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04篇
  免费   3766篇
  国内免费   3311篇
耳鼻咽喉   283篇
儿科学   209篇
妇产科学   402篇
基础医学   3420篇
口腔科学   794篇
临床医学   4754篇
内科学   2868篇
皮肤病学   274篇
神经病学   1053篇
特种医学   13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2528篇
综合类   12807篇
预防医学   6295篇
眼科学   470篇
药学   4811篇
  58篇
中国医学   5447篇
肿瘤学   1007篇
  2024年   613篇
  2023年   2028篇
  2022年   1470篇
  2021年   1467篇
  2020年   1360篇
  2019年   1261篇
  2018年   786篇
  2017年   995篇
  2016年   1242篇
  2015年   1436篇
  2014年   2023篇
  2013年   1996篇
  2012年   2804篇
  2011年   3076篇
  2010年   2693篇
  2009年   2649篇
  2008年   3516篇
  2007年   2666篇
  2006年   2386篇
  2005年   2551篇
  2004年   1715篇
  2003年   1386篇
  2002年   984篇
  2001年   874篇
  2000年   758篇
  1999年   660篇
  1998年   575篇
  1997年   517篇
  1996年   462篇
  1995年   362篇
  1994年   336篇
  1993年   244篇
  1992年   232篇
  1991年   200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建立幼鼠结肠炎模型,研究其自然病程的特点,为临床研究儿童炎症性肠病(IBD)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制作幼鼠结肠炎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肠,0时组作为基础值不予任何刺激。应用统一评分标准对结肠粘膜损伤进行评估。结果模型组于造模后24h粘膜损伤最重,有明显溃疡形成,1周溃疡基本愈合,2周起粘膜大体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4周时镜下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体重增长缓慢。结论幼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不同于成年鼠模型,可有生长发育迟缓的表现,更适合于对儿童IBD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通过对大鼠孕期一氧化氮(NO)合成的抑制,探讨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NO/cGMP)通路在大鼠膈疝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意义及部分膈疝患者NO吸入效果不佳的原因.方法 随机取孕9.5 d SD大鼠13只,3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给予橄榄油2 ml灌入胃内,10只予异草醚(nitrofen)橄榄油溶液(200 mg/只)灌入胃内.左旋精氨酸甲酯干预分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分别为L-NAME 1组、L-NAME 2组)进行,每组各4只,自孕14 d开始分别皮下注射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溶液250 mg/kg/d、500 mg/kg/d至孕20 d,对照组(CL组)3只于同样时间段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分析各组血管计数、中膜厚度百分比(MT%),同时对内皮细胞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L-NAME 1组、L-NAME 2组与CL组胎鼠成模率、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NAME 1组、L-NAME2组与CL组血管计数、MT%均较C组明显增高,但L-NAME 1组、L-NAME 2组与CL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膈疝发生后,eNOS阳性表达率降低;使用L-NAME后eNOS阳性表达率进一步减低.结论 阻断NO/cGMP通路,膈疝胎鼠肺小动脉的结构未出现相应变化.NO/cGMP通路的变化仅为肺动脉压力改变的功能性因素之一,调节NO/cGMP通路无法独立影响肺动脉的压力.  相似文献   
993.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肿瘤区血管生长有密切关系,分期越晚,分化越差,肿瘤内血管密度(MVD)越高。抑制和破坏肿瘤区新牛血管的生长,阻断其血液供应导致肿瘤细胞坏死,并阻断其转移,成为治疗实体肿瘤的一种新途径。1997年,O’Reilly等体外实验发现,内皮抑素对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特异的抑制增殖作用,而对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尢抑制作用;体内实验证明,内皮抑素可抑制鸡胚尿囊膜的毛细血管生长:近年来,已有数种作用机理不同的这类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目前,内皮抑素已应用于多种肿瘤的体内实验。本研究采用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内皮抑素对人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痛)移植瘤内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4.
