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Wilson病的药物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疾病 ,对于大多数患者 ,药物治疗能获得显著效果。肝移植目前亦受到广泛重视 ,用于重症的肝型和脑型患者。本文介绍了治疗Wilson病的不同药物及各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2.
脑脊液铜测定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脊液铜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肝豆状核变性初诊患者40例进行神经症状评分,测定脑脊液铜、血清铜、尿铜、血脑屏障指数(AR值)、脑脊液烯醇化酶;正常对照20名。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接受青霉胺治疗3个月后,再次进行神经症状评分和上述指标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脊液铜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脊液铜(0.072±0.036mg/L)高于肝型患者(0.061±0.026mg/L,P<0.05)。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脊液铜量与神经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282,P<0.05)。使用青霉胺治疗3个月后,神经症状加重的患者脑脊液铜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0.061±0.028mg/L;治疗后:0.090±0.021mg/L,P<0.05)。结论脑脊液铜可作为肝豆状核变性辅助诊断的一种方法,可为脑型患者神经症状的评估提供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观察亚硝基乙酰青霉胺(SNAP)对腺样囊性癌细胞中VEGF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1.25μmol/L、62.25μmol/L、125μmol/L、250μmol/L、500μmol/L不同浓度的SNAP作用于ACC-M和ACC-2细胞,或用浓度为100ng/m L的LPS预刺激12h后,用500μmol/L的SNAP分别刺激ACCs细胞0、1、2、4小时。采用CCK-8活细胞计数试剂盒对ACCs细胞进行毒性分析,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表达水平。结果:(1)在0μmol/L~500μmol/L浓度的SNAP作用下,细胞活力均保持在88%;用500μmol/L的SNAP分别作用不同时间ACC-M和ACC-2细胞活力,其活力均保持在86%。(2)当SNAP的刺激浓度在31.25μmol/L时能显著上调VEGF的表达,而500μmol/L的SNAP则显著下调ACCs细胞中VEGF的mRNA水平(P<0.01),仅为基础mRNA水平的0.23倍和0.17倍。结论: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亚硝基乙酰青霉胺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存在着双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应用青霉胺治疗期间尿液中21种元素的变化。 方法 WD患者40例(WD组),青霉胺治疗并低铜饮食;另设健康对照组(n=12)。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24 h尿液中21种元素(铬、铁、钴、硒、锰、铜、锌、砷、铍、铝、钒、镍、镉、锑、钡、铅、铊、钍、铀、钙和镁)。 结果 24 h尿液中7种必需微量元素(铬、铁、钴、硒、锰、铜和锌)检测结果显示,WD组的锰、铜和锌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P<0.01和P<0.01)。24 h尿液中12种非必需微量元素(砷、铍、铝、钒、镍、镉、锑、钡、铅、铊、钍和铀)检测结果显示,WD组的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4 h尿液中宏量元素钙和镁检测结果显示,WD组的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 在WD患者使用青霉胺驱铜治疗期间,24 h尿液中除铜的排出量增加外,锰、锌、砷和钙的排出量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6.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是一种铜代谢障碍导致脑基底节变性和肝功能损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豆状核变性和肝硬化.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角膜色素环、肝硬化、精神症状及肾功能损害.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在应用青霉胺预防腹腔粘连时对大自鼠肠管吻合口和腹壁刀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平均分为五组,开腹行小肠纵切横缝手术,分别给予不同的实验处理,观察各组实验动物的腹壁刀口愈合情况及腹腔内肠管粘连情况,进行肠管吻合口和腹壁刀口的抗张力测试,并行肠管吻合口和腹壁刀口标本的普通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腹壁刀口抗张力用药各组都有明显的下降。但大体外观均为甲级愈合;肠管吻合口皆无溢漏。其抗张力均高于正常肠壁;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用药各组肠管吻合口和腹壁刀口标本中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数量与对照组相比都有较明显的减少。结论 青霉胺在预防粘连的同时确能降低腹壁刀口抗张力。对肠管吻合口无影响。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D-青霉胺在酸性条件下进行酰化外消旋的工艺。方法以D-青霉胺为原料,在醋酸溶液中,用乙酰氯为酰化试剂进行消旋化,得到了D-青霉胺酰化消旋物;并以溶剂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酰氯的量等为因素考察最佳工艺条件;测定反应温度、时间与消旋过程比旋度的关系,计算酰化过程的动力学方程。结果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即青霉胺量-醋酸量-乙酰氯量(1∶7∶2),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h。酰化过程的动力学方程符合一级线性关系。结论该工艺条件缓和,路线简单,为D,L-青霉胺的制备提供了直接原料。  相似文献   
49.
青霉胺与锌盐联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 M  Zhang YH  Qin J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119-122
目的:探讨青霉胺与锌盐联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疗效。方法:采用联合治疗方案,青霉胺每日用量10-30mg/kg,锌盐按元素锌每次22.5mg,每日3次服用。患儿随访以来院和(或)通信及电话随诊的方式进行。结果:本组21例治疗前均有慢性肝病,13例(62%)治疗有效,5例(24%)死亡,3例(14%)失访。5例死亡者中,3例于治疗开始的40d内死亡,1例自行停药后死亡,1例青霉胺剂量不足。治疗前12例有神经症状,治疗后神经症状全部消失或仅好转者11例,失访1例。以肾小管酸中毒并发佝偻病骨骼改变为主要表现者1例,治疗后好转。治疗前7例有血尿者中,6例随访尿常规,1例正常,1例好转,4例无变化。本组除1例出现青霉胺过敏反应,3例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未见其他毒副作用。结论:青霉胺与锌盐联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大剂量硫酸锌与小剂量青霉胺对体外培养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损伤程度。方法 采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对对照组、硫酸锌组、青霉胺组、(硫酸锌 +青霉胺 )组的SCE频率进行观察。结果 硫酸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t=1.2 6 4 ,P >0 .0 5 ) ,(硫酸锌 +青霉胺 )组、青霉胺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t=8.12 ;6 .13 P <0 .0 0 1)。结论 硫酸锌对染色体损伤无影响。青霉胺对染色体损伤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