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新雪丹的解热与抗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小儿解热药的使用原则合理给药: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发育不完善,原则上不宜采用药物降温。3个月以内婴儿发热应慎用退热药,在物理降温无效的情况下,可选外用的栓剂,或结合年龄及自身特点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单复方制剂,用药要间隔6小时以上,一般服用3天,不宜长期使用。既往  相似文献   
13.
李明 《抗癌之窗》2014,(12):29-31
在门诊经常看到这样的病人,或者医生问什么就回答什么,不问不说;或者滔滔不绝,说完了医生已经陷入云里雾里,又要重新开始;或者从门诊出来后又不停地返回找大夫问这问那,耽误其他患者就诊。诚然,上述情况也可能有医生的责任,但我们都知道看病是医生和患者双方的事情,双方都应该努力达到与对方的沟通,提高就诊的效率,使看病变得容易。  相似文献   
14.
有一年炎热的六月,唐太宗带着太子到玉花宫避暑。这父子俩在皇宫里吃腻了山珍海味,一人吃了一只烤竹鸡。当晚太宗突然大喊口渴,发病昏迷。随行御医整整查了一个时辰,也弄不清楚皇上害的啥病。当下开了一付解热药,服药之后,病情反而加重,性命危在旦夕。县令举荐五台山上的孙思邈,李治连忙派人去请。等孙思邈来时,只听见里面一片哭声一一太宗刚刚断气。孙思邈近前察看了太宗的面色,又翻开眼皮瞧瞧。太子询问,孙当即答道:“食物中毒。”县令听后,吓得灵魂出窍,连忙趴下,哆哆嗦嗦地说:“食物里……没有毒,绝对没有。”太子对此诊断也表示怀疑说:“不会吧,  相似文献   
15.
发热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尤其是高热,易导致5岁以下小儿发生惊厥,因此及时退热非常重要.临床常用的解热药有乙酰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及安乃近等.以往使用的氨基比林、安乃近、非那西丁毒副作用大,现已渐渐减少使用,常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起到很好疗效,布洛芬作用更明显,而且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笔者采用大柴胡汤治疗小儿高热39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39例患儿均接受足量抗生素和解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而转中医治疗。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12岁;体温最高40.5℃,最低38℃;病程最长34天,最短3天;血象:白细胞最高16900,中性83%;最低3840,中性42%;其中>10000的14例。35例胸透正常,2例右下肺野纹理增多,2例未作胸透;夜间高热而白天体温正常17例,午后高热14例,昼夜高热8例;大便燥结者21例,正常者18例;舌红苔黄者25例,舌质正常而苔薄黄者9例,舌质淡苔白者5例;临床诊断病毒感染者28例,上呼吸道感染者  相似文献   
17.
发热和解热药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8.
一、镇静解热药类 阿司匹林、非那西丁、APC等药品如在孕早期大量服用后,可导致胎儿血管和骨骼系统产生畸形.  相似文献   
19.
吕群 《家庭医学》2005,(5):38-38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共有症状。人们对发热非常敏感,怎样看待发热,是否需要用解热药治疗,都希望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对此看法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0.
黄芩苷及黄芩复方制剂解热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芩苷是由黄芩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黄芩苷解热作用显著,其复方制剂在临床上也有较好的解热效果。然而关于黄芩苷的解热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综述了发热产生的原因,归纳了与发热相关的一些细胞因子作为发热信息如何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并从体温的正、负调节两方面探讨发热的机制。以上述发热机制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年来黄芩苷与其复方制剂解热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