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48篇
  免费   1354篇
  国内免费   747篇
耳鼻咽喉   75篇
儿科学   1090篇
妇产科学   262篇
基础医学   945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5066篇
内科学   3979篇
皮肤病学   140篇
神经病学   376篇
特种医学   5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1442篇
综合类   10091篇
预防医学   2732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4562篇
  51篇
中国医学   3119篇
肿瘤学   153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699篇
  2022年   610篇
  2021年   817篇
  2020年   815篇
  2019年   802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692篇
  2016年   844篇
  2015年   966篇
  2014年   1583篇
  2013年   1569篇
  2012年   1970篇
  2011年   2027篇
  2010年   1921篇
  2009年   1774篇
  2008年   2000篇
  2007年   1852篇
  2006年   1780篇
  2005年   1717篇
  2004年   1524篇
  2003年   1323篇
  2002年   1125篇
  2001年   1062篇
  2000年   758篇
  1999年   664篇
  1998年   635篇
  1997年   505篇
  1996年   491篇
  1995年   433篇
  1994年   287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67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合并妊娠的病例,同时结合文献探讨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合并妊娠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某院近10年内接诊排除继发性纤维蛋白原降低的疾病,明确为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合并妊娠4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为常规查体时发现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正常,在妊娠期间均无出血倾向,分娩前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120 mg/d L,同时伴凝血酶时间(TT)延长,4例患者妊娠期间均未发生流产、胎盘早剥,分娩期未发生产后出血及DIC.其中有3例患者在分娩前使用纤维蛋白原替代治疗。结论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对于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自然流产、胎盘早剥及产后出血。妊娠期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有无流产及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注意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凝血指标变化,必要时输入纤维蛋白原或冷沉淀物进行替代治疗。分娩前后维持血纤维蛋白原≥120mg/d L,必要时使用替代治疗以减少产后出血和DIC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患者358例,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哮喘疾病患者除外。根据尿中微量白蛋白水平将其分为两组:微量白蛋白尿组86例和正常白蛋白尿组2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分析数据,包括肺功能、血气分析、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尿素(BUN)、血肌酐(SCr)以及肾小管损伤的标记物肾损伤分子-1(KIM-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结果 COPD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患者吸烟时间长短、年龄、性别无相关性(均P>0.05)。尿微量白蛋白与患者血氧分压呈明显负相关(r=-0.586,P<0.001)。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COPD患者动脉收缩压、心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COPD患者GFR、BUN、SCr及尿KIM-1和NGAL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OPD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与低氧血症密切相关,微量白蛋白尿可能是预示COP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儿童脓毒血症肝、肾功能早期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病房2014年2~10月住院的脓毒血症患儿100例,完全符合入组标准者90例。非脓毒血症患儿100例,符合入组标准者98例,取同期正常体检儿童8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收集三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及 PA 与 RBP 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脓毒血症组 PA、RBP 含量均明显低于非脓毒血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脓毒血症组 PA 及 RBP 水平较正常组均稍低,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与非脓毒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脓毒血症组WBC 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血糖、谷丙转氨酶增高、血清白蛋白(ALB)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PA 及 RBP 水平的变化是早期肝、肾功能损害的因子,血清 PA 与 RBP 下降有利于发现脓毒血症患儿早期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常州市武进区健康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的3538名健康人群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人群血尿酸水平为(326.69±90.30)μmol/L,男性(356.76±81.90)μmol/L,女性(253.97±64.6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04,P <0.001);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6.26%。男性20.54%,女性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6,P <0.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02,95%CI :1.01~1.03)、男性(OR =1.40,95%CI :1.01~1.95)、超重(OR =2.59,95%CI :2.09~3.20)和肥胖(OR =3.82,95%CI :2.89~5.05)、高血压(OR =1.45,95%CI :1.12~1.87)、总胆固醇(OR=1.17,95%CI :1.05~1.32)、甘油三脂(OR =1.19,95%CI :1.12~1.27)、血肌酐(OR=1.04,95%CI :1.03~1.05)、尿素氮(OR=1.18,95%CI :1.10~1.28)、谷丙转氨酶(OR=1.01,95%CI :1.01~1.02)均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年龄、超重和肥胖、高血压、血酯异常、肝功能异常等均与高尿酸血症相关,应加强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通过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测定,筛选G6PD缺乏患儿,分析其临床特点,了解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及男、女比例情况,早期发现G6PD患儿,提前进行干预降低病死率。方法改良G6PD测定试剂盒,通过计算G6PD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hosphaogluconate dehydrogenase,6PGD)活性比值方法,判定G6PD活性是否缺乏,并分析血清胆红素,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结果收集到1 79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其中男性患儿1 111例,女性患儿681例,G6PD/6PGD比值结果1.0有24例,占总检测人数的1.34%,其中23例为男性患儿,女性患儿1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平均值(434.3±177.6)μmol/L,非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为(411.5±163.9)μmol/L,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为(3.51±0.88)×1012/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为(121±27)g/L。TB与G6PD/6PGD、RBC、Hb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316、-0.307、-0.317,P均0.05)。结论 G6PD缺乏症在武汉市虽然发生率低,但G6PD缺乏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黄疸进程快而且严重,G6PD活性、Hb水平、红细胞计数不能反映黄疸的严重程度。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应常规进行G6PD活性检查,并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97.
<正>60岁的李女士,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不久。原本想退休后可以轻松了,没想到身体却出现一个怪毛病:每晚上床睡觉的时候,两条腿经常不由自主地不停抖动,怎么放都觉得不舒服,只有起来活动一下或拍按腿部才能得以缓解。近来抖腿情况越发严重,还感觉双腿上像有无数虫子在爬,有时却又像针刺、烧灼,非常痛苦,常常每夜要几次起来走动或对双腿敲打按摩,极大地搅乱了她的正常睡眠,也使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98.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并发症。近年研究发现,新型的磷结合剂碳酸镧,能有效降低血清磷水平,并不引起继发骨损害和高钙血症,是一种相对较安全的磷结合剂,西那卡塞是被称为拟钙剂(calcimimetics)的新一类化合物中的第一个药物,能激活甲状旁腺中的钙受体,从而降低甲状旁腺素的分泌。尤其适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顽固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有高磷血症的短期治疗。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调查湖州地区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并对其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 038例不同职业人群的体检结果,根据HUA临床诊断标准,分成尿酸正常组(1 709例)和HUA组(329例),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确定HUA的危险因素.结果 2 038名体检者中有329例HUA患者,患病率为16.1%;男性患病率为23.9%(325/1 360),女性患病率为0.6%(4/67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56,P<0.01).HUA组中高血压、脂肪肝、高血脂和肝功能异常的阳性率分别为31.3%、58.4%、45.6%和42.9%,均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57、70.16、62.83和78.47,P均<0.0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肝功能异常、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和男性是HUA的危险因素(OR=2.223、1.861、1.783、1.495、38.490).结论 肝功能异常、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男性与HUA密切相关.定期查血尿酸水平有助于HUA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了解高校在校学生高尿酸血症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成都某高校2014年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收集其健康体检资料,按照不同性别对学生的血清尿酸平均值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部分参检者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校学生血清尿酸的平均值男性组为(391.8±65.7)μmol/L,女性组为(294.9±58.4)μmol/L;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8.75%,其中男性检出率26.07%,女性检出率8.4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不均衡的饮食结构是发生高尿酸血症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在校学生中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较高;群体对高尿酸血症的危害知晓率低,高校应加强在校学生健康教育,把血清尿酸检查纳入健康体检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