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究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中苦寒泻下方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为(0.85±0.44)d,排便时间为(2.15±0.68)d,中转手术率为8.00%,平均住院时间为(7.53±2.85)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00%,观察组为96.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寒泻下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有效促进患者肠道蠕动,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畅通梗阻,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2.
基于中药超分子化学探究均为苦寒之性的大黄-黄连配伍后,药性反而趋于平和的物质基础。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扫描/透射电镜表征大黄-黄连合煎液中超分子的形态学特征。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超分子部位化学成分组成及该部位和黄连单煎液药效成分溶解释放过程,并利用感官评价、电子舌、小鼠腹泻模型和病理指标评价大黄-黄连单煎液与配伍合煎液的“苦-寒”药性差异。大黄-黄连共煎煮时蒽醌/鞣质类成分与生物碱类成分相互作用聚集形成尺度为400 nm左右的超分子,超分子的存在延缓以小檗碱为代表的有效成分溶解释放过程;与单味药(灌胃4 g·kg^(-1))苦寒之性峻猛相比,二者配伍(灌胃8 g·kg^(-1))“苦-寒”之性得到明显缓和。大黄-黄连配伍合煎中有效成分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影响中药汤剂有效组分的溶解、释放过程进而缓和“苦寒”之性,这为揭示大黄-黄连配伍科学内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3.
黄金燕 《河南中医》2005,25(4):78-78
便秘是临床常见症状,在现代一些节食减肥、食不厌精或多逸少劳的人群中,发病率尤高,治疗也有一定难度。便秘可分实秘和虚秘,古代有称阳结、阴结者,张景岳有云:“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知斯二者,即知秘结之纲领矣。”言简意赅,深有旨趣。  相似文献   
34.
苦寒过量致病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 ,男 ,64岁 ,2 0 0 0年 6月 12日就诊。主诉 :2个月前因咽喉灼痛连及左耳而自查医书购药 (山豆根 10 0 g ,板蓝根 5 0 g)连服 5剂 ,服后咽痛消失 ,但出现前胸胸骨一段连及胃脘部有堵满不适感 ,不思饮食 ,食量减少 ,喜热食 ,食冷则重。 2个月来无缓解而来求治。患者服用大大超过二药 6~10g及 10~ 15 g的常规用量 ,且二药均为苦寒药 ,使用注意中注明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用 ,勿多服久服 ,恐伤胃气。今患者大量服用二药 ,损伤胃气 ,故出现上述药害。治疗应祛邪扶正 ,除寒健胃。治疗经过 :梅花针重叩天突至中脘一线 ,叩刺后加拔走…  相似文献   
35.
谢苗  邵文雪  张晓艳 《河南中医》2019,39(12):1792-1795
连朴饮为温病苦泄法的代表方,黄连、厚朴相配,能通能泄,既可宣降湿热,又可通降胃腑,恢复中州升降之机,共为君药。豆豉与栀子相配,可增强苦寒泄热燥湿作用,共为臣药;石菖蒲、半夏、芦根共为佐使之用。以苦寒降泄之品配伍辛开微温等药辛温散湿、苦寒降热,起到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之效。将苦泄法与其他治法相结合,体现了"分解湿热""宣上、畅中、渗下"等湿热病治疗思想,给邪以出路,使气机畅达,湿去热清。连朴饮虽由王孟英为治疗霍乱而设,而霍乱当今已不多见,但该方组方独特,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治疗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凡是具有湿热阻滞中焦且见湿热症状并重表现的疾病均可用连朴饮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36.
37.
苦寒药物功效具有双重性,文中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苦寒清热,亦能生热;(2)苦寒降泄,亦能升清;(3)苦寒燥湿,亦能生湿;(4)苦寒伤胃,亦能健胃;(5)苦寒伤阴,亦能坚阴;(6)苦寒利尿,亦能固脬。  相似文献   
38.
《抗感染药学》2017,(2):256-258
目的:研究黄连苦寒成分对体内代谢过程的药性影响。方法:采用指纹图谱作为主要的表征手段,结合HPLC-UV技术,研究和比较体外药物图谱和体内血清图谱差异,分析黄连在体内直接作用的代谢物,讨论黄连给药后成分与传统疗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其对苦寒药性的影响。结果:黄连煎煮液各成分经吸收入血后,可检出9种成分以及黄连残渣药材中检出3种成分,能够充分的证明黄连的药效物质成分具有苦寒药性。结论:黄连苦寒成分对体内过程药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黄连的苦寒药性。  相似文献   
39.
介绍赵国岑主任医师运用祛湿法治疗胃病的经验。赵主任认为湿邪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为内生,一为外受;且湿邪可伤胃;治疗上有四法:健脾运湿;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苦寒燥湿。临床上常用方剂:化滞益胃汤、胃苓散、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散、柴平汤、六妙汤、连朴饮等进行辨治,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3味具有抗Hp作用的苦寒类中药对脾虚大鼠胃黏膜的作用。方法:采用过劳及饮食失节法制备脾虚大鼠模型,将黄连、黄芩、大黄、阿斯匹林、麦滋林灌服模型大鼠10天后,观测胃黏膜溃疡指数、黏膜损伤程度,测定血浆、胃黏膜组织SS、NO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组、大黄组的胃黏膜溃疡指数、黏膜损伤程度显著降低(P<0.05);黄芩、黄连、大黄组均降低血浆及胃黏膜组织SS的含量(P<0.05);黄芩、大黄组增高血浆及胃黏膜组织NO的含量(P<0.05)。结论:抗Hp苦寒类中药黄芩、大黄对大鼠损伤的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和胃窦组织SS的含量,升高血浆和胃黏膜NO的含量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