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52篇
预防医学   9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58篇
中国医学   65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黄花倒水莲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阐明黄花倒水莲(PolygalafallaxHemsl.[P.aureocaudaDumn])的抗氧化活性及有效部位,为进一步的活性追踪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广西采集黄花倒水莲的根部分,经植化手段分离得到7个化学性质不同的组分(PFE1、PFE2、PFE3、PFB4、PFB5、PFB6、PFW7)。用比色法研究了各组分还原三价铁离子及清除脂性自由基DPPH能力,采用化学发光法观察各组分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活性。结果:PFE3、PFB4对DPPH、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EC50分别为92·44,42·29,5·50;96·33,38·26,6·21μg·mL-1。结论:黄花倒水莲各组分均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作用,这可以用来解释其在传统应用中的抗炎、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72.
黄花倒水莲总皂苷对动物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黄花倒水莲总苷(PTS)对由四氯化碳、氨基半乳糖与酒精造成的肝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方法:小鼠分别给予PTS与双联苯酯10d后分别腹腔注射四氯化碳与氨基半乳糖,测定血清中肝功能指标与肝组织中MDA含量。通过大鼠持续酒精灌胃造成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模型建立后给予PTS与非诺贝特,测定血清中相关肝功能指标与血清中和肝组织中脂质含量的变化。对肝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小鼠给予PTS与联苯双酯10d后腹腔分别注射四氯化碳与氨基半乳糖,与模型组相比,血清GOT与GPT水平显著性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性降低。酒精灌胃5周后,PTS与非诺贝特给药3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GOT水平显著性下降,血清与肝组织中TC与TG含量均显著性降低,血清中MDA与LDL含量均显著性降低,SOD值显著性升高,肝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改善。结论:PTS对由四氯化碳与氨基半乳糖造成的急性肝损伤有治疗作用;对酒精性脂肪肝有保护作用,PTS改善了模型的脂质代谢并降低了由自由基引起的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我国7个省的药用植物丹参及云南省的黄花鼠尾和雪山鼠尾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方法:取根尖用冰水混合物处理,卡诺氏固定液固定,1 mol·L-1盐酸解离,改良苯酚品红染色后,制片观察。结果:丹参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x=16;黄花鼠尾为2n=2x=16;雪山鼠尾为2n=4x=32,染色体基数x=8。同时还发现山东省和四川省的丹参体细胞内存在四倍体细胞型。结论:丹参、黄花鼠尾及雪山鼠尾的染色体基数为8,染色体数目分别为16,16和32。染色体属于微小型及小型染色体,很难用于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74.
苏青  黄瑞松  钟鸣 《中成药》2006,28(5):772-774
三草护肝胶囊源于我所科研人员在发掘民间验方的基础上,总结民族医药临床经验,并结合多年实践和现代科技成果研制的一种专治急、慢性肝炎等症的内服药。由黄花倒水莲、排钱草、垂盆草等多味中草药精制而成。具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活血益气、软坚散瘀等功效。用于血吸虫病肝脾大、急、慢性肝炎所致肝功能异常、肝硬化等症,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保肝护肝、降低血清转氨酶之功。为控制该药的质量,我们对其质量标准进行了实验探讨,并建立了简便、专属性强的薄层鉴别方法。1仪器与试药薄层板自动涂板器(重庆贝尔德仪器技术公司):UV-1三用紫外分析…  相似文献   
75.
《中国天然药物》2006,4(1):76-76
盐酸关附甲素(结构见封面)系中国药科大学刘静涵教授从我国传统中药关白附(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 (Levl.) Rapaics的块根)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抗心律失常活性的C20二萜生物碱。刘静涵教授主持研究的盐酸关附甲素及其注射液已于2005年8月获得国家西药一类新药证书(国药证字H20051128/9)和生产批件(国药准字H20051679/80),其研制成功是中药现代化的成功范例之一。  相似文献   
76.
HPLC-ELSD法测定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翱翱  郑文欣  葛发欢 《中药材》2006,29(3):242-245
目的:首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青蒿素含量的方法,并对大量的青蒿样品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对青蒿药材中的青蒿素进行HPLC分析,色谱柱:迪马公司D iamon-sil C18(250×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 m l/m 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40℃,载气压力3.5 bar,放大系数(gain)为9;进样体积20μ。l结果:青蒿素在1~5μg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33%(RSD=1.97%)。结论:本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青蒿药材及青蒿素类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青蒿药材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为青蒿药材的收购及栽培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
黄花倒水莲降血脂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Hem sl.根的降血脂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四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 presenegen in 28-O-β-D-xyl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fucopyransoyl ester(Ⅰ)、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 presenegen in 28-O-β-D-xy-l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3-O-acetyl)-β-D-fucopyranosyl ester(Ⅱ)、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 presenegen in 28-O-β-D-xyl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4-O-acetyl)-β-D-fucopyranosyl ester(Ⅲ)和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 presenegen in 28-O-β-D-xyl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3,4-d iacetyl)--βD-fucopyranosyl ester(Ⅳ)。  相似文献   
78.
天津地区黄花蒿中青蒿素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向娟  李士雨  何玉娟 《中草药》2006,37(3):449-450
黄花蒿又名青蒿,为菊科植物Artemisia annuaL.的干燥全草,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从中分离得到的青蒿素(artemisinin)是我国唯一得到国际承认的抗疟新药[1]。目前,商用的青蒿素主要来自植物提取物。除黄花蒿外,尚未发现含有青蒿素的其他天然植物资源。黄花蒿虽然系世界广布种,但青蒿素量随产地不同差异极大。据迄今的研究结果,除我国重庆东部、福建、广西、海南部分地区外,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生产的黄花蒿中的青蒿素的量都很低(不足0.1%),无生产价值,使得青蒿素的天然资源相对匮乏[2]。天津地区黄花蒿资源丰富,但至今仍未得到开发利用。本实验…  相似文献   
79.
败酱复方对混合菌液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败酱复方对混合菌液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混合菌液注入划伤的子宫内造成大鼠慢性盆腔炎,将60只雌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败酱复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造模后2d开始ig给药,连续21 d。检测血液流变学、免疫学指标及病理学形态。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脾淋巴细胞转化指数、血清IL-2降低,IL-6升高;败酱复方(ig,1.5、3.0、6.0g.k-g 1.d-1)可不同程度改善上述指标;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败酱复方给药组大鼠慢性盆腔炎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败酱复方对混合菌液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循环和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0.
糙叶败酱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硅胶柱层析技术从中药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 Bunge)的根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分别为落叶松脂醇(Ⅰ)、丁香树脂醇(Ⅱ)、东莨菪内酯(Ⅲ)、槲皮素(Ⅳ)、阿魏酸(Ⅴ)。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