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83篇
  免费   2790篇
  国内免费   1867篇
耳鼻咽喉   552篇
儿科学   1094篇
妇产科学   720篇
基础医学   3150篇
口腔科学   990篇
临床医学   11275篇
内科学   6307篇
皮肤病学   671篇
神经病学   2041篇
特种医学   18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96篇
外科学   3950篇
综合类   19322篇
预防医学   8286篇
眼科学   664篇
药学   9458篇
  80篇
中国医学   7801篇
肿瘤学   925篇
  2024年   410篇
  2023年   1458篇
  2022年   1401篇
  2021年   1787篇
  2020年   1679篇
  2019年   1503篇
  2018年   754篇
  2017年   1221篇
  2016年   1456篇
  2015年   1937篇
  2014年   3962篇
  2013年   3985篇
  2012年   5546篇
  2011年   6414篇
  2010年   5062篇
  2009年   4974篇
  2008年   5546篇
  2007年   5123篇
  2006年   4806篇
  2005年   4628篇
  2004年   3108篇
  2003年   2726篇
  2002年   2051篇
  2001年   1604篇
  2000年   1096篇
  1999年   825篇
  1998年   735篇
  1997年   721篇
  1996年   681篇
  1995年   559篇
  1994年   390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孩子们在亲自然活动中的兴奋、愉悦、自由、放松、专注的状态体现出的就是幼儿与大自然情感的联结。亲自然情感的培养是幼儿亲自然活动的核心和首要目标。那么,什么是幼儿亲自然情感?我们界定为两个方面:一是幼儿愿意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热爱自然,在自然中感觉放松、自由、安全、愉悦;二是幼儿的自然天性得以理解、尊重、释放,自然灵性得以舒展。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并发顽固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CPHD并发RHF患者共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祛痰,吸氧,强心,利尿,抗感染,扩张血管等;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苓桂术甘汤。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右心室短轴缩短率(right ventricular shortening fraction,RVFS)[(43.3±1.6)、(26.5±1.0)%]显著高于对照组[(40.5±2.7)、(23.4±2.5)%],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RVVd)、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RVVs)[(45.3±1.9)、(36.7±1.6)ml]显著低于对照组[(48.0±2.7)、(39.4±2.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Lee氏心衰积分[(9.4±2.8)、(2.5±0.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7±4.6)、(4.2±0.8)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为(64.6±7.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1±1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PHD并发RHF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状态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宝鸡高新人民医院收治的141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4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的47例患者纳入腹腔镜组,采用结直肠癌经肛门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手术(NOSE)的47例患者纳入NOSE组。比较3组患者的应激状态和免疫功能差异。结果术前,3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组患者的SOD水平下降,MDA水平升高,且NOSE组SOD水平高于腹腔镜组和对照组,MDA水平低于腹腔镜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前,3组患者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组患者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NOSE组优于腹腔镜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结直肠癌患者,机体应激状态和免疫功能存在明显差异,结直肠癌NOSE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应激状态和免疫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5.
基于温病学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诊治思路。温病学说源于明清之前的历代中医理论积累,经过长期的温热病防治实践而形成,其对于外感热病(包括烈性传染病)的病因病机、证治方药有着较为系统的论述,近年来在我国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温瘟相通,瘟疫病因多为热毒疫邪,表现为热证阳证,可按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或三焦辨证分期论治,或治以吴又可、庞安时等的经方验方,这些因、机、证、治理论可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诊疗。且肺与大肠相表里,胃肠道也是新型冠状病毒侵袭或繁殖的部位,采用中医清热通下之法,使邪从肠道而出,可能是减轻体内病毒感染与肺脏炎症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围产资料数据库中信息完整的单胎妊娠孕妇48 650例临床资料,将这些孕妇分为胎盘植入性疾病组和非胎盘植入性疾病组,分析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妊娠结局。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高中教育水平及以下、孕次≥3次、经产妇、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合并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剖宫产史(OR=2.254,95%CI:1.917~2.650)、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OR=1.591,95%CI:1.212~2.089)、合并前置胎盘(OR=28.282,95%CI:24.338~32.866);与非胎盘植入性疾病产妇相比,患有胎盘植入性疾病产妇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褥期感染、子宫切除、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Apgar评分相对较低(1 min)、产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 结论剖宫产史、辅助生殖受孕、合并前置胎盘是引起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妊娠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37.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因自主神经尤其是副交感神经障碍所引起的排尿反射异常、膀胱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无力、尿潴留。其病因主要是膀胱排尿神经、排尿肌障碍,导致膀胱的排尿功能障碍。我国2型糖尿病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发病率高于l型糖尿病,约为60%,且女性多于男性。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出现的尿潴留可明显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长期尿潴留可因压力上传,造成肾盂积水、肾实质受压和缺血,甚至坏死,导致梗阻性肾病和肾功能不全[1]。本病属于中医学“癃闭”范畴,治疗以滋阴益肾、温阳化气、通关利尿为法。  相似文献   
38.
39.
40.
<正>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足底、口腔、手掌部位出现水疱,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本病好发于春夏交接之时,主要患病人群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数患儿在治疗后效果较为显著,但也有少数患儿在治疗中并发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成年人感染此种病毒后往往不会发病,但是会成为病毒的携带和传染者。对我院2013年3月~10月间收治的7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方式进行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