO明显升高;拔管时的HR、MAP、CO明显升高。观察组与基础值相比,插管前的HR、MAP明显降低;气腹毕的HR明显降低。2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插管前的HR、SVR高于对照组,气腹时的HR、MAP低于对照组,苏醒及拔管时的HR、MAP、CO低于对照组。3观察组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小于对照组。结论在控制麻醉深度相同的条件下,针麻复合TCI能明显减轻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波动,使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并且能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门诊局麻下行输尿管下段弹道碎石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07月至2013年04月采用输尿管下段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224例的临床资料。门诊组11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术前10 min予盐酸哌替啶注射液75 mg肌注,生理盐水250 mL+间苯三酚80 mg静脉滴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30 mg尿道表面麻醉,行弹道碎石术,91例留置双J管,25例因入镜容易、取石容易、无输尿管黏膜损伤不留置双J管,全部不留置尿管。住院组108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均留置尿管及双J管。结果 门诊组112例患者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2例女性患者因术中结石上移到输尿管上段,1例男性患者入镜困难,腰部疼痛明显及1例男性患者术中尿道括约肌收缩明显,均加用咪达唑仑强化后完成手术。住院组全部顺利完成手术。门诊组与住院组的治疗时间分别为(5.32±1.26)d、(8.36±1.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门诊组与住院组的费用分别为(2 800±132)元、(5 500±34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局麻下行输尿管下段弹道碎石术,简单方便,实用可行,医务人员可减轻工作量,患者可节省治疗时间及费用,值得在开展输尿管镜技术成熟的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进行无痛分娩的产妇2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0.075%布比卡因联合舒芬太尼0.2Lg/mL治疗.观察组给予0.125%盐酸罗哌卡因联合0.2Lg/mL舒芬太尼治疗.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为(271.3±61.3)min,第二产程时间为(63.3±24.3)min,产后出血量为(182.2±19.8)mL,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为(401.3±151.1)min,第二产程时间为(76.2±31.2)min,产后出血量为(198.9-25.4)mL,两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顺产123例,占98.4%,对照组顺产76例,占7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8.
999.
张旭  宋延军  张锦 《实用老年医学》2014,(11):910-913,917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全麻诱导前静脉微泵注DEX 4μg/ml,用量为0.4μg/kg,输注时间10 min;C组以相同方法输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2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并观察记录药物输注时(T0)、输注后5 min(T1)、插管时(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5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结果 2组术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各时点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 d D组的MMSE评分高于C组(P〈0.05),D组和C组术后1 d分别有4例(14.8%)和12例(42.9%)发生认知功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分别有3例(11.1%)和5例(17.6%)发生认知功能下降,术后3 d 2组的MMSE评分和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在T1、T3、T4时间点的SBP、DBP、HR均低于C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麻诱导前预输注DEX对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下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不影响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在接受拔牙术时口腔麻醉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进行心电监护拔牙的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共1969例。使用心电监护仪测量患者在口腔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记录并统计分析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口腔麻醉后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术前患者血压、心率的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165/95 mmHg(1 mmHg=0.133 kPa)、95次/min。在麻醉前血压≥165/95 mmHg的患者和<165/95 mmHg的患者中,分别9.9%(21/212)和0.4%(7/1757)的患者麻醉后血压≥180/110 mmH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28例(1.42%)患者麻醉后血压≥180/110 mmHg,其中17例患者休息后复测血压仍未下降,终止拔牙治疗。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患者的平均心率显著升高[73(四分位数间距=16)次/min vs 74(四分位数间距=17)次/min,P<0.01]。结论:对于心血管病得到有效治疗且病情稳定的中老年患者,口腔麻醉安全、有效。建议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在血压<165/95 mmHg、心率<95次/min的情况下,接受全身情况综合评估后进行口腔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