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28篇
  免费   1428篇
  国内免费   1972篇
耳鼻咽喉   157篇
儿科学   269篇
妇产科学   244篇
基础医学   1855篇
口腔科学   693篇
临床医学   3921篇
内科学   2313篇
皮肤病学   129篇
神经病学   594篇
特种医学   5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1801篇
综合类   7209篇
预防医学   1074篇
眼科学   353篇
药学   2710篇
  34篇
中国医学   1322篇
肿瘤学   1744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606篇
  2022年   511篇
  2021年   599篇
  2020年   484篇
  2019年   537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570篇
  2016年   740篇
  2015年   839篇
  2014年   1290篇
  2013年   1286篇
  2012年   1631篇
  2011年   2022篇
  2010年   1848篇
  2009年   1721篇
  2008年   1951篇
  2007年   1700篇
  2006年   1315篇
  2005年   1532篇
  2004年   1281篇
  2003年   942篇
  2002年   652篇
  2001年   487篇
  2000年   348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群体,MSC既具有干细胞的特性又具有明显的可塑性,获取简便,体外培养条件不高,分离增殖能力强,可以自身获取,因此它可以作为种子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相比,MSC在疾病治疗上更为理想。目前MSC及其在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体外培养的猪甲状腺细胞凋亡的实验,旨在探讨细胞因子对甲状腺细胞凋亡的作用。实验运用了甲状腺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和吖橙橙染色从形态学上测定细胞凋亡的发生,结果表明经IL—1β诱导后体外培养的猪甲状腺细胞有明显的凋亡特征—凋亡小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3株长蠕孢属真菌对苗期毛脉酸模根中7种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长蠕孢属真菌孢子悬浮液对苗期毛脉酸模叶面进行处理,使毛脉酸模感染长蠕孢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苗期毛脉酸模根样品中的7种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生物活性成分的量和产量分别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3株长蠕孢属真菌叶面侵染苗期毛脉酸模对其根中白藜芦醇苷、大黄酚苷、大黄素甲醚的量在整个处理期内都没有显著性影响;对其根中白藜芦醇、酸模素、大黄素、大黄酚的量有显著性影响。结论从生物活性成分白藜芦醇的角度考虑,选择大斑病长蠕孢001进行诱导处理,处理时间不宜超过40d。本实验结果将为中药种植及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都具有显著的血液动力学抑制作用,无不引起人们的重视。虽然这可以抑制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但有时会引起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后果。除药物本身的性质和病人体质状况外,许多药物对血液动力学的抑制程度取决于给药方式、速度、剂量或血浆浓度。本研究是观察四种泵输注法输注雷芬太尼(RF)和丙泊酚(Prop)诱导麻醉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LuxS缺失突变株模型对B型链球菌中数量感应相关分子LuxS的功能及与其相关的自诱导因子-2数量感应通路进行研究,以探索其毒力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菌落印迹分析、生长曲线测定、cAMP因子测定等方法对该缺失突变菌株的表型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应用哈氏弧菌作为报告菌株,通过生物发光测定法分析了突变株对B型链球菌诱导报告菌株中的生物发光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此缺失突变可导致B型链球菌中scpB基因表达的上调;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的生物发光诱导活性比野生株降低了大约两倍。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了LuxS在GBS中AI-2数量感应通路中的重要性,并为GBS中毒力调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缺氧是癌症的共同特征,除了潜在地降低放、化疗的疗效外,还有助于肿瘤在局部和全身的进展。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在癌症生理的许多方面发挥作用,包括细胞生存、葡萄糖代谢、癌细胞浸润和血管生成的70多个基因的转录为靶目标。在对缺氧、生长因子刺激、癌基因和原癌基因活化进行应答时HIF-1α被过度表达和(或)活化,并以促进血管形成、适应低氧和维持细胞存活的基因为靶目标。已报道的各种调节因素包括生长网子、基因突变、应激刺激因子和某些癌基因能调节HIF-1α,此过程涉及的信号通路取决于刺激因素和细胞类型。HIF-1α的活化及信号通路和调节因子的活化与肿瘤进展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恩丹西酮治疗硬膜外镇痛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时,不同途径应用不同剂量的恩丹西酮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12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ASAI~II级,以随机双盲法分为6组,分别或联合经静脉、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泵中给予恩丹西酮4 mg、8 mg,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对其恶心、呕吐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应用恩丹西酮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剂量达8 mg时效果满意。经静脉、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泵中各给予恩丹西酮4 mg效果最佳。结论恩丹西酮能有效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经静脉、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泵中各给予恩丹西酮4mg的方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