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72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417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308篇
  10篇
中国医学   34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为评价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氨氯地平相比较。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成左旋氨氯地平组(60例),口服2.5~5mg·d~(-1)和氨氯地平组(60例),口服5~10mg·d~(-1)。观察5周。每周一次上午延迟1~4小时用药并测诊室谷值坐位血压、心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5周未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组治疗有效反应率分别为86.7%和83.3%,每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组间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旋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氨氯地平组为16.7%(P>0.05),但试验组不良反应程度更轻微。结论: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同样有效,不良反应可能更小。  相似文献   
12.
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系统疾病对策研讨会,于1991年9月16日在湖北省宜昌地区召开,共收到学术论文45篇。现将本次会议学术交流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一、胃病方面幽门螺旋菌感染(HP)被认为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北京中医研究所的研究结果发现:活动期慢性胃炎和十二指溃疡的HP检出率显著高于静止期;各个证型的HP阳性率,依序为脾胃湿热(89 5%)、肝胃不和(77.8%)、胃络血瘀(49.4%),非脾胃虚组显著高于脾胃虚组;临床症状中口干、口苦、口臭、便秘或便溏、舌红、舌暗、苔黄腻、苔白腻的HP检出率高于其他症状。病因学的研究揭示:湿热、郁热、瘀血之邪和HP感染一样起重要致病作用。因此,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可能起到杀菌作用,恢复受损组织的正常功能。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金因舒快讯     
《眼科新进展》2006,26(12):I0008-I0008
2006年金秋,首届金因舒(rhEGF)滴眼剂有奖征文评比结果已经揭晓,历时八个月的首届金因舒有奖征文活动已圆满落幕。整个有奖征文活动期间,我们收到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专著、科研报告、论文等。在此我们对支持本次活动的审稿专家、参与协办的《中华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杂志编辑部和积极踊跃投稿的各位眼科同仁表示忠心感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方程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CKD各期患者108例,对照20例,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Cystatin C浓度、^99m Tc-DTPA清除率测定G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并用7种公式计算GFR(eGFR)。结果:在CKD2期,MDRD、简化MDRD与GFR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在CKD3期,CG-eGFR与GFR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Cys-eGFR在CKD1~5期与GFR均无统计学差异。在CKD2期、3期,4种Cys-eGFR方程与GFR的相关性均显著优于CG和MDRD公式。而在1期、4期和5期,各方法测定eGFR与同位素GFR的相关性相当。在GFR〈60ml.min^-1.1.73m^-2的CKD患者中,4种Cys-eGFR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Cr-eGFR方程,有统计学意义;在GFR〈30ml.min^-1.1.73m^-2的CKD患者中,ROC曲线下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ys-eGFR在肾功能轻中度减退的患者中,优于CG和MDRD,在肾衰竭后期,诊断价值同Cr-eGFR公式。  相似文献   
15.
吲哒帕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2.6%。高血压是脑血管病和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呈连续性相关,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是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和病残危险的关键。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必须严格选择,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降压,还必须考虑降低血压波动性(BPV),增强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BRS),改善心率变异性(HRB)及血压昼夜节律,从而防治高血压并发症,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消退高血压危险因素。不仅要有效降压,而且长期服用必须安全且能耐受。本试验旨在评价吲哒帕胺在应用过程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GraVes眼病炎性活动期与静止期血清sICAM-1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在Graves眼病(GO)炎性活动期与静止期的水平差异及其与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将GO炎性活动期与静止期患者,Graves病(GD)无眼病患者及正常对照,分为A、B、C、D四组,抽取空腹静脉全血,测血清sICAM-1,各组间进行比较。并分析各组sICAM-1与FT3、FT4、TG、TM的相关关系。结果:①A、B、C组患者血清sICAM-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组患者sICAM-1水平最高,与B组及C组患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前三组各组内sICAM-1与FT3、FT4成直线相关关系,与TG、TM成直线相关关系;③GO炎性活动期患者sICAM-1与GO评分成正相关。结论:血清sICAM-1水平可作为反映GO活动性评判的免疫指标,长期监测sICAM-1可预示GD进展为临床活动性眼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52例大动脉炎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例:治疗组予口服复脉饮(黄芪50g,桂枝15g,当920g,川芎20g,地龙20g,[庶虫]10g,赤芍25g,黄芩20g,白花蛇舌草20g等,由药房配制后,用自动煎药机每剂共取汁300mL),每日2次,每次150mL口服;根据病情给予泼尼松或甲泼尼龙30~60mg/d,病情反复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反应差者加用免疫抑制剂环磷2胺每周200~400mg或甲氨蝶呤每周10~20mg。对照组的激素、免疫抑制剂用法及用量同治疗组;显效后激素用量开始递减至停用。两组辅以抗凝扩容等对症治疗。两组均以12周为观察期。  相似文献   
18.
氨氯地平是长效二氢吡啶类降压药物 ,该化合物有左旋和右旋两种同型异构体 ,左旋体钙拮抗活性是右旋体的近 10 0 0倍 ,是消旋体的 2倍 ,理论上表明左旋氨氯地平剂量是消旋体的 1 2时 ,即可有相同的降压疗效 ,同时副作用减少。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由吉林省天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首先采用拆分技术所获得的上市产品 ,目前并无该产品的系统研究 ,也无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在药物漏服后的研究。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对比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及药物漏服对血压控制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 1…  相似文献   
19.
刘敏 《国外药讯》2006,(6):13-15
获准新产品 Centocor/Schering-Plough公司的Remicade(infliximab)获欧洲委员会(EC)批准,用于对常规治疗应答不充分或对这些治疗药禁忌的中到重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活动期与静止期牙周炎患牙龈沟液中IL—6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OBJECTIVE: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L-6 and the activity of periodontitis. METHODS: The concentration of IL-6 in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 was measure by ELISA. Sixty teeth from 39 patients with adult periodontitis were sampled, among which there were 29 teeth in active phase, while the rest were in non-active phase. RESUL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level of IL-6 in GCF between the active group (10.65 +/- 22.05 ng/ml) and the non-active group (1.73 +/- 0.53 ng/ml, P < 0.05).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IL-6 in GCF may be a useful indicator of the activity of periodonti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