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129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3 毫秒
51.
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较深入的神经发育期雪旺细胞凋亡现象作一综述,以便为进一步研究周围神经创伤与修复过程中雪旺细胞的变化规律提供理伦依据。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注射异体不同细胞于大鼠失神经靶肌肉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SD成年大鼠36只,雌性,体重120~150 g,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无菌条件下切断左侧坐骨神经,一期神经外膜缝合.术后即于小腿三头肌处注射相应细胞,7天注射1次,共4次.A组注射单纯雪旺细胞1×106/ml 1 ml,B组注射雪旺细胞加成肌细胞(雪旺细胞∶成肌细胞为1∶1)1×106/ml 1 ml,C组注射肾内皮细胞提取液1 ml,D组注射无血清培养液1 ml作对照.术后3个月取手术侧坐骨神经及坐骨神经所支配的小腿三头肌,进行大体和组织形态学观察、神经鞘细胞密度及单位面积靶肌肉(小腿三头肌)运动终板计数.结果术后3个月,各组近端神经鞘细胞均数为A组0.134 5±0.029 8,B组0.093 1±0.025 6,C组0.072 4±0.023 7,D组0.187 7±0.054 2;A组∶D组P值<0.05,B组∶D组、C组∶D组及A组∶B组P值均<0.01,B组∶C组P值>0.05.术后3个月各组远端神经鞘细胞密度均数为A组0.186 0±0.042 5,B组0.155 1±0.032 1,C组0.104 7±0.013 3,D组0.240 9±0.056 8;A组∶D组P值<0.05,B组∶D组、C组∶D组及B组∶C组P值<0.01,A组∶B组P值>0.05.术后3个月各组靶肌肉运动终板个数均数为A组6.000±0.866,B组9.000±2.291,C组12.780±1.394,D组3.110±0.782;A组∶D组、B组∶D组及C组∶D组P值<0.01,A组∶B组、A组∶C组及B组∶C组P值<0.01.结论雪旺细胞、混合细胞、肾内皮细胞提取液均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肾内皮细胞提取液优于雪旺细胞及混合细胞.  相似文献   
53.
腺病毒介导NT-3基因在雪旺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NT-3基因在培养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 SCs)的表达.方法在293细胞中培养扩增NT-3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 vector for NT-3,Ad-NT-3),用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法测定其滴度.然后用Ad-NT-3感染原代培养的SCs,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NT-3基因的表达.结果 Ad-NT-3扩增后获得了较高滴度的病毒.SCs经NT-3重组腺病毒感染24 h后有NT-3 mRNA的转录.结论腺病毒介导的NT-3基因可转入培养的SCs并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54.
周围神经创伤中S-100蛋白与雪旺细胞活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创伤变性中雪旺细胞S-100蛋白的生理作用.方法将74只SD大鼠随机分为12组.1个正常空白组(8只),11个实验组(66只).每只实验组大鼠双后肢再随机分为试验肢(构成试验组)和对照肢(构成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2天、3天、4天、8天、14天、21天、30天共11个时相点,切取坐骨神经中下段标本.检测各组神经纤维形态学改变,雪旺细胞S-100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显示华勒氏变性,雪旺细胞数在24小时后下降,3~4天后罕见,8天开始增加,14天形成Bungner带.各组S-100普遍低水平表达.与正常空白组相比,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小时、21天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周围神经创伤变性中,S-100与雪旺细胞的应急反应、增殖重建有关,反映雪旺细胞的功能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与雪旺细胞共移植后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建立AD大鼠模型,分别将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与雪旺细胞以及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入AD模型大鼠脑内。1个月后,与正常组一起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实验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35d后,处死实验鼠,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实验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细胞移植后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共移植组表现最为明显,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神经干细胞移植后海马与额叶受损细胞的恢复明显减轻,以共移植组的改变尤为明显,其形态学表现接近于正常组。结论雪旺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移植后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强,脑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对AD大鼠的治疗作用优于神经干细胞单独移植组。  相似文献   
56.
