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894篇
  免费   10139篇
  国内免费   7238篇
耳鼻咽喉   1229篇
儿科学   2098篇
妇产科学   2153篇
基础医学   9173篇
口腔科学   1431篇
临床医学   40315篇
内科学   16710篇
皮肤病学   855篇
神经病学   12441篇
特种医学   119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1篇
外科学   31480篇
综合类   81991篇
预防医学   16319篇
眼科学   2340篇
药学   32873篇
  439篇
中国医学   26333篇
肿瘤学   4938篇
  2024年   1412篇
  2023年   4712篇
  2022年   4201篇
  2021年   5692篇
  2020年   5782篇
  2019年   6117篇
  2018年   2903篇
  2017年   5458篇
  2016年   6406篇
  2015年   7287篇
  2014年   13326篇
  2013年   13280篇
  2012年   17051篇
  2011年   18410篇
  2010年   17283篇
  2009年   16576篇
  2008年   18887篇
  2007年   17132篇
  2006年   15699篇
  2005年   16418篇
  2004年   13759篇
  2003年   12162篇
  2002年   10208篇
  2001年   9089篇
  2000年   6844篇
  1999年   5213篇
  1998年   4598篇
  1997年   4079篇
  1996年   3767篇
  1995年   2981篇
  1994年   2313篇
  1993年   1426篇
  1992年   1140篇
  1991年   1063篇
  1990年   869篇
  1989年   903篇
  1988年   257篇
  1987年   186篇
  1986年   153篇
  1985年   107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目的研究单相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症状发生至股动脉穿刺时间为6~10 h的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与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61例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致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症状发生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均为6~10 h。根据入院时单相CTA检查结果,采用区域软脑膜评分(regional leptomeningeal score,rLMC)将入选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21例)与侧支循环良好组(40例),以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为主要疗效指标,以90 d全因死亡率为主要安全性指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影响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90 d mRS评分、90 d全因死亡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均P <0.05),90 d mRS 0~2分患者占比和入院时Alberta卒中操作早期急性卒中分级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评分均显著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均P <0.05)。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颅内高密度灶发生率和血管再通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年龄、高血压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ASPECTS、rLMC评分均为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6~10 h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 <0.05)。r LMC为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6~10 h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1.352,95%CI:1.110~1.647,P=0.003)。结论对于发病至穿刺时间为6~10 h的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的AIS患者,应用rLMC量表对单相CTA侧支循环结果进行判读能够预测血管内治疗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2.
余韩  瞿航  赵义  潘钰  王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12):1350-1353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核心诊断特征是社会交流障碍以及受限和重复的行为和兴趣,症状常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出现。过去的二十年内,神经成像揭示了许多“社会性”大脑的非典型活动和异常连通性的发现,包括梭状回对面部和凝视的分析、杏仁核的情绪处理、默认模式网络的心智化以及镜像神经元相关区域对他人行为的模仿和理解,但对于社交功能缺陷潜在的神经生理机制还未达成一致。除了方法学上的挑战以及聚焦于单个大脑网络的连通性研究以外,更深层次的问题是ASD的极强异质性。这种不一致的发现,可能是由于诊断标准的变化以及学龄前期的ASD患儿存在非典型的神经发育轨迹,因此,有必要进行孤独症亚型的队列研究和大样本的纵向队列研究。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分析某地区脑囊虫病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生化指标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20年10月海南省中医院确诊的82例脑囊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医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癫痫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脑囊虫病患者临床表现和MRI影像学特点。检测两组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肌酸激酶同工酶B(CK-B)、Ca(2+)、K(2+)、K+、Cl+、Cl-、Na-、Na+离子],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 脑囊虫病患者病理类型主要为脑实质型(85.37%),临床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56.10%)、头痛头晕(46.34%)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体征(17.07%),在农民、农村和养猪人群中较为多见。脑脊液AST、ALT、GGT、TP、ALP、LDH、Ca+离子],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 脑囊虫病患者病理类型主要为脑实质型(85.37%),临床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56.10%)、头痛头晕(46.34%)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体征(17.07%),在农民、农村和养猪人群中较为多见。脑脊液AST、ALT、GGT、TP、ALP、LDH、C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FN-γ和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4、IL-6、IL-10、TNF-α和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RI检测可见脑实质型T1WI显示囊腔呈略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头节与脑实质等信号,略高于囊液,T2WI显示囊腔呈略低于脑脊液的高信号,头节信号略低于囊液;原发性癫痫患者在T1WI和T2WI上病灶组织呈现等信号。结论 脑囊虫病感染与职业、居住环境和是否养猪有关,临床可根据脑脊液生化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和MRI特点进行疾病诊断和病变评估。  相似文献   
94.
