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5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26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0篇
  1篇
中国医学   105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谢国燕  何静  王林  洪鹏升  赵欣黔 《中成药》2023,(4):1387-1390
目的 考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蓝芩口服液对风热证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9例,对照组给予蓝芩口服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疗程7 d。检测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体征(发热、咽喉肿痛)消退时间、血清生化指标(hs-CRP、SCC)、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ADA)、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疾病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2组血清生化指标、CD8+、ADA降低(P<0.05),CD4+、CD4+/CD8+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蓝芩口服液可安全有效地降低风热证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hs-CRP、SCC水平...  相似文献   
22.
从中医理论探索方药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以所承担过的科研课题的研究思路及研究结果为依据,论述从传统中医理论探索方药作用机理的重要性。文中从养阴生津方药治疗热瘀证的作用、血分证中运用活血化瘀法的作用、辛开苦降法的作用及解表法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从中医的特有理论出发,可以在探索方药作用机理时提供思路、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中医传统证治理论也要不断发展、提高,在运用传统证治理论研究方药作用机理时,不能完全被其所束缚,随着对证治理论认识的发展,对方药作用机理的认识也必然会出现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23.
“邪气出入”是伴随疾病的正邪斗争胜负不同而应时出现的两种不同的病理状态。它既是正邪斗争的一种结局,也是形成证候转化的内在因素。然而,是否邪气的出与入,均必然伴随证候转化,本文就此问题从临床角度进行分析,阐明了现点,指出“表邪入里”与“证候转化”是因果相连,同步进行,相伴而成。而“里邪出表”仅仅是邪气外达,并不伴随证候转化。  相似文献   
24.
姚亚南  陈明星  王爱民  金群 《新中医》2003,35(12):27-28
目的:观察纯中药制剂银康颗粒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粘度的变化。方法:将3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2例应用银康颗粒剂治疗,对照组130例应用复方青黛胶囊治疗;对治疗组部分病例(212例)治疗前后血粘度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148例,好转82例,未愈22例,总有效率为91.12%;对照组治愈51例,好转46例,未愈33例,总有效率为74.6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浆粘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风邪外袭、血虚生风、气滞血瘀是致病的主要原因。治疗应以清热祛风与养血活血并举。  相似文献   
25.
风热咳嗽方药:桑叶、菊花、桔梗、牛蒡子、前胡、枳壳各10g,杏仁、黄芩各12g,连翘、蝉蜕各15g,钩藤20g,芦根、鱼腥草各30g。用法:每日1剂,每剂浓煎300ml,分早晚2次服用。服药期间停用西药及其它中药。疗效:治疗298例,临床治愈287例,好转9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9 3 %。平均用药5天。来源:王金玲,张宝军(北京市平谷区医院101200北京平谷区).清肺止咳汤治疗风热咳嗽298例 北京中医,2003 ,22(6) :33 小儿扁桃体增生性肿大方药:制半夏12g,生牡蛎15g,浙贝母12g,炒莱菔子30g,炒白芥子9g,苏子9g,桔梗15g,生甘草12g,连翘24g,薄荷24g,马勃10g,地丁18g,…  相似文献   
26.
嘈杂辨治     
嘈杂是自觉胃脘饥嘈 ,似饥非饥 ,似痛非痛 ,难以明状的不适之症。可单独出现 ,反复发作 ,也可伴有嗳气腹胀、恶心泛酸、胃脘隐痛等症状。嘈杂不如胃痛常见 ,但它是胃病之初表现 ,如不治疗 ,可反复发作 ,也可演变成胃痛或其他疾患。笔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 ,审证求因 ,辨明虚实 ,对症下药 ,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临症辨治经验举例介绍如下。1 痰火壅滞赵某 ,男 ,5 2岁。 2 0 0 2年 12月 12日初诊。患者反复胃脘饥嘈 3年 ,加重 1周 ,曾用吗叮林、胃达喜、金奥康等药物治疗 ,效果不佳 ,近 1周嘈杂加重 ,饥而欲食 ,食后脘腹作胀 ,继之复嘈 ,嗳气泛酸…  相似文献   
27.
桑菊饮治疗妊娠期咳嗽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疏散风热、宣肺止咳之桑菊饮加减治疗妊娠咳嗽 ,每获良效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56例均为 2 0 0 0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门诊患者 ,其中年龄最小 19岁 ,最大 3 5岁。发病 3~ 7天 2 9例 ,7~ 14天 18例 ,15天以上 9例。伴便秘 3 8例 ,伴呕吐、烦躁 17例 ,伴轻微腹痛腰酸 10例。全部病例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风热咳嗽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 基本方 :桑叶 15g,菊花、连翘、杏仁 (捣烂 )、桔梗、芦根各 10 g,甘草、薄荷各 3 g。兼便秘者加杏仁至 15g,兼呕吐、烦躁者加竹茹 10 g,生姜 2片 ,兼…  相似文献   
28.
沙宝瑜 《四川中医》2003,21(2):36-36
运用自拟温涩抑酸护膜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l10例患者,总有效率96.35%,而且经治愈的患者复发率也很低。治疗按中医分型辨治,分脾胃虚寒、肝气犯胃、温热灼胃三型。  相似文献   
29.
间质性肺炎是一组肺间质的炎症性疾病。一般的抗菌消炎治疗效果不佳 ,因而本病常常有病情反复、经久不愈的特点。近年来 ,广大中医药界学者对本病的病因及治疗作了广泛的探讨。现就近 5年来的文献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高冰[1] 认为本病实属“喉喑”。由于感受风热邪毒 ,以致肺失宣降 ,邪热蕴喉 ,热灼肌膜 ,炼津为痰而为病。久病不愈致肺阴虚或肺肾阴虚 ,子病及母致脾运化失司。而大多数学者仍认为本病属中医的“咳嗽”、“喘证”、“顽咳”“肺胀、”“肺痿”等范畴。黄水源[2 ] 、徐桂英[3 ] 等认为痰热阻滞肺络为致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而…  相似文献   
30.
王东 《吉林中医药》2003,23(6):43-43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其特征。如果本病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 ,证候多相类似者 ,称时行感冒。冬春之季是时行感冒易发季节 ,发病率高 ,感染人群多 ,造成流行后 ,轻者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重者易诱发他病 ,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时行感冒辨证以风热多见 ,或有少数初以风寒为主者 ,来诊时亦多已入里化热 ,现就临床辨证治疗体会浅谈如下。1 外寒里热型多为外感风寒湿邪 (各自偏重不同 ) ,治疗失宜 ,病邪入里化热。治疗以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方以九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