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46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58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步焕 《中国骨伤》1998,11(4):42-42
作者自1993~1997年,以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外伤综合征4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48例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14~56岁;就诊时间:伤后7~180天。临床表现:头痛眩晕,泛泛欲吐,健忘多梦,心神不宁,精神痿靡,四肢疲倦无力及性情改变等症状。舌质紫暗,苔薄黄,脉沉涩。治疗方法1.基本方:葛根15g,丹参15g,白茫5g,川芎5g,石决明30g,天麻12g,黄芪15g,党参20g,元胡6g。2.用法:每日一剂,每剂煎二次,早晚各服一次,可根据患者年龄大小及体质强弱,适当增减药量,并按辨证分型及随症加减:(1)瘀血内阻型:治直活…  相似文献   
62.
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0例,年龄31~62岁。病程最短一年半,最长12年。全部病例均有三叉神经分枝范围内反复发作之短暂剧烈疼痛,无感觉缺失等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表现。其中单纯瘀血阻络型7例,证见舌质暗红、边尖有瘀点或舌下静脉紫暗,脉弦或沉涩,疼痛有固定触发点或夜间发作,胸闷喜忘,经前腹痛,经色紫暗有块;肝阳上亢型4例,证见平素头胀眩晕、耳鸣目涩、舌红少津、脉弦劲(若急躁易  相似文献   
63.
综述了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病因病机,高血压与情绪、盐敏感性及体重的关系,且从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血压、心脏舒缩功能、胰岛素抵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表达多方面探讨病理基础和客观化指标。对中药、中成药及耳尖放血等疗法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概括。指出应深入研究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发病机理,探讨发病规律,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等不同水平对该证型的实质进行前瞻性、深层次的研究,使其诊断客观化、标准化;分析中药和针灸降低血压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筛选有效方剂或中药单体成分。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肝阳上亢证大鼠与正常大鼠下丘脑组织的双向凝胶蛋白图谱,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左甲状腺素钠(L-T4)和附子汤灌胃造成甲亢肝阳上亢证模型,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模型组与正常组中下丘脑的差异蛋白质,结合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两组蛋白斑点总体分布相似,主要分布在等电点pI 3~8,分子量Mr 14.4~75kD;分析发现,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有18个蛋白质上调和24个蛋白质下调,进一步质谱鉴定,其中7个蛋白质分别为NSFL1辅助因子、硫氧还蛋白、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同工酶L1、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基水解酶IB—γ亚单位、谷氨酸脱氢酶前体、二氢嘧啶酶相关蛋白2和微管蛋白。结论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有18个蛋白质点上调,有24个蛋白质点下调,经质谱鉴定了其中部分蛋白质.蛋白质的变化可能与甲亢肝阳上亢证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5.
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即时镇痛效应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电针与药物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效应差异。方法:采用3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分别给予电针太阳穴和口服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头痛强度评分、头痛缓解度和缓解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针刺或服药1次后,头痛强度的VAS评分呈动态降低趋势,治疗组治疗后3~4小时头痛强度评分达最低值,且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持续时间分别为(388.6±430.1)分钟和(163.3±182.3)分钟,治疗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缓解率分别为80.1%、76.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具有肯定的即时镇痛效应,其在效应的维持上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6.
陈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326-2328
目的观察夏芩颗粒对高血压大鼠肝阳上亢症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噪音刺激结合光照的复合刺激法进行造模,观察夏芩颗粒对大鼠外观性情、收缩压、心率、血浆AngⅡ、儿茶酚胺(NE、E)和皮质醇的影响。结果夏芩颗粒具有明显改善大鼠外观性情的作用,并且具有降压、减缓心率等作用,使模型鼠的血浆AngⅡ、儿茶酚胺(NE、E)和皮质醇含量降低。结论夏芩颗粒对大鼠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2月-2007年4月治疗高血压痛肝阳上亢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倍他乐克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天麻钩藤饮与知柏地黄丸,各观察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2.78%,对照组的显效率为41.18%,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论是血压改善情况,还是中医临床证候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故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8.
阳春三月,气候日渐转暖,很多人会感到困倦、疲乏、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还有人出现失眠、头晕、工作精力不集中等现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春困是亚健康的一种信号,提示身体出现了肺阴虚、肺燥热、湿痰、肝阳上亢、肾阴虚等不良信号。传统医学认为,解决春困的关键是要补充阳气。多吃些健脾的食物,如大枣和山药。南瓜、土豆、白薯、芋头,都是补脾的。少吃辛辣、煎炸烤食品以及酒类、火锅等热性食物。韭菜偏温,补阳,阳气虚的人,容易犯困犯懒、不想动的人,可多吃些韭菜。  相似文献   
69.
临证治验2则     
慢性前列腺炎,辨证脾肾两虚、阴寒内盛、病久入络、肾络瘀阻。治宜温肾健脾、行气化瘀通络。视神经萎缩,辨证肝肾阴虚、心肝之火上炎、肝阳上亢、目络瘀阻。治宜:滋阴泻火、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二则病案,辨证准确,用药精当,顽疾皆治愈,未见不良反应,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0.
1方法验方“复方吴茱萸软膏”由吴茱萸、黄连、大黄、制南星组成。取上述四味药物等量同煎2次、取汁浓缩至稠厚状液体,按1∶1∶15比例加入熔化的凡士林、羊毛脂中进行搅拌混合(即:稠膏1,凡士林1,羊毛脂15),若有水珠出现,再加入适量羊毛脂搅拌冷却至稠膏,备用。临床前热水泡脚,不断添加热水(或热浴)至脚部红热,拭干后用该软膏反复揉擦踊泉穴,使药膏充分吸收。晨起及午时依次。2典型病例吴某,男,50岁,干部,1988年5月8日初诊。患者自述有高血压病史2年,近复感不适,症见头晕、目赤心烦伴口渴思饮、手脚心热、大便干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