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41篇
  免费   7388篇
  国内免费   6598篇
耳鼻咽喉   595篇
儿科学   599篇
妇产科学   250篇
基础医学   5957篇
口腔科学   6114篇
临床医学   12393篇
内科学   3801篇
皮肤病学   175篇
神经病学   1964篇
特种医学   49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18878篇
综合类   32234篇
预防医学   7739篇
眼科学   203篇
药学   28977篇
  174篇
中国医学   18929篇
肿瘤学   1717篇
  2024年   815篇
  2023年   2771篇
  2022年   2289篇
  2021年   2961篇
  2020年   3093篇
  2019年   3050篇
  2018年   1620篇
  2017年   2659篇
  2016年   3148篇
  2015年   3926篇
  2014年   6196篇
  2013年   6842篇
  2012年   8261篇
  2011年   8867篇
  2010年   7741篇
  2009年   7607篇
  2008年   9552篇
  2007年   7723篇
  2006年   6719篇
  2005年   7833篇
  2004年   6671篇
  2003年   6491篇
  2002年   5346篇
  2001年   4648篇
  2000年   3363篇
  1999年   2762篇
  1998年   2262篇
  1997年   1998篇
  1996年   1828篇
  1995年   1654篇
  1994年   1276篇
  1993年   789篇
  1992年   755篇
  1991年   674篇
  1990年   562篇
  1989年   524篇
  1988年   154篇
  1987年   108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8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用颅内压(ICP)监测下开展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Barthel指数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功能良好率70.00%、轻残率23.33%优于对照组的33.33%、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残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理想,在ICP检测下开展大骨瓣减压术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2.
骨组织损伤后需要恢复原形态及功能,然而目前常用的骨移植方法因存在供体来源、并发症等问题而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寻求新的骨再生策略。近年研究表明外泌体可通过转运miRNA、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调控受体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分化功能,可成为促进骨再生的潜在治疗载体。本文将系统综述外泌体的性质及其在骨再生中的作用,为其在骨再生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3):2207-2208
<正>桡骨头、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及骨间膜三者为前臂主要稳定结构[1,2]。继发性创伤、先天性畸形、骨肿瘤或骨髓炎等都可导致尺骨成角、旋转甚至骨缺损,破坏前臂的稳定结构[3-5]。对于发育中的儿童,长期的尺骨缺如首先导致桡骨头脱位、前臂内翻和短缩畸形,继而出现弓形桡骨及相应的神经损害[3,5]。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研究快速成型(RP)技术辅助下制作的个体化假体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成骨效果。 方法以27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3组(每组9只),全部建立下颌骨连续性缺损模型,并在兔下颌骨缺损区分别植入个体化假体+自体骨(A组)、个体化假体+CHA(B组)、个体化假体+CHA+rhBMP-2(C组)。分别于术后4、12、24周3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以及骨钙素(OC)、Ⅰ型胶原(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分别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术后24周各组实验兔外形均对称,通过OC及COL-1的吸光度检测,骨缺损区均有大量新骨形成,A组(0.537 ± 0.010)、C组(0.530 ± 0.010)可见大量骨小梁及编织骨结构,缺损区的新骨OC、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007,P>0.05);但A组强于B组(0.415 ± 0.009,t = 0.122,P<0.001);C组也强于B组(t = 0.12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通过RP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CHA复合rhBMP-2后成骨能力明显增强,成骨效能肯定,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开放外侧裂池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5我院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患者60例,GCS评分6~10分,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使用传统的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方案,B组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开放外侧裂池治疗方案,对2组颅内压、ADL评分、GOS评分和电解质紊乱进行观察。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d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6d颅内压均显著低于A组(P0.05),ADL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低钠和低钾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过程中选取疾病治疗方案时,使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开放外侧裂池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7.
58.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2):154-156
<正>牙齿缺失后牙槽骨吸收及局部解剖关系改变均可导致骨量不足,影响种植修复效果,临床上可采用骨替代材料为种植体的植入提供足够的骨量.目前骨替代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及复合材料等,每种骨替代材料都有其优缺点.自体骨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因为它同时具有骨生成性、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1-2].但自体骨移植因需开辟第2术区可引起血肿、疼痛及感觉丧失等并发症[3],且骨组织来源亦受限制,一般用  相似文献   
59.
组织工程骨早期血管化是促进形成新生骨的先决条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成骨细胞的起源,体外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是组织工程骨常用的种子细胞,但很难解决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问题。内皮祖细胞(EPCs)作为内皮细胞前体细胞,已应用于多种缺血组织模型的血管再生研究。目前已有研究者将其引入组织工程骨构建体系,为解决组织工程骨血管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