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36篇
  免费   3549篇
  国内免费   2090篇
耳鼻咽喉   127篇
儿科学   813篇
妇产科学   780篇
基础医学   2025篇
口腔科学   486篇
临床医学   9838篇
内科学   5174篇
皮肤病学   367篇
神经病学   813篇
特种医学   19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篇
外科学   3366篇
综合类   19218篇
预防医学   9579篇
眼科学   370篇
药学   11085篇
  77篇
中国医学   4928篇
肿瘤学   1222篇
  2024年   428篇
  2023年   1472篇
  2022年   1372篇
  2021年   1869篇
  2020年   1807篇
  2019年   1972篇
  2018年   916篇
  2017年   1601篇
  2016年   1794篇
  2015年   2225篇
  2014年   3274篇
  2013年   3236篇
  2012年   4312篇
  2011年   4301篇
  2010年   3867篇
  2009年   3493篇
  2008年   5571篇
  2007年   4305篇
  2006年   3136篇
  2005年   4237篇
  2004年   2761篇
  2003年   2163篇
  2002年   1697篇
  2001年   1550篇
  2000年   1267篇
  1999年   1029篇
  1998年   942篇
  1997年   852篇
  1996年   839篇
  1995年   729篇
  1994年   800篇
  1993年   582篇
  1992年   479篇
  1991年   363篇
  1990年   311篇
  1989年   274篇
  1988年   142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目的 运用Meta分析了解HIV感染者巨细胞病毒(CMV)血症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系统检索2011-2020年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关于HIV感染者CMV血症现患率的文献,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总样本量为5 076例。Meta随机效应模型显示,HIV感染者CMV血症合并现患率为26.2%(95%CI:16.8%~35.6%,I2=99%);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结果显示,不同研究间异质性来源可能为:研究样本中>30岁人群比例、同性性传播比例、HIV病毒载量>104拷贝数/ml比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比例。结论 HIV感染者CMV血症现患率较高,现患CMV血症可能与HIV感染者的年龄、HIV感染途径、艾滋病病程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2017-2018年台州市新报告且未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HIV/AIDS血浆巨细胞病毒血症现患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台州市新报告且未接受ART的成年HIV/AIDS血浆样本,提取核酸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巨细胞病毒DNA水平,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612例HIV/AIDS中,男性480例(78.4%),年龄>60岁125例(20.4%),同性性传播者177例(28.9%),异性性传播者430例(70.3%)。巨细胞病毒血症现患率为13.4%(82/6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200个/μl者现患巨细胞病毒血症的风险显著高于CD4>500个/μl者(OR=5.10,95%CI:1.74~14.96,P=0.003);82例现患巨细胞病毒血症者的血浆巨细胞病毒DNA载量(log10)中位数为1.57(P25,P75:1.04,2.13),CD4≤200个/μl者的巨细胞病毒载量最高(P<0.01)。结论2017-2018年台州市新报告未接受ART的HIV/AIDS中,巨细胞病毒血症现患率与免疫缺陷状态显著关联,巨细胞病毒血症对HIV/AIDS病程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间歇训练与持续训练对改善大学生心肺适能的效果,为大学生健康促进提供干预方法的证据支持。  方法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 Direct、Scopus、the Cochrane Library和CNKI等数据库中建库至2020年4月1日关于传统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重复冲刺训练(repeated-sprint training, RST)及短跑间歇训练(sprint-interval training, SIT)干预久坐不运动大学生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偏倚风险的评估,采用Stata 16.0软件依次进行传统Meta分析及网状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728名样本;Meta分析显示HIIT(SMD=0.35,95%CI=0.10~0.60,P < 0.05), SIT(SMD=0.38,95%CI=0.05~0.70,P < 0.05)在提高VO2max指标上优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MICT)、RST(SMD=-0.08,95%CI=-0.41~0.25,P>0.05)对比MI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IT(SMD=0.40,95%CI=0.08~0.72,P < 0.05)、SIT(SMD=0.35,95%CI=0.03~0.67,P < 0.05)提高VO2max指标方面优于RST,HIIT与SIT(SMD=0.05,95%CI=-0.25~0.36,P>0.0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种训练方式提高VO2max指标的效果大小可能性排序为HIIT与SIT高于RST及MICT,且HIIT高于SIT,RST高于MICT。  结论  高强度间歇训练改善VO2max的效果整体优于MICT,且采用HIIT进行训练可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4.
