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21篇
  免费   7248篇
  国内免费   6412篇
耳鼻咽喉   1491篇
儿科学   2021篇
妇产科学   586篇
基础医学   8882篇
口腔科学   1663篇
临床医学   18379篇
内科学   8742篇
皮肤病学   756篇
神经病学   10790篇
特种医学   42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1篇
外科学   11143篇
综合类   37042篇
预防医学   8588篇
眼科学   1214篇
药学   15271篇
  189篇
中国医学   13578篇
肿瘤学   3468篇
  2024年   1037篇
  2023年   3376篇
  2022年   3070篇
  2021年   3690篇
  2020年   3548篇
  2019年   3640篇
  2018年   1877篇
  2017年   2965篇
  2016年   3434篇
  2015年   3952篇
  2014年   6317篇
  2013年   6139篇
  2012年   8053篇
  2011年   8755篇
  2010年   7810篇
  2009年   7818篇
  2008年   8758篇
  2007年   8035篇
  2006年   7698篇
  2005年   8061篇
  2004年   6522篇
  2003年   5828篇
  2002年   4776篇
  2001年   4049篇
  2000年   3050篇
  1999年   2585篇
  1998年   2150篇
  1997年   1933篇
  1996年   1804篇
  1995年   1646篇
  1994年   1387篇
  1993年   989篇
  1992年   822篇
  1991年   696篇
  1990年   578篇
  1989年   675篇
  1988年   209篇
  1987年   169篇
  1986年   124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观察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法和单剂量法两种给药方式对儿童肌松残余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儿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16岁,根据顺式阿曲库铵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单剂量组,30例)和B组(持续输注组,30例)。两组初始剂量0.1 mg/kg[2×95%的有效药物剂量(ED95)],A组在4个成串刺激比(TOFr)恢复至5%~15%时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1×ED95),B组在TOFr恢复至5%时持续泵入顺式阿曲库铵,开始以3μg·kg-1·min-1的速度,约20~30 min减为1~2μg·kg-1·min-1,使TOFr维持在10%左右。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停药至出手术室时间,停药后TOFr从25%恢复至70%的时间,TOFr从70%恢复至90%的时间,TOFr=70%和TOFr=90%时两组患儿的拔管率以及肌松药使用的总药量。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均>2 h,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至拔管时间和停药至出手术室的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P<0.01);两组患儿总药量、TOFr从25%恢复至70%以及TOFr从70%恢复至90%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法与单剂量法比较并未增加残余肌松作用的发生率,且持续输注可提供稳定的肌松状态,更适合用于儿童较长时间手术。  相似文献   
62.
瘙痒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症状,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生受到中枢和外周机制的双重调控,但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物质如组胺、乙酰胆碱、5-羟色胺、蛋白酶和蛋白酶相关受体、细胞因子、阿片样肽等介质在瘙痒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些介质通过刺激C类神经纤维或直接与皮肤感觉神经纤维受体相结合来介导瘙痒。本文就将皮肤瘙痒的神经传导及传导介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3.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血糖控制与DN的改善相关性有限,其不是DN的唯一决定因素,血脂代谢等因素也参与DN的发生、发展。三酰甘油、非酯化脂肪酸、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胆固醇、非典型鞘脂、载脂蛋白等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导致DN。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减重、适量运动对DN的治疗至关重要。现已发现贝特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欧米伽-3、硫辛酸可改善糖尿病患者因血脂代谢紊乱引起的神经损伤。还有一些药物是通过阻断致病通路治疗DN,但这些尚未在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4.
65.
66.
目的:系统评价泽苓调脂茶治疗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及稳定性,为中医药临床综合治疗血脂异常提供依据与实践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门诊就诊及签约本院家庭医生的凌桥本地居民中符合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编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给予自拟泽苓调脂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疗程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周疗效;治疗0周、12周、24周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检测治疗前后对肝肾功能影响;记录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G、TC、LDL-C、HDL-C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检测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肾功能检测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48.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33%,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拟泽苓调脂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对肝肾功能无不良作用,药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7.
68.
6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6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采用抗凝预防血栓形成,按照术后预防DVT所采用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情况、DVT发生率、皮下瘀斑情况、血小板数值、凝血功能、D-二聚体。结果术后2组患者引流量、切口愈合情况、皮下瘀斑情况、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10 d 2组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 d 2组患者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显著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可以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0.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一条神经免疫通路,主要依靠乙酰胆碱与巨噬细胞及其他细胞表面上的α7nAchR相结合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防止组织损伤。α7nAchR是胆碱能递质的主要受体,在胆碱能抗炎通路中起关键作用。针刺治疗有明确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对针刺抗炎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针刺抗炎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该文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概述、α7nAchR结构及功能、α7nAchR的分布、α7nAchR在胆碱能抗炎通路的作用、针刺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的机制等方面对针刺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探究针刺抗炎作用机制提供借鉴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