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05篇
  免费   815篇
  国内免费   304篇
耳鼻咽喉   91篇
儿科学   97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368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3670篇
内科学   187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4170篇
特种医学   15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937篇
综合类   7175篇
预防医学   942篇
眼科学   112篇
药学   2686篇
  38篇
中国医学   735篇
肿瘤学   455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494篇
  2022年   423篇
  2021年   563篇
  2020年   559篇
  2019年   538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505篇
  2016年   599篇
  2015年   652篇
  2014年   1011篇
  2013年   1132篇
  2012年   1397篇
  2011年   1527篇
  2010年   1443篇
  2009年   1535篇
  2008年   1513篇
  2007年   1585篇
  2006年   1357篇
  2005年   1364篇
  2004年   1212篇
  2003年   1085篇
  2002年   844篇
  2001年   657篇
  2000年   497篇
  1999年   375篇
  1998年   331篇
  1997年   309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们采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126例(其中4例有2个动脉瘤,共130个)。前交通动脉瘤42个,后交通动脉瘤53个,颈内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10个,大脑后动脉瘤8个,大脑前动脉瘤6个,小脑后下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瘤3个。按Hunt-Hess分级:Ⅰ级38例,Ⅱ级54例,Ⅲ级23例,Ⅳ级11例。必要时辅以篮筐技术、重塑技术、支架技术、双微导管或连环技术、蚕食技术。结果成功栓塞126例动脉瘤,其中103例为100%栓塞,21例为95%,2例为90%。12例在栓塞后6~18个月进行造影随访,所栓塞动脉瘤均未见复发征象。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联合运用多种栓塞技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2.
颅内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病变,约占颅内肿瘤的1%。传统放射学检查难以发现较小的病变,CT检查为颅内脂肪瘤的诊断提供了主要依据。我院自1996年7月至2005年10月,收集了10例颅内脂肪瘤的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黄雪芹 《国外医学情报》2006,27(12):34-34,31
一项发表于《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和精神病学》杂志(JNNP)上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些动脉瘤患者由于其动脉瘤很小不能手术切除,但其瘤体亦不会造成明显的身心健康障碍。  相似文献   
34.
大鼠静脉窦高压致硬膜血管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鼠静脉窦高压后硬膜血管变化及其静脉窦高压在硬脑膜动静脉瘘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体重200~250g的SD雄性大鼠110只,随机分为静脉窦高压组(85只)和假手术组(25只),将静脉窦高压组85只大鼠闭塞左侧横窦和上矢状窦前1/3,并吻合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制成静脉窦高压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单纯解剖相应的颈部血管和硬脑膜窦,但不行吻合或闭塞。术后90d,随机取7只静脉窦高压组大鼠和5只假手术组大鼠,行硬脑膜血管明胶墨汁灌注,观察硬膜血管的状况。结果术后90d静脉窦高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硬膜血管数分别为(10.7±1.5)条/mm,(10.3±0.6)条/mm,差异无显著性。在静脉窦高压组中1只大鼠有硬脑膜动静脉瘘,其形态和结构与生理性动静脉短路类似。结论大鼠静脉窦高压一段时间后,颅内硬膜血管无明显增生。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形成很可能是由动静脉间的短路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35.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脑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1年,Guglielmi等首先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而后该技术逐渐被更多的神经外科医师所接受。微弹簧圈工艺和栓塞技术的发展,使得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适应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已得到迅速开展。作者对GDC栓塞治疗的21例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6.
我院手术室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配合神经内外科采用微创清除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 2 3例 ,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将术中配合护理体会浅谈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3例 ,男 13例 ,女 10例 ,年龄 4 4~ 73岁 ,平均年龄 5 3岁。血压大于 16 0 / 10 0mmHg ,神志清醒 ,烦躁不安 1例 ,其余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半昏迷、昏迷状态 ,其中 3例有脑疝出现。出血量 5 0~ 14 0ml,因血液流出成高凝状态堵塞管腔而重新钻孔置管者 1例。术中行气管切开 2例。治疗结果 :死亡 4例 ,未愈而出院 7例 ,好转而出院 12例。2 手术方法病人取平卧位 ,将…  相似文献   
37.
李宁保 《江苏医药》1996,22(2):117-117
自1994年11~12月,我们用中药芬舒雅吸入剂治疗33例脑动脉痉挛或脑动脉狭窄的患者,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用药前后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经TCD发现有脑动脉痉挛或脑动脉狭窄者共33例,其中男ZO例,女13例;年龄32~76岁,平均54岁。其痉挛或狭窄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正常范围。TCD形态分析:14例为正常频谱,男8例,女6例,平均44.6岁;19例为异常频谱,男12例,女7例;平均60.9岁,特点为波峰圆钝,峰时后移;其中6例伴有湍流波形。三、检测方法采用美国TRANSPECTTCD超声诊断仪,用ZM探头…  相似文献   
38.
39.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脑血管疾病,常发生于感染后,分娩期和消耗疾病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无特异性,常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早期对病人局部溶栓等治疗效果明显。本文收集14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用以提高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影像特征的认识。1 临床资料 女性11例,男性3例,年龄19~52岁,平均32岁。其中10例为上矢状窦血栓,4例为乙状窦血栓。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单纯头痛1例,其它所有患者起病时均表现头疼、呕吐,视乳头水肿的颅内高压症状,同时伴意识不清4例,单侧肢瘫5例,癫痫4例,14例中,1例经手术证实,5例DSA血管造影证实,8例经影像和临床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40.
动脉瘤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计论颅内动脉瘤的动物模型的制做方法。方法:一类是靠破坏动脉壁结构加血流动力学改变诱发产生。另一类是在动脉壁上移植静脉袋制成。结果:两类动物模型适于不同的研究范围,但都不能完全模拟人类颅内动脉瘤,满足研究的需要。结论:颅内动脉瘤的动物模型制作还应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