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59篇
  免费   1473篇
  国内免费   549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929篇
内科学   770篇
皮肤病学   144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188篇
外科学   221篇
综合类   5123篇
预防医学   754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5084篇
  26篇
中国医学   14544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626篇
  2022年   467篇
  2021年   670篇
  2020年   575篇
  2019年   684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654篇
  2016年   720篇
  2015年   809篇
  2014年   1417篇
  2013年   1343篇
  2012年   1622篇
  2011年   1745篇
  2010年   1530篇
  2009年   1406篇
  2008年   1481篇
  2007年   1288篇
  2006年   1141篇
  2005年   1145篇
  2004年   1233篇
  2003年   1128篇
  2002年   865篇
  2001年   745篇
  2000年   658篇
  1999年   561篇
  1998年   524篇
  1997年   496篇
  1996年   444篇
  1995年   359篇
  1994年   289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建造BALB/c小鼠背部银屑病样模型,探讨中成药银屑平丸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组、银屑平丸高、中、低剂量组,8只/组.给予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背部皮肤外涂咪喹莫特软膏连续8d,1次/d,建立模型小鼠.末次给药后,观察小鼠背部皮肤进行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renty index,PASI)评分;检测血清中IL-17、IL-23水平;取背部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比较.结果 (1)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PASI评分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评分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2)各组银屑病样小鼠外周血IL-17和IL-23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均与模型对照组外周血中含量有明显的差异(P<0.05).(3)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银屑平丸改善银屑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IL-17、IL-23,起到减轻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建立梯度洗脱联合波长切换HPLC法同时测定稀莶风湿丸中稀莶苷、奇壬醇、稀莶精醇、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以流动相A:乙腈-甲醇(2∶1)、流动相B:0.05%冰醋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样量为20 μL;豨莶苷、奇壬醇和稀莶精醇检测波长为215 nm,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豨莶苷、奇壬醇、稀莶精醇、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在给定浓度范围内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45~129.00 μg/mL(r=0.999 5)、5.61~112.20 μg/mL(r=-0.999 9)、4.25~85.00 μg/mL(r=0.999 3)、9.19~183.80 μg/mL(r=0.999 8)和11.05~221.00 μg/mL(r=0.999 7),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分别为98.73%(1.43%)、97.63%(1.28%)、99.44%(1.29%)、98.33%(1.38%)、97.36% (1.37%).结论 建立的梯度洗脱联合波长切换HPLC法能同时测定豨莶风湿丸中稀莶苷、奇壬醇、稀莶精醇、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含量,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稀莶风湿丸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考察不同处方复方丹参黏附微丸的黏附性能,从而筛选出黏附性能较为合适的处方。方法以壳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100M(HPMCK100M)、卡波姆为黏附材料,制备不同处方的复方丹参黏附微丸,并对其黏附性能进行测定。体外黏附性能的测定采用了最小剥离力法即测定黏附微丸与猪小肠的剥离力,组织残留法即测定微丸在猪小肠的滞留数。体内黏附性能的测定采用了直接灌胃法,通过测定微丸在小肠各部位的滞留数目,计算其黏附指数。结果组织残留法试验结果在相同时间内黏附材料占比40%的微丸残留数目较黏附材料占比30%的微丸多,最小剥离力法试验结果表明黏附材料占比40%的微丸其最小剥离力较大,同组织残留法结果一致。体内黏附试验显示黏附材料占比40%的微丸其黏附指数较小,但在胃中有一定的滞留。结论当黏附材料总占比一致时,各处方之间黏附性能并没有显著性差异,黏附材料增加时其黏附性能也会增加,但会增加在胃中的滞留时间,可能会破坏方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中药和针刺在治疗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方面因其确切疗效受到瞩目,探讨金匮肾气丸加减联合针刺对PCOS患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6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达英-35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停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停药第1个月及第3个月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睾酮(T)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停药第1个月和第3个月LH/FSH均有降低,停药第1个月两组LH/F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第3个月,治疗组LH/FSH持续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停药第1个月和第3个月T均有降低,停药第1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第3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加减联合针刺改善肾虚痰瘀型PCOS患者性激素水平疗效确切,停药后与达英-35相比疗效更持久。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药房》2018,(3):374-377
目的:评价3种用药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经济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全年诊疗的56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门诊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用药方案分成A组(185例)、B组(191例)和C组(188例)。A组患者口服甲巯咪唑片2~4片,每天1次,视病情逐渐减量至0.5~2片;B组患者口服甲巯咪唑片(用法用量同A组)+抑亢丸6 g,每天2次;C组患者口服甲巯咪唑片(用法用量同A组)+夏枯草片6片,每天2次。3组患者疗程均为10个月。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3种治疗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A、B、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6%、95.29%、95.7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36%、10.48%、10.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情况。3组患者人均成本分别为633.80、3 548.89、3 596.00元,A组成本最低。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亦为A组成本最低。结论:3种用药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与安全性均较好,其中甲巯咪唑单用方案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996.
