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45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156篇
中国医学   6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笔者通过研究张锡纯的生活地域,行医地域,探究张锡纯镇肝熄风汤中茵陈这味药的来源。虽然仍然无法最终确定张锡纯镇肝熄风汤中所用茵陈的品种究竟为何,但至少可以确定:1张锡纯所用茵陈的分布范围应包括华北东北一带,所以主要在南方才被称作茵陈的品种,可判定其并非镇肝熄风汤中所用。2由于生长周期的差异,可以判定这里的茵陈并不是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青蒿,也即并非菊科植物黄蒿,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记载"青蒿之幼苗"等语当有其他原因,因此并不能用现代意义上的青蒿的嫩苗来代替茵陈。3从性状上对比,不论是在分布地域上与张氏生前活动地域有所重叠的玄参科植物阴行草,还是药典所载的菊科植物滨蒿和茵陈蒿,与张锡纯所载茵陈都有所出入。因此亦不能简单认为张锡纯镇肝熄风汤中所载茵陈便是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茵陈。  相似文献   
42.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探讨胆红素诱导神经母瘤细胞(SH-SY5Y)凋亡和茵陈水提物(Yinchengextract,YCE)的保护机制。方法噻唑蓝(MTT)观察茵陈提取物对SH-S5Y5细胞增殖影响,Western blotting观察NF-KB蛋白核质分布,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JC-1探针标记线粒体电位变化,流式细胞仪Annexin-FITC/PI观察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观察IL-1β、TNF-α变化。结果茵陈提取物浓度的时间依赖性提高胆红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胆红素促进NF-KB核转移,茵陈提取物抑制NF-KB核转移。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胆红素处理组与正常组对比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5)表现早期凋亡特性。茵陈提取物抑制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流式细胞Annexin-FITC/PI结果显示,胆红素诱导细胞凋亡,YCE保护胆红素诱导的凋亡。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茵陈提取物抑制NF-KB转录因子调控的炎症相关蛋白IL-1β、TNF-α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胆红素明显诱导SH-S5Y5细胞凋亡,YCE能有效抑制NK-KB激活和抑制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呈现多靶点抑制胆红素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3.
茵陈术附汤出自《医学心悟》,主治阴黄证,现代临床多应用于肝炎、慢性肝衰竭等肝脏疾病,疗效显著。基础研究显示,茵陈术附汤对阴黄证、胆汁淤积模型动物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逆转胆汁酸紊乱、抑制炎症反应、抗肝细胞凋亡、促进胆红素代谢等有关。药动学研究揭示其效应成分以及体内代谢过程的特点。作为该方君药,茵陈及其有效成分在多种肝损伤模型上显示出保肝效应。对茵陈术附汤的临床应用与疗效、药效学评价及作用机制、药动学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疾病治疗及该方的深度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RBP4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中的表达,并探讨茵陈五苓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与实验组(45只)。空白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大鼠饲喂改良以后的高脂饲料,制作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饲喂24周。造模成功后,将实验组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茵陈五苓散1.28 g·mL~(-1)组、茵陈五苓散0.64 g·mL~(-1)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每组大鼠进行灌胃,给予对应的药物治疗,6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肝质量、体质量、肝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变;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RBP4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大鼠的TG、LDL-C、体质量、肝指数、肝质量、TC、RBP4的表达均升高(P0.01)。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比较,辛伐他汀对照组、茵陈五苓散1.28 g·mL~(-1)组和茵陈五苓散0.64 g·mL~(-1)组大鼠各指标的表达均降低(P 0.01)。与辛伐他汀对照组比较,茵陈五苓散1.28 g·mL~(-1)组各指标均降低(P 0.01),茵陈五苓散0.64 g·mL~(-1)组除体质量外,其余各指标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改善,且茵陈五苓散1.28 g·mL~(-1)组的改善结果优于茵陈五苓散0.64 g·mL~(-1)组和辛伐他汀组。结论:茵陈五苓散可通过调节大鼠RBP4的表达水平,改善脂代谢,减缓脂肪变性程度,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减少细胞变性,进而保护肝组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藏茵陈对重症胰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藏茵陈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予药物,连续给药14 d后造模。采用生化法测定血清淀粉酶(AMS)的活力;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蛋白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胰腺中IL-6和MCP-1的蛋白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胰腺中MCP-1和IL-6的基因表达;用HE染色观察大鼠胰腺病理学组织。结果藏茵陈高剂量组AMS活力及血清中TNF-α、IL-6和MCP-1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IL-10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藏茵陈可显著降低胰腺中MCP-1的蛋白及基因表达(P<0.05),对IL-6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茵陈对重症胰腺炎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降低了胰腺中MCP-1的蛋白和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6.
韩宁 《北方药学》2018,15(2):56-57
目的:观察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采取地塞米松治疗的基础上,辅用茵陈柴胡汤的方案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00例(2016年10月12日~2017年5月12日),将其依据区组随机化原则分组,5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地塞米松(对照组),另一组再使用茵陈柴胡汤(观察组),对比两组TBA、AST、GPT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6.00%,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茵陈柴胡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47.
曾志涛 《新中医》2021,53(15):12-16
目的:观察茵陈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蕴蒸证的疗效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8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蕴蒸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在恩替卡韦片治疗基础上给予茵陈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湿热蕴蒸证主症评分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5.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身目黄染、小便黄赤、口干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拷贝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大肠杆菌、肠球菌拷贝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茵陈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蕴蒸证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症状,调节肠道菌群数量,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退黄机理.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原发病治疗、光疗及口服微生态制剂,观察组加服茵陈配方颗粒(2g/包)每次1/3包,3次/天,共6天.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第4天、第7天分别检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收集每日尿液、粪便,测定并比较两组粪便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胆原及尿液中胆红素、尿胆原含量.结果 研究期间共入选6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第4天:(107.3&#177;49.4) μmol/L比(87.6&#177;43.4) μmol/L,第7天:(178.4&#177;53.3) μmol/L比(144.5&#177;48.8) μmol/L,P<0.05].观察组每日粪便有形成分总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粪便中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第1天:总胆红素(3.44&#177;1.17) μmol比(2.26&#177;1.02) μmol,直接胆红素(2.42&#177;0.86) μmol比(1.76&#177;0.92)μmol,第4天:总胆红素(1.96&#177;1.33) μmol比(1.32&#177;1.28) μmol,直接胆红素(1.62&#177;1.13) μmol比(0.98&#177;0.65)μmol,P<0.05];两组粪便中尿胆原及尿液中尿胆红素、尿胆原均阴性.结论 中药制剂茵陈颗粒通过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粪便中胆红素排出,从而加快黄疸消退,可作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阳黄湿重于热型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慢性乙型肝炎伴黄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腺苷蛋氨酸静点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治疗14 d后,对比两组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治疗前后的差异,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痊愈率45.00%,对照组痊愈率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实验组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阳黄湿重于热型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茵陈柴胡龙胆草合剂在EST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3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西医常规处理,试验组加用茵陈柴胡龙胆草合剂,比较2组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全部治愈,试验组有症状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为4.25(3.60~4.90)d,试验组为5.57(5.17~5.97)d,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总住院时间为8.64(7.73~9.56)d,对照组为10.06(9.06~11.05)d,,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茵陈柴胡龙胆草合剂对EST术后病人的症状改善及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