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利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研究组织激肽释放酶(TK)和缓激肽(BK)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冠状动脉结扎后1周,纯化的TK及BK连续皮下渗透给药4周,5周后处死动物。导管法检测各组动物的心功能,天狼红染色检测胶原的沉积,银染法测量心肌细胞的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Ⅰ、Ⅲ型胶原,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1、Smad 2和phosph-Smad 2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物的含量。结果TK及BK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对梗死面积无影响。治疗组胶原的沉积明显减少,细胞肥大减轻,TGF-β1、Smad的表达和磷酸化减少,NO的合成增加,过氧化物蓄积减轻。结论TK及BK对心肌梗死后的心力衰竭有治疗作用,抑制TGF-β1活化及过氧化物形成是主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通过海马注射缓激肽复制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原纤维变性大鼠模型。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注射技术向海马注射缓激肽 (bradykinin ,BK) ,在整体水平上调钙 /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Ⅱ (CaMK Ⅱ )活性 ;电跳台法测试大鼠学习与记忆状况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au蛋白质磷酸化状况。结果 注射BK模型鼠组海马区特定位点磷酸化的tau(12E8、M4和PHF 1)其显色均强于对照组 ,模型组鼠特定位点未磷酸化的tau(tau 1)显色弱于对照组 ,并导致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BK模型鼠与对照鼠出现错误次数分别为 8.3± 2 .5和 6 .9± 3.1(P <0 .0 5 ) ,受电击时间为 (73 .6± 2 5 .1)s和(35 .8± 2 3.7)s(P <0 .0 1)。结论 BK可在整体水平造成骨架蛋白tau的过度磷酸化和大鼠学习与记忆功能障碍。为复制具有AD行为及病理特征的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3.
刘霞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6,20(6):653-654,657
目的:观察缓激肽(BK)对大鼠肾系膜细胞增殖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应用Westernblotting观察肾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缓激肽促进肾系膜细胞增殖,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缓激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皆显著增加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并具有协同效应。结论:缓激肽可能直接促进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从而加重对肾小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4.
缓激肽对缺血预适应兔心肌延迟相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预适应 (IP)的心肌保护作用分为早期相和延期相两个阶段。早期相保护作用于缺血预适应后即刻出现 ,1~ 3h逐渐消失 ;延迟相保护作用于缺血预适应后十几小时出现 ,2 4h达高峰 ,持续 72~ 96h。延迟相缺血预适应机制不明。目前认为蛋白激酶C(PKC)可能介导了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1〕。本文研究了缓激肽 (BK)———一种PKC激动剂〔2〕是否参与了IP的延迟性保护作用 ,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与模型 健康新西兰兔 40只 ,雌雄不限 ,体重 2 .5~ 3 .0kg。戊巴比妥钠 ( 3 0mg/kg)经耳缘静脉麻…  相似文献   
105.
<正>糖尿病性血管病变(diabetic angiopathies,DA)是指因糖尿病引起的大、中、小动脉狭窄或闭塞,由此导致靶器官或组织的缺血性病变。DA作为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糖尿病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肾病、视网膜病及外周血管病为主要表现。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allikrein-kinin system,KKS)是广泛存在于组织和血液中的血管活性调节系统,参与扩张血管、改善微循  相似文献   
10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临床常用的心血管药物,通过对其发展历史、作用机制、结构特点及药理作用的介绍.探讨其在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肾脏、防治糖尿病及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报道缓激肽(BK)对兔顿抑心肌功能的作用。结果显示:结扎兔冠脉左室支15min,再灌注30min,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进行性下降;结扎前左室内灌注生理盐水对顿抑心肌功能无明显影响;结扎前左室内灌注缓激肽后,再灌注30min时左室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缓激肽对兔顿抑心肌的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缓激肽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尽论述缓激肽在扩张血管、调节血压、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心肌缺血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并阐述高血压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缓激肽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在兔胸主动脉环模型上观察了二苯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对乙酰胆碱(ACh)诱导的血管内在依赖性舒张(EDR)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0.25μmol·L-1DPPH与血管环孵育10min,显著抑制了ACh诱导的血管EDR反应。此种抑制作用为可逆性。拉米普利和缓激肽能显著保护DPPH损伤的血管EDR反应。用DPPH建立自由基损伤模型的方法具有简单、方便、可靠、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0.
巯甲丙脯酸在非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巯甲丙脯酸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其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 ,在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同时 ,一些新的用途逐渐被发现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巯甲丙脯酸近年来在非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情况简介如下1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  魏明华等[1 ] 应用巯甲丙脯酸治疗 11例甲亢患者 ,起始剂量为 12 .5~ 2 5mg/d ,若无不良反应 ,3~ 7d后加量至 5 0~75mg/d,临床症状改善后复查T3、T4 ,T3、T4 正常后逐渐减量 ,2个月后维持 2 5mg/d ,其中 9例患者在用药 2周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2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治疗后T3、T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