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35篇
  免费   771篇
  国内免费   787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100篇
基础医学   836篇
口腔科学   834篇
临床医学   2012篇
内科学   1210篇
皮肤病学   502篇
神经病学   397篇
特种医学   4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1590篇
综合类   5265篇
预防医学   1259篇
眼科学   342篇
药学   1997篇
  32篇
中国医学   1601篇
肿瘤学   500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354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399篇
  2014年   696篇
  2013年   693篇
  2012年   1005篇
  2011年   946篇
  2010年   843篇
  2009年   909篇
  2008年   1341篇
  2007年   1102篇
  2006年   1105篇
  2005年   1379篇
  2004年   862篇
  2003年   843篇
  2002年   698篇
  2001年   597篇
  2000年   486篇
  1999年   401篇
  1998年   384篇
  1997年   395篇
  1996年   356篇
  1995年   283篇
  1994年   256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延迟溶栓治疗的大鼠脑血栓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血栓大小的改良,建立适用于延迟溶栓治疗的大鼠脑血栓模型.方法 将10个长度0.8~1.0 mm、宽度0.35 mm的白色血栓经颈内动脉分别注入栓塞脑动脉,形成局灶性脑血栓模型.接受脑血管栓塞的138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两大组,分别为单纯缺血组(n=68)和延迟溶栓治疗组(n=70).单纯缺血组不接受任何治疗;延迟溶栓治疗组分别在血栓注入3、6和9 h后,将10 mg/kg的rt-PA自股静脉缓慢注入.使用MRI评价梗死灶的位置、大小、栓塞后不同时间的相对脑血流量.末次MRI检查结束后,大鼠脑组织用4%甲醛固定,作病理检查.结果 共有131只大鼠在血栓注入后脑内形成明确梗死灶,模型成功率为95%,脑梗死仅位于同侧大脑半球占84.7%(111/131),局限于左侧顶叶皮质或(和)左侧基底节的占79.4%(104/131),局灶性脑梗死体积占同侧大脑半球(23.12±6.04)%;对侧大脑半球也同时出现梗死灶占14.5%(19/131).发生局灶性出血11只,大面积出血1只,出血率为9.2%(12/131),均发生在延迟溶栓组.单纯缺血组大鼠,在血栓注入后3、6和9 h的rCBV分别为(34.13±17.55)%、(40.67±25.91)%和(40.72±26.51)%,各组之间rCBV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3 h和6 h,Z=-0.958,P=0.338,3 h比9 h,Z=-1.147,P=0.251).延迟溶栓后成活率高(24 h死亡13只;48 h死亡1只,溶栓后8 d和12 d各死亡1只).结论 改良后的大鼠脑血栓模型是可靠的可重复性的类似于人类大脑中动脉分支栓塞的脑血栓模型,适用于研究延迟溶栓治疗的大鼠脑血栓模型.  相似文献   
22.
视网膜静脉栓塞(RVO)是由多种因素诱发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病。我们自2001年4月~2005年8月,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栓塞52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中药丹参药理作用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丹参药理作用新发展。方法 查阅了近年来的文献,探讨近年来丹参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结果 丹参的成分按其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两大类,丹参能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浆粘度,降低血小板聚集,延长血栓形成时间及促进血栓溶解作用。结论 丹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研究和开发必将促进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
肝纤维化肝窦内皮细胞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损伤后修复性应答。当损肝因素导致肝损伤时,肝内相关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冈子经旁分泌和自分泌的形式激活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致使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导致ECM的生成大于降解,以致ECM过度沉积,从而引起肝窦毛细血管化,促使肝纤维化形成,故HSC的激活是  相似文献   
25.
殷平 《中华综合医学》2002,3(2):128-130
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细胞中新生血管网络系统形成,其决定于在行定微环境中某些血管生成诱导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本主要对血管生成诱导因子,抑制因子及癌基因的表达水平对BTCC新生血管形成调控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26.
27.
孙丹陵  颜敏 《广东医学》2002,23(3):266-267
目的 探讨ACE基因I/D多态性与脑血栓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70例糖尿病合并脑血栓患者(观察组)及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I/D多态性。结果 观察组DD基因型频率为30%,ID等位基因频率为5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1%和47%,D等位基因长191bp,I等位基因长490bp。结论 ACE基因缺失是中国人脑血栓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ACE基因16内含子中一段287bp的插入片段造成I/D多态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Vitapex在年轻恒牙根尖诱导形成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用Vitapex和氢氧化钙作为诱导剂对62例68颗年轻恒牙行根尖诱导术。结果:Vitapex诱导根尖形成的有效率为94.29%,氢氧化钙的有效率为72.73%。结论:Vitapex能更有效地诱导根尖形成。  相似文献   
2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plasma homocysteine (Hcy) level to stroke and genetic factor to elevated plasma Hcy level. METHODS: The plasma Hcy level was measured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ultraviolet detection and the gene polymorphism of N5,N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 was studied with PCR-RFLP assay in 43 patients with cortical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42 healthy control. RESULTS: The plasma Hcy level of the patients (19.3 +/- 6.0 micromol/L)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13.7 +/- 5.4 micromol/L) (t = 4.16, P < 0.001). There are 3 genotypes, C/C, C/T and T/T, about base-variation of MTHFR gene at locus 677. The plasma Hcy level of the subjects with T/T genotyp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ubjects with other genotypes. However, the frequencies of each genotype and allel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s. CONCLUSIONS: The elevated plasma Hcy level is a risk factor for athero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s related to the C-->T mutation at locus 677 of MTHFR gene.  相似文献   
3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jtis,UC)简称溃结,是以结肠粘膜广泛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以腹泻、血便、全身中毒症状为突出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疾病。病情轻重悬殊,多反复发作。患者年龄多为20-40岁,10%为儿童,50岁以上少见,性别无显著差异。近年来随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社会节奏、生活方式的改变,溃结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治愈难度大,复发率较高,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也成为当前中医药界存消化领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现代医学认为本痫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遗传、细菌及病毒感染、精神刺激、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