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0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386篇
内科学   95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78篇
综合类   597篇
预防医学   9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4篇
  2篇
中国医学   160篇
肿瘤学   10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潘学东  傅林平  蔡敬泽 《新中医》2021,53(19):110-113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联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 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的疗效。方法:将136 例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 例。对照组给予PPH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症状总积分变化、肛管直肠测压变化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 组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周,2 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术前下降,观察组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 组肛管收缩压、肛管静息压、最大耐受容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周,2 组肛管收缩压、肛管静息压、最大耐受容量均较术前升高,观察组肛管收缩压、肛管静息压、最大耐受容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47%,低于对照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2.94%,低于对照组1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联合PPH 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可促进症状恢复,增强治疗效果,改善肛管直肠压力,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92.
直肠肛管损伤1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肠肛管位于消化道末端,紧贴盆腔骶骨凹,有骨盆保护,故损伤机会较少。一旦损伤,局部污染较重,感染易扩散到直肠周围间隙,重者危险生命,后期还可引起肛门狭窄、大便失禁及瘘等并发症。本院1993年6月~2001年8月收治肛管直肠损伤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评价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手缝吻合术(HIPA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9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开腹和腹腔镜辅助手术行HIPAA.末次手术后3个月和1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依据24h和夜间排便次数、Bristol粪便分类表和Kirwan分级评价贮袋肛门功能.依据克利夫兰生命质量表评价生命质量;依据贮袋炎活动指数诊断贮袋炎.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4月.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91例患者中有180例行开腹手术,11例行腹腔镜手术.175例行二期手术,9例行一期手术,7例行三期手术.181例采用J型贮袋,9例采用H型贮袋,1例采用W型贮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早期8例患者腹腔感染,7例切口感染,应用抗生素后治愈.术后1~2周发生贮袋吻合口出血4例,吻合口漏4例,给予止血处理后治愈.6例患者术后出现高位肠梗阻,经对应处理后缓解.8例患者发生贮袋炎,经饮食调节或抗生素治疗后缓解.2例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年.术后贮袋肛门功能不断改善,术后3个月24 h和夜间排便次数、Bristol粪便分类和Kirwan分级分别为(6.5±2.8)次,(2.9±1.5)次,Ⅳ类86例、Ⅴ类89例、Ⅵ类16例,Ⅰ级160例、Ⅱ级19例、Ⅲ级12例;术后12个月分别为(3.7±1.4)次,(1.3±0.5)次,Ⅳ类107例、Ⅴ类76例、Ⅵ类8例,Ⅰ级177、Ⅱ级8例、Ⅲ级6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6,3.98,x2=7.76,29.27,P<0.05).克利夫兰生命质量表评分:术前为(0.37±0.19)分,术后3个月为(0.67±0.16)分,术后12个月为(0.82±0.13)分,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11,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和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9,10.06,P<0.05);术后12?  相似文献   
94.
本科2011年1-12月,采用微创切口及硬化剂钳下注射联合翼状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9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18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采用微创切口及硬化剂钳下注射联合翼状缝合术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式。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排便技术训练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肛管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3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干预措施。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排便技术训练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肛管直肠压力、直肠感觉功能及排便基本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肛管静息压、肛门最大收缩压、用力排便时直肠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直肠初始便意感觉容量、排便窘迫容量及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便秘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便技术训练方案在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直肠肛管受损程度,并促进正常排便,减轻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96.
97.
1992-2004年,我院采用直肠肛管纵切心形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56例,术后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手术中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肛管直肠测压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新国  郭宗远 《山东医药》2003,43(21):20-21
小儿排便异常十分常见 ,但其病因较为复杂 ,以功能性便秘多见 ,器质性便秘则包括先天性或后天性肛门狭窄、内分泌疾病、脊柱病变、结缔组织病、神经肌肉病变等。而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 NHD)也是排便障碍的原因之一。如何从便秘患儿中筛选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减少误诊误治 ,非常重要。为此 ,1 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2月 ,我们对 30例便秘患儿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 ,以评价肛管直肠测压对 NHD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同期 30例便秘患儿中 ,男 2 3例 ,女7例 ;生后 1 0~ 30天 ,均为足月新生儿。…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3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10~30次,观察治疗前后排便情况,进行直肠肛管测压及结肠传输试验并作对比分析。结果:30例中有效23例,钡条排出率由治疗前的平均18.53%增至61.7l%(P<0.05),肛门一直肠抑制反射、直肠感觉阈值及直肠最大耐受阈值下降(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各种类型的功能性便秘,可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0.
正1病例患者女,38岁,因"反复肛周包块疼痛伴流脓水5年"入院。5年前,患者月经期间出现肛周包块肿大,疼痛,月经后包块缩小,但疼痛无明显缓解。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期间可伴包块破溃、流脓血水。曾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均被诊断为"肛瘘",于2年前行肛瘘切除术,术中切除组织未送病检。术后患者仍反复出现经期肛周包块疼痛伴流脓血水。我院专科检查:膀胱截石位,肛门2点位距肛缘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