罕见子宫隔膜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子宫隔膜,患者继发不孕2年,于7年前孕40d自然流产,B超检查发现子宫纵隔,未刮宫,有痛经史。宫腔镜术中发现宫颈外口上约2.5cm处有隔,基本呈水平位,其上方与纵向的子宫纵隔相连,诊断为宫颈横膈和子宫纵隔。有关宫颈横膈尚未见文献报道,足以证明其罕见程度。子宫纵隔畸形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后者宫腔的中央性粘连带将原本正常的宫腔分割成为两个腔,不对称,但也有十分对称者,酷似先天性子宫纵隔。宫颈隔膜也应与后天性的宫腔粘连相鉴别。宫腔粘连的病因有子宫创伤、感染及遗传因素等。本例无宫腔操作史,可排除子宫创伤所致的宫腔粘连,但有自然流产史,存在宫腔感染的可能性,患者虽有子宫纵隔和继发不孕等宫腔粘连综合征的典型症状,但其宫腔内水平位隔膜应与宫腔粘连相鉴别。[编者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RA)对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MsPGN模型,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低剂量及高剂量RA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治疗组每天分别给予迷迭香酸(25mg/kg及50mg/kg)灌胃,连续7天,隔日检测24h尿蛋白总量。第8天处死大鼠并留取肾组织,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皮质中TGF-β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大鼠TGF-β1少量表达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及系膜区,模型组毛细血管袢及系膜区TGF-β1表达明显增多。两给药组肾小球TGF-β1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24h尿蛋白定量及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两给药组肾组织中TGF-β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小于模型组。结论:RA对大鼠MsPGN模型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其抑制肾组织TGF-β1的过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Brn-4在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用6-OHDA注入80只SD大鼠右侧前脑内侧束(medialforebrainbundle,MFB),行为学检测得成功PD模型48只,随机分成7d、14d、21d、28d4组,每组各12只。每组中的6只动物和6只正常对照大鼠的纹状体进行Brn-4Westernblot检测;另6只动物的纹状体进行Brn-4免疫组化染色。结果:Westernblot检测发现Brn-4的相对表达量(Brn-4/β-actin)正常对照组为0.123±0.02,7d组为0.538±0.04,14d组为0.192±0.05,21d组为0.122±0.02,28d组为0.084±0.02;而模型侧/正常侧纹状体Brn-4阳性细胞的比值7d、14d、21d和28d组分别为1.560±0.14,0.855±0.15,0.638±0.11和0.369±0.10。结论:PD大鼠模型纹状体中Brn-4蛋白于前脑内侧束注射6-OHDA后7d表达量急剧增高,而14d后则急剧下降,到28d时已低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97.
对脊柱组织的几何建模和物理建模是目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这方面的研究在计算机辅助医疗诊断和计算机辅助介入治疗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脊柱组织建模研究进展情况,重点阐述了基于影像的特征方法(CT,MRI)脊柱组织的几何模型重建,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物理模型.介绍了相关模型的应用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建立了多普勒血流信号与壁信号的时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研究详细比较了几种壁滤波器的性能,所得结论对壁滤波器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Lee  EB  王迎庆 《医学教育探索》2006,(6):265-265
前期研究显示辽东楤木Aralia elata Seem.根的提取物对大鼠有抗分泌和抗胃损伤作用。作者以生物活性为导向,从辽东楤木根皮中分离出抗溃疡活性成分——楤木皂苷A,并研究了该化合物对几种胃溃疡模型的抗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改良"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作的术后稳定存活情况.方法 50只Wistar大鼠和50只雄性SD大鼠分别作为为供体和受体,通过改良"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观察术后24 h 存活率和1周存活率,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肝移植术后24 h存活率为84.0%(42/50),死亡的8例中麻醉控制不当2例,出血4例、血栓形成2例;1周存活率82.0%(41/50),1例于术后第7天死于脓胸,可能为管饲喂养营养剂引起食道穿孔所致.结论固定的配合,术中仔细、轻柔的操作和熟练的显微镜外科技术,以及改善手术环境和术后饲养环境,是大鼠术后稳定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