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06篇
  免费   1763篇
  国内免费   941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77篇
妇产科学   327篇
基础医学   671篇
口腔科学   87篇
临床医学   2954篇
内科学   1116篇
皮肤病学   304篇
神经病学   92篇
特种医学   4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398篇
综合类   7984篇
预防医学   1530篇
眼科学   105篇
药学   4859篇
  22篇
中国医学   14833篇
肿瘤学   404篇
  2024年   234篇
  2023年   776篇
  2022年   694篇
  2021年   861篇
  2020年   779篇
  2019年   847篇
  2018年   429篇
  2017年   845篇
  2016年   859篇
  2015年   989篇
  2014年   1764篇
  2013年   1601篇
  2012年   2104篇
  2011年   2284篇
  2010年   2038篇
  2009年   1842篇
  2008年   1971篇
  2007年   1821篇
  2006年   1665篇
  2005年   1636篇
  2004年   1545篇
  2003年   1554篇
  2002年   1344篇
  2001年   1220篇
  2000年   950篇
  1999年   773篇
  1998年   690篇
  1997年   605篇
  1996年   654篇
  1995年   498篇
  1994年   361篇
  1993年   259篇
  1992年   249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目的探讨加减大黄廑虫丸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法检测加减大黄磨虫丸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MTS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加减大黄磨虫丸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ECV-504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浓度的加减大黄廑虫丸对ECV-304细胞移行的影响;Matrige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加减大黄磨虫丸对ECV-304细胞内皮管腔形成的影响。结果加减大黄磨虫丸中、低浓度组能够抑制鸡胚CAM血管生成;MTS比色法显示,0.05—0.20g/ml浓度的加减大黄鹰虫丸对VEGF诱导的ECV-304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而更低和更高浓度的加减大黄廑虫丸则无抑制作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加减大黄廑虫丸浓度为0、12.5、25.0和50.0mg/ml时ECV-504细胞移行数分别为208.67±17.16、132.67±16.50、78.33±13.50和18.67±6.66;Matrigel实验显示,加减大黄磨虫丸浓度为0、12.5、25.0和50.0mg/ml时ECV-304细胞内皮管腔形成数分别为25.67±1.53、22.33±1.53、16.33±2.52和2.33±1.53,可见抑制细胞移行和管腔形成的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结论加减大黄廑虫丸具有明显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解毒消u饮和扶正抑瘤方对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细胞凋亡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种瘤并灌胃解毒消瘢饮和扶正抑瘤方组(中药组),种瘤并灌胃生理盐水组(模型组),不接种移植瘤组(空白组),分段给药4周后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免疫功能及肿瘤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坏死率。结果模型组CD3^+、CD3^+CD4^+细胞较空白组显著下降(P〈0.05),中药组CD3^+、CD3^+CD4^+细胞较模型组显著增多(P〈0.05),各组间CD8^+、CD^4+/CD8^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肿瘤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坏死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解毒消瘕饮和扶正抑瘤方的联合用药能提高移植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诱导移植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制备银杏内酯B(GB)柔性纳米脂质体,并对其体外透皮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银杏内酯B柔性纳米脂质体,并对其形态及粒径大小进行分析;采用改良的 Franz 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比较银杏内酯B醇溶液、银杏内酯B柔性纳米脂质体及普通银杏内酯B纳米脂质体的经皮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结果:此方法制得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89.52±1.76)%,平均粒径为(208.3±25.49) nm,Zata电位为-49.2 mV。柔性纳米脂质体8 h的累积透过量为189.97 μg·cm-2,8 h的渗透速率为23.75 μg·cm-2·h-1。结论:柔性纳米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良好,可显著促进银杏内酯B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94.
黄水疮是儿童好发于夏秋季节的一种常见病,因水疱内含黄水而得名。又因水疱可能转变为脓疱,疱破渗液似脓,故西医称为“脓疱疮”,中医又名“滴脓疮”。本病西医治疗无特殊疗效,中医治疗有其特长。近5a来,笔者采用自拟愈消黄水散外治黄水疮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西药稀露液(消疣)及自拟“消疣灵”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病灶局部用0.1%的新洁尔灭清洁后,用稀露液(消疣)药水适量涂在疣体表面上,并同时给予自拟的“消疣灵”外用。结果:痊愈15例,1例在疣体脱落3个月后复发,再一疗程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2例无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A,抗HPV的作用力强,对疣体的完全脱落效果明显,能迅速地清除体内的HPV。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乳腺囊性增生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女男的差别以及中医药的治疗效率.方法 取2007年1~8月146例患者(除外其他乳腺病),采用单盲法进行分析.结果 (1)其发病原因、年龄、内分泌的改变、情志的影响与古今文献的所载基本相符.(2)在食物污染的情况下有特异性.结论 冲任脉(内分泌)失调、情志抑郁、食物污染均为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发病因素;中医药治疗有很好的效率.  相似文献   
97.
朱红军 《四川中医》2009,(12):101-102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消痤霜外用治疗面部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自拟中药消痤霜进行外用,2个月为1个疗程判断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7.41%。结论:中药消痤霜外用治疗面部痤疮疗效比较好,无不良反应且经济实惠,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血红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分组:对照组、损伤组、血红素组。观察各组细胞在光、电镜下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在光镜下,血红素组细胞的生长状态明显优于损伤组;在电镜下,损伤组细胞核固缩,而血红素组细胞核幼稚,核仁明显。结论 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血红素对过氧化氢所造成的氧化应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
赵延玲 《中医研究》2003,16(3):36-37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可伴有关节外系统性损害 ,为常见的风湿病之一 ,在我国患病率约为 0 32~0 38% [1] 。本病病因未明 ,发病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至今西医尚缺乏根本的治愈方法。笔者自 1991年 3月~ 2 0 0 2年 3月用自拟痹痛消治疗本病 86例 ,收效颇佳 ,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86例病人中 ,男 2 4例 ,女 6 2例 ;年龄 2 0~ 2 9岁2 0例 ,30~ 39岁 30例 ,4 0~ 4 9岁 36例 ;病程 1年以下者 5 0例 ,1~ 6年者 2 0例 ,6年以上者 16例 ;其患病部位为双手掌指关节者 5 1例 ,脚趾间关节者 30例 ,伴有…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