朱磊  高峰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7):3051-3053
目的探究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探讨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手术用时、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22.00%)(P0.05),观察组优良率(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效显著,且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手术指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流行性感冒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且流感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2018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加速批准新型的帽依赖性核酸内切酶抑制剂baloxavir marboxil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有流感症状且不超过48 h的急性单纯型流感患者。临床研究显示,baloxavir marboxil对流感有较好的客观缓解率。本文对其药理作用、临床评价、安全性及用法用量等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在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治疗中应用穴位注射联合语言康复训练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康复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患儿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实施穴位注射治疗,比对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后的发育商、语言商和个人-社交商以及治疗后患儿的理解和表达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的发育商的各项评价指标均发生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在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上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以及社会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语言商和个人-社交商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理解水平和表达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治疗中应用穴位注射与语言康复训练可以进一步加快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的恢复,有利于患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并发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者外周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半乳凝集素-3(galectin-3)、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收治的190例HFpEF并发MP感染患者为HFpEF并发MP感染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未并发MP感染的HFpEF患者106例为HFpEF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NT-proBNP、galectin-3、MMP-3水平;比较随访1年后不同预后HFpEF并发MP感染患者NT-proBNP、galectin-3和MMP-3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HFpEF并发MP感染组患者外周血NT-proBNP、galectin-3、MMP-3水平均高于HFpEF未感染组(P<0.05)。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 NT-proBNP、galectin-3、MMP-3联合检测评估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01;年龄≥65岁、住院时间≥14 d、NT-proBNP≥6 091.35 pg/ml、galectin-3≥9.16 ng/ml和MMP-3≥245.53μg/L是HFpEF并发MP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T-proBNP、galectin-3、MMP-3在HFpEF并发MP感染预后不良患者的外周血中均呈高表达,且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于HFpEF并发MP感染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98.
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间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或增殖病变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且术前或术中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合并DME的患者31例(33眼)纳入研究。16例(18眼)术中联合内界膜剥除作为剥膜组,15例(15眼)仅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师主刀完成。术后1、3个月随访时复查OCT,对比观察黄斑中心厚度(CMT)和视力的术后变化情况。随访中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CMT和BCVA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手术前,手术后1、3个月2组间比较LogMAR视力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3,P<0.001)。术后 1个月时剥膜组BCVA高于对照组(t=2.55,P=0.02),但术后3个月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 P=0.42)。手术前,手术后1、3个月CMT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5,P=0.065)。术后1、3个月时,剥膜组的CMT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3;t=3.79,P=0.001)。术后1个月时,剥膜组有效(与术前比CMT减少20%以上)、无效(变化不超过20%)及恶化(增厚超过 20%)的例数分别为8、6、4例,术后3个月时则分别为11、5、2例,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个月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87,P=0.092),术后3个月时剥膜组DME改善有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7,P=0.029)。结论:对于非牵拉性DME,内界膜剥除有助于术后早期DME消退。  相似文献   
99.
基于调控肠道菌群探讨中药防治脑卒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肠道菌群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被称为人体"被遗忘的器官",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例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及多发性硬化等。脑卒中具有高的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肠道菌群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吸收、代谢、血压、血糖、血脂及动脉粥样斑块等因素,进一步影响脑卒中的发病。中医认为脾胃气血流注失度、阴阳盛衰失衡,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化生"风、火、痰、虚、瘀"等病理产物,可致中风的发生。脾胃主腐熟运化水谷,肠道菌群影响饮食的消化吸收,现代研究的肠道菌群功能与中医之脾胃功能失调相关。因此,调整肠道菌群的稳态,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药干预脑卒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否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值得未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苷、白藜芦醇等),中药单方(丹参、红景天等)和中药组方(补阳还五汤、脑心通胶囊、补中益气汤等)防治脑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