夏聪聪  张燕 《中国校医》2021,35(4):266-269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工具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通过逐步开展现况调查、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等程序对上海市某三甲专科医院ICU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观察PDCA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PDCA循环之后,ICU医生的手卫生依从率从实施前的42.3%提升到70.9%(χ2=28.3,P<0.001),护士从56.0%提升到75.6%(χ2=21.0,P<0.00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本研究探讨了一种由医生、护士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个案干预模式,用以缩短从确诊HIV感染到开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时间,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ART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北京佑安医院确诊的HIV/AIDS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诊疗程序。2015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的HIV/AIDS患者作为干预组,接受“三位一体”个案干预模式。比较2组ART启动时间及治疗依从性的差别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4906例,对照组1549例,干预组3357例。干预组从确诊到接受ART的中位时间为35 d,远少于对照组的56 d(Z=-10.087,P=0.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有更好的治疗依从性(89.2% vs. 95.3%,P=0.000)。 ART启动时间与个案干预模式的实施存在线性关系,且呈负相关。结论 接受“三位一体”个案干预模式的HIV/AIDS患者能更快的启动ART,有更好的治疗依从性和队列保持率,可以在全国实施HIV个案干预模式,减轻AIDS负担。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了解南宁市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8—2019年间南宁市报告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处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9年南宁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104起,每年3—6月和9—10月是疫情高发期,城区报告疫情起数较多,占61.54%,但县区罹患率较高,为4.56%,91.35%的暴发疫情发生在托幼机构,病例以3~4岁儿童为主,占65.33%,病原体以EV71和Cox A16为主,分别占42.86%和32.47%。62.50%疫情为疾控机构通过疫情网检测发现,疫情发现时长中位数为12 d,疫情流行时长中位数为12 d,疫情罹患率中位数为4.93%。结论 近3年南宁市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报告起数有下降趋势,托幼机构一直是手足口病暴发疫情重点场所。落实托幼机构保健医生的配备,加强托幼机构尤其是民办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实现早发现早处置早停课,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了解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2019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菌株,采用自动化仪器法、纸片扩散法和E-试验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3年我院临床分离非重复菌共467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58株(32.9%),革兰阴性菌3141株(67.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Methicillin-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MRCNS)检出率分别为16.2%(96/592),56.5%(245/434),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葡萄球菌株。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 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8.2%(567/1177)和16.6%(140/841),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CRE)的检出率为0.8%(19/2411)。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希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总体低于0.8%(19/2411)。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高于60.0%。结论 该院临床常见菌的耐药性仍然比较严峻,进行细菌耐药监测有助于及时了解本院耐药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监测2019年包头市11所三级医院所有临床分离菌株的构成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科室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上述医院的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全自动药敏仪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8年版 M - 100标准判读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2019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9年共收集上述医院非重复临床分离菌8 43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 278株,占比27.0%,革兰阴性菌6 152株,占比73.0%。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检出率分别为65.5%和12.8%,未检出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菌株。粪肠球菌(EFA)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屎肠球菌(EFM),EFA中检出2株利奈唑胺耐药菌株,EFM中检出1株替考拉宁耐药菌株、2株万古霉素耐药菌株。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CO)和ESBLs(+)克雷伯菌属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46.0%和16.8%。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CREC)和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 的检出率分别为0.5%和1.1%,CREC对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100%,远高于CRKP的29.4%。结论 本地区ECO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应继续做好耐药监测工作,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预防耐药菌的产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了解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总体水平,为采取相应的放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9年1—12月504名资料完整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为放射组,以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拟从事放射工作的105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培养法测定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放射组微核率高于对照组(P < 0.001);女性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高于男性(P < 0.01);不同年龄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年龄41~50岁的微核率高于21~30岁(P < 0.05);不同工龄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21~30年的微核率高于0~10年(P < 0.05);不同工种间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放射治疗岗位人员的微核率较其他岗位最高;不同级别的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中,市级医院最高,其中省级医院与企业(P < 0.05)、市级医院之间(P < 0.01)的微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高于非接触人员,女性的微核率高于男性,放射治疗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较高,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放射防护与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不育症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EMS合并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绝经症状(Kupperman)评分、盆腔疼痛程度(VAS)评分、血清学指标以及1年内复发率和妊娠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67.5%),Kupperman(5.80±2.11分)、VAS评分(1.59±0.22分),低于对照组(8.52±3.84分、2.04±0.51分),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人附睾蛋白、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1年复发率(5.0%)低于对照组(25.0%),1年受孕率(45.0%)高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EMS合并不育症疗效显著,可缓解临床症状和疼痛程度,改善性激素水平,降低复发率,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