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507篇
  免费   9360篇
  国内免费   7685篇
耳鼻咽喉   707篇
儿科学   2078篇
妇产科学   1372篇
基础医学   11915篇
口腔科学   1329篇
临床医学   23510篇
内科学   18726篇
皮肤病学   1572篇
神经病学   3585篇
特种医学   35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2篇
外科学   7452篇
综合类   48047篇
预防医学   11747篇
眼科学   1396篇
药学   20076篇
  314篇
中国医学   14479篇
肿瘤学   5551篇
  2024年   1606篇
  2023年   5076篇
  2022年   4343篇
  2021年   5596篇
  2020年   5498篇
  2019年   5766篇
  2018年   2818篇
  2017年   4748篇
  2016年   4641篇
  2015年   5227篇
  2014年   7274篇
  2013年   6919篇
  2012年   9143篇
  2011年   9873篇
  2010年   8639篇
  2009年   8350篇
  2008年   9854篇
  2007年   8843篇
  2006年   7687篇
  2005年   8272篇
  2004年   6974篇
  2003年   6768篇
  2002年   5269篇
  2001年   4576篇
  2000年   3683篇
  1999年   3102篇
  1998年   2668篇
  1997年   2577篇
  1996年   2332篇
  1995年   2160篇
  1994年   1802篇
  1993年   1187篇
  1992年   1003篇
  1991年   953篇
  1990年   811篇
  1989年   826篇
  1988年   228篇
  1987年   175篇
  1986年   124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 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cells,HSC)中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因子(TIMP-2)表达的影响。从分子和蛋白水平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50%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过程中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干预。应用RT-PCR才Western Blot技术,在分子和蛋白水平检测体外分离大鼠HSC中的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 还原型谷胱甘肽干预组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HSC中TIMP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干预可下调大鼠HSC中TIMP-1的表达,对实验性肝纤维化起到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吕邦泰  徐瑛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10):555-556
血清中甘油三酯的测定方法有化学法和酶法。化学法准确性差 ,手续繁复 ,不能自动化。酶法有甘油磷酸氧化酶偶联Trinder反应〔1〕 和甘油磷酸脱氢酶(GDH)偶联四氮唑盐的比色法 ,以及GDH的紫外法〔2〕。我们参照文献 [2 ]通过实验建立了甘油磷酸脱氢酶法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的方法。本法不受胆红素和VitC引起的负干扰 ,不仅适合各种能加双试剂以上的各种类型的自动生化分析仪 ,而且还能直接应用到Dimension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代替价格昂贵的进口原装试剂。1 原理  甘油三酯 脂蛋白酯酶 (LPL) 甘油 +脂肪酸 …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检测血糖浓度标志物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男性中作为心血管疾病和所有病因死亡预测因子的价值。设计:前瞻性人群研究。背景:欧洲诺福克的癌症和营养学前瞻性队列研究(EPIC-Norfolk)。对象:4662名男性,年龄45-79岁,对1995年-1997年测定基线糖化血红蛋白进行随访,直至1999年12月。主要结果判定指标:所有病因、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其他原因的死亡率。结果:与未患糖尿病的男性相比,男性糖尿病病人人的所有病因、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疾病的死亡率明显增加(相对危险性分别为2.2、3.3、4.2、P<0.001,且与年龄和其他危险因素无关)。HbA1c可能是男性糖尿病病人死亡危险性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整个人群分布中,HbA1c与所有病因、心血管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持续相关,其中HbA1c浓度低于5%的人群死亡率最低。HbA1c每增加1%,就意味着死亡危险性增加28%(P<0.002),且与年龄、血压、血胆固醇浓度、体重指数和吸烟习惯无关;这一效应在排除已知糖尿病、HbA1c浓度≥7%、有心肌梗死或中风病史之后仍然存在(经对年龄和危险因素校正之后,相对危险性为1.46,P=0.05)。在男性糖尿病病人中,过高的死亡率发生在HbA1c浓度5%占18%;而在一般男性人群中,发生在HbA1c浓度为5%-6.9%占82%(占人口的大多数)。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似乎可以解释多数男性糖尿病患的高死亡率,并把它视为一个持续存在的危险因子。降低HbA1c不仅对已确诊的糖尿病病人,而且是对整个人群的一种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95.
采用180只成年小白鼠(雌雄各半),其中168只经一次总剂量为4Gy的~(60)Co—γ射线照射,造成造血放射损伤,再从其中随机选出56只膜腔注射刺五加注射液作为实验用药组,其余小白鼠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56只),空白对照组(56只)及正常对照组(12只)。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用药组的胸腺细胞超微结构的恢复比同期对照组快,胸腺组织DNA含量比同期对照组高。因此,我们认为刺五加可促进辐射损伤后小白鼠胸腺细胞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无肌松麻醉技术应用于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拟行胸腺切除术的MG患者24例(Ⅰ~Ⅲ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12例,Ⅰ组采用无肌松麻醉技术全身麻醉;Ⅱ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插管,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呼吸功能潮气量(VT)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与麻醉前比较,拔管后均受到一定影响,Ⅰ、Ⅱ组VT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Ⅰ、Ⅱ组SpO2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拔管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醒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时间明显短于Ⅱ组;Ⅱ组术后2例出现肌无力危象。结论无肌松麻醉技术对MG胸腺切除术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检查30例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结果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白细胞数为330~72600/mm~3,粒细胞为9~97%,结合关节液的其它物理性质,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并观察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gG、IgA、IgM和关节液中IgG高于其它类型关节炎。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他丁类降脂药是否具有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的作用。 方法  ~ 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5 5人 ,在常规抗高血压治疗的同时 ,加用氟伐他丁 (Flu) 2 0~ 4 0 m g/ d,并与 37例单纯常规抗高血压治疗病人对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肱动脉 (BA)和胫前动脉 (TA)的管腔内径。采用充血法测定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Δ Dia- P)。 结果  Flu治疗 3个月 ,血脂水平明显下降 ,可见 TA血管 Δ Dia- P改善 (% :8.5 1± 3.0 7vs14 .19± 5 .4 1,n=6 ,P<0 .0 5 ) ,以后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 3个月时 BA的 ΔDia- P也有改善 ,但未达统计学差异水平 ,治疗 12个月时 BAΔ Dia- P明显改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所观察的参数中未发现和血管功能有固定关系的因素。 结论  Flu能够使接受常规降压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 Δ Dia- P改善。小剂量长时间的 Flu可以改善血管舒张功能。药物干预后 TA的功能变化出现较早 ,是反映血管功能变化的敏感靶点  相似文献   
999.
1000.
本实验以2450MHz连续波为辐照源,在质量控制条件下,观察不同剂量急性微波辐照后,小鼠胸腺及外周血非特异性酯酶的变化,探讨微波对小鼠的免疫学效应。微波剂量分假辐照组、0.2mw-crn~(-2)、1.0mw-cm~(-2)、和5.0mw-cm~(-2)4组,每组8只小鼠,每天辐照1h,连续辐照7天。结果表明:控制微波剂量≤5.0mw-cm~(-2)的急性辐照,对ANAE仅有较小波动,无组间差异;胸腺指数虽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