雪旺细胞和生物蛋白胶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雪旺细胞-生物蛋白胶复合物构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取4周龄新西兰兔瓦勒变性坐骨神经,采用组织块反复种植培养法培养雪旺细胞,分离纯化,并用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收集已纯化的雪旺细胞,配制成1×10^6/ml的细胞悬液,加入生物蛋白胶制成雪旺细胞-生物蛋白胶复合物,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雪旺细胞生长情况。将雪旺细胞-生物蛋白胶复合物填充于硅胶管(A组)和生物膜(B组)内,构建组织工程神经,分别移植桥接修复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左侧10mm胫神经缺损(n=8);C组(n=8)作自体神经移植。术后10周,行实验动物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移植体大体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所有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3~4周A组所有动物左侧足底均出现溃疡,B、C组小部分动物出现足底溃疡。10周,神经电生理检测发现A组所有神经移植体未能传导电刺激;B、C组所有移植体均能传导电刺激引起腓肠肌的动作电位,两组动作电位振幅和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21±0.82mV、33.40±5.40m/s和4.80±1.15mV、36.55±6.43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所有神经移植体内未见神经纤维长入,两端均有神经瘤形成;B、C组无明显神经瘤形成,B组整段神经移植体内有神经纤维长入。组织学观察示B、C组再生神经的新生轴突形态无明显区别,均接近正常神经组织。结论用生物膜包裹雪旺细胞-生物蛋白胶复合物,构建组织工程神经,能够促进神经再生,其修复效果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乳鼠雪旺细胞的培养和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军  许百男  周定标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27(7):610-611,I003
为探究获得大量高纯度雪旺细胞的方法,取生后1-3天SD乳鼠的坐骨神经,采用改进后的植块反复移植法进行细胞培养。同时通过低浓度胰酶快速消化法、差速贴壁法和加用细胞毒药物等去除成纤维细胞,纯化雪旺细胞,最后用抗S-100蛋白酶联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发现,经植块反复移植和多种方法结合纯化后,雪旺细胞的纯度可达95%以上,并具有良好的活性,故认为,此方法简便易行,可获和纯度大量的乳鼠雪旺细胞。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激活态雪旺细胞( ASCs)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对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神经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酶消化组织块法结合机械分离法分离培养ASCs;Ficoll法分离得到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CMNCs)并经贴壁培养、分离后获得HUCBMSCs.采用全反式微甲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照组)、ASCs培养基半量换液法(实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迹法( Western blot)半定量、荧光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神经纤维200 (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磷脂碱性蛋白(MBP)]定量分析等方法在诱导培养后1、2、3、4周进行综合评价HUCBMSCs诱导分化,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证实HUCBMSCs在ASCs和全反式微甲酸及bFGF、EGF的作用下向神经源性细胞分化.不同诱导时间细胞阳性率、Western blot半定量、Real-time PCR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时间内两种诱导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Cs可以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并促进HUCBMSCs向神经源性细胞分化,与传统全反式微甲酸诱导方法比较更简单.  相似文献   
59.
脊柱骨折往往伴有严重的脊髓损伤,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快速交通工具的发展,脊髓损伤发生率逐年上升。脊髓损伤是一种起病急、致残率较高的创伤性疾病,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行椎体固定术后,常因不能正确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残存的肢体功能得不到开发,导致截瘫患者永远与轮椅相伴。2001年8月-2011年1月,我科开展雪旺细胞(SC)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配合康复训练。SC移植后2-8W时随访,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类国际标准评价,78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部分恢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0.
采用pSVP0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脊髓内移植,观察其对损伤脊髓再生的影响。将SD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pSVP0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组(A组)、SC移植组(B组)及损伤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大鼠。术后3个月,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及体视学计量法,检查移植术后脊髓的再生能力。结果:①A、B两组的HRP标记细胞在近损伤区上段、红核、动眼神经核等中脑水平均有发现,A组多于B组,C组损伤近端未发现HRP标记细胞。②损伤区脊髓前角灰质神经元密度及100μm白质范围内有髓神经纤维计数:A组>B组>C组。提示,pSVP0Mcat微基因修饰SC脊髓内移植有促进损伤脊髓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