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4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19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30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90篇
内科学   488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634篇
综合类   2299篇
预防医学   294篇
药学   881篇
  11篇
中国医学   351篇
肿瘤学   21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510篇
  2008年   509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438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及肠系膜脂肪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2001年收治的18例原发性腹膜后及肠系膜脂肪肉瘤病人经手术治疗27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 脂肪肉瘤占同期经手术探查的原发性腹膜后及肠系膜实体瘤的31.6%(18/57);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增大的腹部包块与消化道症状:病理类型以高分化型多见(13/18);首诊后16例获得临床根治性切除,6例复发性脂肪肉瘤病人,共接受15次手术;全组合并单侧肾切除6例,部分结肠切除4例,部分空肠切除和胃大部切除各1例;肠系膜脂肪肉瘤手术多采用完整切除术(8/10)。结论 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必要时可行联合脏器切除术,但不应强求根治;为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对多发肿瘤不能完整切除者应积极实施姑息性减瘤术,多次复发者有条件可多次手术;采用完整切除术、尽量避免肠切除治疗对多发性及复发性肠系膜脂肪肉瘤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2.
魏晔 《临床外科杂志》2003,11(3):148-148
患者,男性,32岁。因上腹部间断性疼痛并发现脐上部包块1周入院。B超、CT检查提示“肠系膜平滑肌瘤”。入院体检:脐上部包块4cm×4cm,质中,  相似文献   
83.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本文收集了2001年9月至2002年3月临床与超声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41例小儿患者,旨在探讨经腹壁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及应用。1 资料与方法 本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2.5岁~7岁36例,8~11岁5例,平均5.3岁。均有脐周腹痛史,腹痛时间1/2d~1月。10例伴发热,8例伴呕吐。31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类增高。26例起病前有明显上呼吸道感染史。体查;脐周均有压痛,10例合并右下腹压病。所有病例均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采用Siemens Prima型超声仪及Im-age Point Hx型彩超仪(19例行彩超检查),线阵探头,频率5~10MHz。取仰卧位,将探头置于腹壁反复多切面扫查,观察肠系膜有无增厚,其上有无肿大淋巴结,并记录有无腹水、肠管扩张、肠腔积液及脐周气体反射是否增强等。  相似文献   
84.
对肝脏占位病变病人行肝动脉造影检查时,我们发现少数人的肝动脉起始异位.它不是按正常来源于腹腔动脉干,而是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或其他器官的动脉.这类人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胆总管、肝动脉、门静脉的位置排列也必然会发生改变.2001至2002年度,在我们收治的肝外胆管癌中,有5例在手术中发现肝动脉异位跨压胆总管,而其跨压的部位,恰好在胆总管癌肿及狭窄处.术中对其肝动脉起源未能探究.本组均为老年病人,其与生俱来的肝动脉搏动性长期压迫与胆管癌发生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见表1.  相似文献   
85.
肠系膜淋巴管瘤(附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6.
原发性肠系膜软组织肿瘤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4月—74岁。良性11例,恶性30例,良性组淋巴管瘤占36.3%,恶性组平滑肌肉瘤占60%。肿瘤好发于小肠系膜及其根部。  相似文献   
87.
1 病历介绍 患,男,59岁。因腹痛、腹胀、呕吐、无排便排气5d腹痛加重2d入院。既往6个月前曾因患门静脉高压症、脾亢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术中发现门静脉壁厚,考虑门静脉炎。本次住院后第2天,患胃肠减压液呈咖啡色样胃液,解褐色大便,最约200ml。查体:血压120/65mmHg,贫血貌,腹部中度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可见横行手术瘢痕长约20cm,全腹压痛,无明显肌紧张,左中外侧腹部可触及胀大的肠袢,肠呜青消失,腹水征阳性,腹穿抽出虹性渗液。腹平片示:左中卜腹可见数个密度减低区。  相似文献   
88.
STUART  V.  BRAUN  DOUGLAS  M.  HEDDEN  ANDREW  W.  HOWARD  朱泽章 《骨科动态》2007,3(1):28-32
背景: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脊柱畸形矫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对此并发症易发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患者的身高和体重方面。迄今为止,未见对脊柱侧凸患者的畸形严重程度、侧凸类型、侧凸纠正率与术后并发SMAS相关性的研究报告,而且所有文献中对SMAS的研究均缺乏对照组资料。本研究探讨脊柱畸形的纠正率与术后并发SMAS的相关性。我们的假设是畸形纠正率越高,术后并发SMAS的风险越大。 方法:这是一项历时5年的病例对照性研究。主要评估指标为SMAS的发生。预测变量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术前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脊柱畸形参数,包括弧度大小、Lenke弯度分型和畸形纠正率;手术方面包括手术入路、估计手术失血量和有无术中低血压。 结果:364例行脊柱畸形矫形手术的患者中,17例术后发生SMAS。从行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但未发生SMAS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4例作为对照组。SMAS组中,8例行分期手术(对照组仅1例,P〈0.001),9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SMAS组中,7例同时行胸廓成形术(对照组仅2例,P〈0.001)。SMAS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SMAS组患者身高更矮(平均为7.1cm,P=0.03),体重更轻(平均为11.5kg,P=0.001),体重指数更小(P=0.003);凸侧侧屈片上胸弯残留的度数较大[平均高12°(SMAS组为45°,对照组为33°),P=0.015],胸弯的纠正率较低(平均低11%,P=0.025),腰弯顶椎偏移更明显(88%的SMAS患者的Lenke腰弯矫正指数是B或C而不是A,而对照组为61%,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各可靠预测因素的优势比:分期手术次数(优势比,31.0)、腰弯矫正指数(优势比,9.06)、体重指数(优势比,7.75)和胸弯的僵硬性(优势比,6.67),可作为SMAS发生的最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结论:术前找出并发SMAS的危险因素,并尽可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以减少脊柱畸形矫形术后SMAS的发生。 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旦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89.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伴左肱动脉血栓的经导管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40岁。车祸伤致头部、腹部疼痛3h急诊入院,体检:血压18/10kPa,心率98次/min.左上腹压痛.无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B超提示:脾包膜下血肿。经保守治疗无效于入院第2天行脾切除术。于术后18、20h.患者排出黑色水样便,约50ml。术后22h突感腹部剧烈疼痛、腹胀、呼吸困难,肌注哌替啶无效。心率130次/min,血压测不出,面色苍白,腹膨隆.全腹部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  相似文献   
90.
患者 女,57岁。发现腹部肿物4个月,约卵黄大小,无发热、黄疸、无腹痛、腹胀,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便症状,未治疗。肿物呈渐进性肿大,现有拳头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