《中国药房》2018,(1):141-144
目的:为膜控微丸压片技术用于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多单元给药系统""膜控微丸压片技术""影响因素""Multiple unit dosage forms""Tableting of coated pellet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1年1月-2017年5月在Pub Med、Elsevier、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丸芯种类和粒径、包衣材料、外加辅料以及工艺参数等膜控微丸压片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8篇,其中有效文献26篇。丸芯需具有优良的弹性,才能抵抗微丸形变时的压力;包衣膜需具备足够的柔韧性,才能在压片后保持完整性;外加辅料的选择,首先需保证物料混合的均一性,其次要考虑辅料与微丸的比例,防止膜控微丸在压片过程中被压碎及衣膜破裂。此外,还需考虑工艺因素(如压片工艺、包衣工艺等)对膜控微丸压片技术的影响。今后的研发方向为可使微丸在压片后不破裂变形的新型丸芯和压片填充材料、能维持压片后包衣膜的完整性及释药特性的新型包衣材料、在压片过程中维持恒定的压力以及保证已混合好供压物料含量均一性的精密压力设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建立UPLC-PDA-MS/MS法同时测定七宝美髯丸中二苯乙烯苷、阿魏酸、金丝桃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含量。方法:采用InertSustain® C18(3.0 mm×100 mm,3.0 μm)色谱柱,甲醇-0.0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进样量10 μL;PDA扫描范围:200~400 nm;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正负离子扫描切换,多重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七宝美髯丸中5种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06%~102.24%,精密度RSD值小于2%。在所设定的色谱条件下,七宝美髯丸中5个成分(二苯乙烯苷、阿魏酸、金丝桃苷、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于10 min内完全分离。结论:建立的UPLC-PDA-MS/MS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七宝美髯丸中多种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8.
禹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1):1162-116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六君子丸中橙皮苷、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甘草苷、甘草酸铵、党参炔苷、茯苓酸共7种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Venusil MP-C18柱(250 mm×4.6 mm,5.0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45∶55,A)和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 ℃。结果:7种有效成分橙皮苷、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甘草苷、甘草酸铵、党参炔苷、茯苓酸分别在3.010~301.0 μg·mL-1r=0.999 6)、0.154~15.4 μg·mL-1r=0.999 4)、0.202~20.2 μg·mL-1r=0.999 2)、1.025~102.5 μg·mL-1r=0.999 5)、1.240~124.0 μg·mL-1r=0.9993)、5.030~503.0 μg·mL-1r=0.999 5)、0.412~41.2 μg·mL-1r=0.999 3)范围内含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6.59%~98.34%之间。6批次供试品中橙皮苷、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甘草苷、甘草酸铵、党参炔苷、茯苓酸的含量分别为:5.126~5.773,0.058~0.078,0.105~0.132,1.257~1.514,2.012~2.241,8.256~8.425,0.235~0.334 mg·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六君子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小金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7年3月间的1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多塞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小金丸治疗,两组同时服用三维B片,均治疗10d,观察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且查肝肾功能、心电图以及三大常规均无异常。结论:小金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00.
孙燕 《中国药师》2018,(8):1369-1373
摘 要 目的:建立八珍丸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多成分定量分析,为八珍丸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SHIMADZU VP ODS (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 甲醇 水(60 ∶〖KG-*4〗38 ∶〖KG-*4〗2)(A) 0.6%磷酸水溶液(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 ℃,检测波长230 nm、320 nm、220 nm。结果: 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进行分析,共确定八珍丸HPLC指纹图谱17个共有峰,通过与混合对照品比较指认其中6个指标成分分别是:芍药苷(4号峰)、毛蕊花糖苷(6号峰)、阿魏酸(8号峰)、甘草苷(9号峰)、白术内酯Ⅰ(13峰)和白术内酯Ⅲ(17号峰)。对12批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各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9以上。芍药苷、毛蕊花糖苷、阿魏酸、甘草苷、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0.250 μg(r=0.999 7)、0.124~3.100 μg(r=0.999 1)、0.058~1.450 μg(r=0.999 5)、0.069~1.475 μg(r=0.999 0)、0.032~0.800 μg(r=0.999 8)和0.027~0.675 μg(r=0.999 3)。12批八珍丸中芍药苷、毛蕊花糖苷、阿魏酸、甘草苷、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含量分别为0.099~0.118 mg·g-1、1.383~1.449 mg·g-1、0.300~0.395 mg·g-1、0.504~0.604 mg·g-1、1.013~1.080 mg·g-1和0.205~0.299 mg·g-1。结论: 所建立的八珍丸HPLC指纹图谱检测和定量测定分析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以用于评价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