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24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9篇
  1篇
中国医学   104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柴葛解肌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葛解肌汤首见于明代陶华《伤寒六书》,又见于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两书之方同中有异,陶氏方重在解肌.程氏方重在清里。笔者运用陶氏方加减治疗外感疾病,疗效满意。兹举例介绍如下。 1伤风鼻塞 张某,女,38岁,2005年11月13日初诊。鼻塞3天,时轻时重。涕多清稀,说话声重,口干咽燥,发热(T37.8℃)恶寒。头身痛。舌淡、苔白欠润,脉浮。诊断为急性鼻炎,此乃外感风寒之伤风鼻塞。方用柴葛解肌汤加减。药用:柴胡、葛根、羌活各15g,防风,白芷、桔粳、黄芩各10g。2剂,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相似文献   
102.
笔者于1995年2月~1997年2月以自拟丹栀桑蝉汤治疗风热咳嗽211例 ,取得满意效果 ,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11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78例 ,女133例。年龄最小者4岁 ,最大者80岁 ,平均40岁。病程最短者3天 ,最长者50天 ,平均14天。所有病例均诊断为咳嗽 ,证属风热咳嗽[1]。临床表现 :阵作剧咳 ,用力强咳 ,不能自己 ,甚则面红汗出 ,连咳十数声或咳出少量痰(痰稠或色黄)后方缓解 ,一日十数作 ,汗出 ,恶风 ,咽充血(其中轻度58例 ,中度133例 ,重度20例)。咳剧时致晕厥 ,随即苏醒1例 ;咳甚时尿溢出15例…  相似文献   
103.
消肿退热汤治疗风热型乳蛾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蛾 ,西医称急性扁桃体炎。以咽喉两侧红肿疼痛、吞咽不利为特征 ,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原体为病毒 ,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笔者从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以自拟的消肿退热汤加减治疗风热型乳蛾 5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防风通圣散治疗鼻窦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急慢性鼻窦炎(鼻渊)60例,观察结果,治愈35例(占58.3%),好转23例(占38.3%),无效2例(占3.4%),总有效率为96.6%。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穿心莲内酯滴丸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第1阶段纳入2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01)和对照组(n=101);第2阶段纳入2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38)和对照组(n=138)。试验组给予穿心莲内酯滴丸,0.15g/次,3次/d;对照组给予穿心莲内酯片,0.15g/次。3次/d。疗程均为3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并进行血、粪、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结果:第1阶段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痊愈率分别为44.55%、42.57%(全分析数据集)和45.00%、43.00%(符合方案数据集),总有效率分别为94.06%、94.06%(全分析数据集)和95.00%、95.00%(符合方案数据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阶段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痊愈率分别为39.13%、33.82%(全分析数据集)和38.69%、33.58%(符合方案数据集),总有效率分别为96.38%、96.32%(全分析数据集)和96.36%、96.27%(符合方案数据集),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穿心莲内酯滴丸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穿心莲内酯滴丸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8.
议微汗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亚欣 《江苏中医》1995,16(8):43-43
  相似文献   
109.
110.
何贵琼 《四川中医》1998,16(11):7-8
风寒湿痹临床虽多,湿热痹证亦复不少,叶天士曰:“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痛,舌起灰滞之色,面目痿黄色,显然湿热为痹。”现结合临床实际对湿热痹证之病因病机及分型治疗论述如下。1病因病机1.1湿热相结,内外合邪。素体阳盛,复感暑湿或冒雨涉水或从事水湿作业,以致湿蕴热郁,湿热相结,流窜经脉;若牌虚湿盛,复患风热,湿聚热蒸,内外合邪亦致壅滞经脉,令骨节烦痛。大凡素体虚弱者,气血不足,腠理空疏故外邪易于入侵。既病之后又无力驱邪外出,以至风寒湿热之邪得以逐渐深入,留连于筋骨血脉而为痹症。正如叶天士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