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09篇
预防医学   15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6篇
中国医学   109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骨髓转移癌的临床及骨髓象特点。方法 1990年3月~2004年12月骨髓涂片检查确诊的45例骨髓转移癌患者,分析病人常见症状、外周血象、骨髓象及临床诊断。结果 常见症状依次为贫血31例(69%)、骨痛22例(49%)和发热19例(42%)。结论 对贫血、骨痛或已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病人常规骨穿可早期发现骨髓转移癌。  相似文献   
3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tw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其病原学已证实为新型冠状病。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世界各国报道的病死率在各个年龄段从3%到50%不等.因此降低病死率成为SARS治疗的重要目标。现将我院12例死亡的SARS患者进行分析及讨论。  相似文献   
3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9岁.2013年8月行胃底贲门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黏液腺癌,发现脾转移2个月余.于2017年11月20日收入院,入院诊断贲门癌术后,肝、左肾上腺、脾转移.既往在B超下行肝肿瘤射频消融术,后在CT引导下行左肾上腺病灶消融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于2017年11月23日行全麻下脾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患者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全麻满意后,超声引导准确定位脾内病灶,使用Surblate消融机器,2支消融针(17 G-180mm1支、17 G-150 mm 1支)对脾内一处病灶(大小3.5 cm×3.5 cm)进行消融治疗(功率60 W,用时10 min),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腹带加压包扎伤口后安返病房.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即感左上腹胀痛,疼痛数字评分(NRS)为6分,有压痛,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排除腹膜炎的可能,予药物止痛治疗.予常规补液,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炎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患者持续性左上腹疼痛,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呈进行性下降,血红蛋白由术前123 g/L降至术后最低69 g/L,血小板由术前119×109/降至术后最低34×109/L,术后第2天急查腹部增强CT示:双侧胸腔积液,腹腔未见明显积液,脾脏消融处坏死水肿.术后第2天更换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继续抗炎治疗.术后第3天输注血小板2单位;术后第4天输注红细胞悬液2单位.术后第7天,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1 g/L,血小板66×109/L.患者术前肝功能正常,术后第2天复查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224.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312.9 U/L,总胆红素48.6 μmol/L,直接胆红素24.8 μmol/L,予补液保肝治疗,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术后第8天,患者病情稳定,予出院,门诊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34.
35.
36.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血涂片和骨髓象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76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试验的数据来源。分析外周血象HGB含量、WBC、PLT数目以及骨髓象各系细胞的增生与抑制情况。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会引起患者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下降;白细胞大量由骨髓释放至血液,引起血液中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含量下降。骨髓象分析得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且极度活跃;粒系各阶段细胞均明显增多,以中性中幼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明显增多,红细胞相对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象和骨髓象分析得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损害主要为骨髓各系增殖受到抑制,少数发生再生障碍,骨髓受累程度比外周血要轻。外周血中患者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且会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结论患者体内出现血细胞减少,其血象和骨髓象特点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7.
钱小莲  蔡卫华 《职业与健康》2014,(18):2553-2555
目的观察分析南京市某有机磷农药生产企业人员外周血象(包括WBC、PLT、RBC和Hb)、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胆碱酯酶(CHE)结果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工种、不同工龄、不同性别与研究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减少职业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某有机磷农药生产企业1 138名人员和某外厂692名未接触有机磷农药的工人进行外周血象、ALT和CHE检测分析。结果有机磷组的WBC为(6.0±1.47)×10^9/L,PLT为(158.2±52.29)×10^9/L,RBC为(4.59±0.49)×10^12/L,Hb为(137.3±15.93)g/L,ALT为(24.9±19.78)U/L,CHE为(248.3±85.43)U/L,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但WBC、PLT、RBC、Hb和CH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工种间,PLT、Hb、RBC、ALT和CH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工的WBC为(5.97±1.47)×10^9/L,PLT为(155.7±51.55)×10^9/L,RBC为(4.58±0.49)×10^12/L,Hb为(137.1±16.0)g/L,ALT为(24.1±17.33)U/L,CHE为(236.3±86.06)U/L,均低于管理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接害工龄的增加,血液检查的各项指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5-15 a组的CHE为(213.6±83.85)U/L,RBC(4.49±0.52)×10^12/L,Hb为(133.9±16.99)g/L,显著低于〈5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E的异常率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对生产工人的外周血象,ALT和CHE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工龄5-15年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南阳市从事放射工作人员造血组织损伤情况,探讨射线对血象的影响,选取467名放射工作者作为观察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同时调查受照射剂量。另选取176名不接触放射线的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统一检查标准,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异常血象的出现和血细胞总数均值的下降,都比对照组明显(P<0.01)。但不同累积剂量、年均剂量和放射工龄之间,血象观察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对唇腭裂患者血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确定麻醉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住院治疗的505例唇腭裂患者血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198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结果:各年龄段唇腭裂患者与对照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白细胞计数有显著差异。3岁以下者血小板计数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3岁以上者两组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唇腭裂患儿更易发生病毒感染或急、慢性炎症,表现为某些血象指标的异常,对麻醉和手术有一定影响,应该慎重选择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40.
1病例报告女,27岁。因妊娠7月余、皮肤出血点20天、阴道流血、发热1天于2008—06—01晚急诊住我院产科。产科检查除外先兆流产。血常规:白细胞(WBC)15.84 x 10~9/L,血小板(BPC)6×10~9/L,血红蛋白(Hb)68g/L,血片见大量幼稚细胞。凝血象:纤维蛋白原(Fb)0.9g/L,凝血酶原时间(PT)8.3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正常。诊断为妊娠32周合并急性白血病、DIC。经输注冷沉淀8U后于入院第2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