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7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317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114篇
妇产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841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721篇
内科学   809篇
皮肤病学   131篇
神经病学   117篇
特种医学   1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308篇
综合类   1465篇
预防医学   254篇
眼科学   148篇
药学   508篇
  11篇
中国医学   271篇
肿瘤学   378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519篇
  2010年   473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人体正常细胞内肿瘤抑制基因的存在对控制人类肿瘤细胞的发生及增殖有重要作用.p53蛋白是最早发现的人类细胞的肿瘤抑制基因.经过近20年的努力,人们终于发现了人类的另一个肿瘤抑制基因—P73.这个基因的蛋白产物与P53蛋白在结构及功能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因此P53基因是P53基因家族成员的一个有力后选成员.深入研究不同的肿瘤抑制基因产物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特点,将有利于人们搞清肿瘤抑制基因的一般及特殊作用机制,为人们今后预防及控制肿瘤的发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转染逆转录病毒载体 (G1CEACDNa)的肠癌细胞LoVo株的死亡机制。方法 脂质体法转染G1CEACDNa至LoVo细胞。TRIzol试剂提取总RNA ,行RT -PCR间接验证CD基因的表达情况。用含 1mmol·L-15 -FC的 164 0培养基培养细胞 ,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和旁观者效应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 ;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和PI双重染色行凋亡相关检查。结果 RT -PCR产物电泳显示在 1 5kb处可见相应的显影条带。MTT比色实验示 1mmol·L-15 -FC作用下CD+ LoVo细胞 48h开始生长抑制 ,72h、96h、12 0h抑制率分别约为 3 0 %、5 0 %、80 %。电镜下可见凋亡的早、中、晚期细胞及凋亡小体 ,同时可见部分细胞呈坏死改变。流式细胞仪显示 48h开始有少量细胞出现凋亡 ,72h、96h细胞群凋亡和坏死的比例分别为 2 3 8%、3 5 1%和 2 0 4%、2 6 0 %。结论 转染G1CEACDNa的LoVo细胞给予 5 -FC治疗 ,其细胞死亡机制为坏死和凋亡并存 ,凋亡相关过程的诱导可能是该治疗过程中旁观者效应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3.
N-甲基-N-亚硝脲诱导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N一甲基一N一亚硝脲(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 方法 将生后50 d的雌性SD大鼠30只分别按60 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MNu。在注射MNU 12、24、48、72 h和7 d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取出眼球,做病理切片。另6只生后50 d的雌性sD大鼠为正常对照。用TuNEI一试剂盒和透射电镜检测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NU作用不同时间视网膜细胞内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弹性蛋白和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的表达。 结果 MNu作用后极部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12、24、48、72 h和7 d后的凋亡指数分别是(33.6±2.3)%、(46.5±5.7)%、(20·l±5·3)%、(8-2±3·6)%和(2.O±O.8)%。在MNu作用后24 h,大部分光感受器细胞出现核固缩;24 h后,内颗粒层及内颗粒层和脉络膜之间有PcNA表达,72 h达高峰,7 d后明显减少;24 h后,内颗粒层和外颗粒层开始出现GFAP和弹性蛋白的阳性表达,72 h达高峰,7 d后明显减少。 结论 MNu可选择性地诱导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发生凋亡及引起Mnller细胞增生。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3-36)  相似文献   
74.
细胞凋亡在胚胎发育、器官形成、肿瘤发生及保持机体的稳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细胞调亡受多种基因的调控,调亡抑制基因Bcl-2就是其中一种。在牙齿形态形成过程中,Bcl-2基因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成熟、消亡的重要因素,是牙齿发育的塑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CD4+ CD25+ Treg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8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组30例,慢性持续期组25例,缓解期组23例)和29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PBMCs中CD4+ CD25+ Treg的比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BMCs中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和慢性持续期组PBMCs中CD4+ CD25+ Treg的比例及Foxp3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CD4+ CD25+ Treg的比例及Foxp3 mRNA的表达虽亦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组CD4+ CD25+ Treg的比例及Foxp3 mRNA的表达低于慢性持续期组(P<0.05).结论 哮喘患者外周血中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CD4+ CD25+ Treg数量减少,功能下降,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胃部疾病患者Th1/Th2及Treg细胞表达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Hp感染无症状者,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的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患者的全血,利用胃黏膜尿素酶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检测Hp的感染;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细胞、Th2细胞的表达水平,以及Treg细胞的表达。结果:在不同胃部疾病伴Hp感染者中,随着疾病的进展,Th1细胞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变化,而Th2细胞的表达逐渐增加,Th1/Th2逐渐降低,而Treg细胞的表达逐渐增加.且Th1/Th2与Treg细胞的表达二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Hp感染者中,Th1/Th2及Treg细胞在调节HD感染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且与Treg细胞的表达增多呈显著负相关,与癌症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7.
人参皂苷单体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即使是短暂的缺血缺氧都能引起一系列复杂的机体反应,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缺血中心区细胞死亡以坏死为主,而周围的半暗带区以凋亡为主,凋亡对脑梗死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减少脑缺血引起的细胞凋亡正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缺血神经元的凋亡机制中,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处于核心位置,凋亡的最后实施通过它的激活而实现。在再灌注时间窗内恢复供血并积极采取脑保护措施可减轻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8.
由于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增加会引起神经细胞死亡,因此本次探讨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大鼠海马谷氨酸神经元过度兴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紫草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紫草为传统的中药,紫草的化学成份复杂,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是其中之一。天然紫草素类化合物由于抗瘤作用弱,仍未用于临床。为了减少它们的毒副反应和增强抗肿瘤作用,人们半合成了许多紫草素类衍生物。实验证明,天然紫草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作用和抗肿瘤作用。初步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紫草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激活促细胞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和DNA拓扑异构酶Ⅰ的活性,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增殖、分化、信号传递、基因表达等过程,阻碍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80.
氢化可的松抑制Jurkat细胞的调节性体积减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氢化可的松对Jurkat细胞调节性体积减小 (regulatoryvolumedecrease ,RVD)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MoticImagesAdvanced 3.1软件系统实时监测细胞体积的变化 ,并通过3 H掺入实验观察Jurkat细胞增殖。结果 :氢化可的松对Jur kat细胞RVD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在 10 -4和 10 -3 mol·L-1时可以明显抑制Jurkat细胞的RVD ,而在 10 -9、10 -7和 10 -5mol·L-1时对Jurkat细胞的RVD没有明显影响。钾通道阻断剂奎宁 (quinine)亦可以抑制Jurkat细胞的RVD。氢化可的松和奎宁在10 -3 mol·L-1均可明显抑制Jurkat的增殖 (包括自然增殖和ConA诱导增殖 )。结论 :氢化可的松对Jur kat细胞RVD的抑制可能是通过钾通道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