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3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76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186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调查国内医院对眼科诊断用接触镜的消毒现状,评估其消毒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10所医院进行调查,发现氯霉素滴眼液冲洗、75%乙醇搽拭和0.05%的二氯异氰尿酸钠( NaDCC)浸泡是目前我国临床最常用的眼科诊断用接触镜消毒方法。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眼科检查用接触镜,用上述三种消毒剂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消毒:1)擦拭;2)浸泡消毒5min;3)浸泡消毒10min,n=9.然后镜面采样,对细菌群落培养并计数以评估细菌量,观察消毒效果。同时评估消毒后镜头的清晰度。结果:细菌负荷量为1×108/mL×50μL/镜头等于5×106/镜头。 NaDCC或乙醇消毒显著降低了细菌量;擦拭消毒时,75%的乙醇和NaDCC的消毒效果与氯霉素滴眼液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不能达到临床消毒要求,仍然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浸泡消毒效果与时间正相关,75%的乙醇和NaDCC浸泡10 min最有效,能完全达到临床消毒要求,氯霉素滴眼液浸泡10 min仍然不能达到临床要求。但乙醇会影响镜头的清晰度。结论:NaDCC浸泡消毒10 min 或更长时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眼科诊断用接触镜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52.
绿脓杆菌菌毛制剂(佰安)免疫效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绿脓杆菌菌毛制剂(佰安)对机体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佰安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的影响以及佰安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结果 佰安在体外对CD11c^ 型DC的细胞数有促进作用,而与HBsAg联用后,其表达CD11c^ 、CD80^ 、CD86^ 型DC的细胞数增加更加显著。结论 佰安与HBsAg联用可增强DC的抗原提呈能力,活化T细胞,诱导细胞的免疫反应,可望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3.
我们在家兔绿脓杆菌败血症模型上观察比较了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氨曲南、哌拉西林等4种β内酰胺抗生素单次给药诱导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强弱,为今后临床合理用药治疗绿脓杆菌败血症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和模型建立:将体重为2?..  相似文献   
54.
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0月共收治破伤风患者28例,其中25例在入院48~96 h后合并肺炎,现报告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5例患者,全部符合破伤风及肺炎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30 ~ 68岁,平均49岁,于入院48~96 h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22例有咳痰,咳黄色痰9例,黄绿色痰2例,白色痰11例,其中2例痰液粘稠,25例均有发热,体温38.5~41℃,20例行气管切开,其中8例在上述症状出现前行气管切开,12例在上述症状出现后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55.
目的:系统评价多粘菌素E与其他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联合方案)与单药治疗方案(单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查找其联合方案与单药方案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截至2013年5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相关文献,其中死亡率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单药方案的死亡率显著大于联合方案的死亡率(OR:2.30,95%CI:1.28,4.13,P=0.005);临床疗效共纳入11篇文献,总体结果显示,单药方案优于联合方案[OR=1.59,95%CI:1.03,2.45,P=0.04],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前瞻性研究中,单药方案与联合方案没有显著性差异(OR:1.02,95%CI:0.53,1.94,P=0.96);微生物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结果显示,单药方案与联合方案的微生物根除结果无显著性差异(OR:1.25,95%CI:0.66,2.36,P=0.50);肾毒性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联合方案的肾毒性与单药方案的无显著性差异(OR:0.90,95%CI:0.31,2.61,P=0.85)。结论:联合方案在临床结果和微生物根除结果与单药方案相当,但在提高患者生存率上,联合方案要优于单药方案。多药联合治疗不增加多粘菌素E的肾毒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全国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实验室进行绿脓杆菌检测能力的验证。方法由 CNAS组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负责协调及实施,向全国参与本次能力验证的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单位分发“实验动物粪便中绿脓杆菌检测”样品,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反馈检测结果及报告。结果本次能力验证共有全国20个实验动物质检实验室参加,收到反馈结果和报告共19份。结果满意的实验室有16个,占80%;结果不满意的实验室有4个,占20%。结论国内实验动物质检单位整体具备可靠的绿脓杆菌检测能力,并进一步促进了参与实验室对实验动物病原菌检测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7.
目的:为了探讨在生产条件下采用哪种方法来检测抗绿脓杆菌外毒素—A血浆(马)的抗体效价更为可行。方法:本文对小鼠中和试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及胶乳凝集试验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实验显示,小鼠中和试验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特异性良好,结果稳定,但前者灵敏度比后者更高。而胶乳凝集试验由于胶乳抗原不易保存,其结果稳定性较差。结论:我们认为小鼠中和试验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时采用,双向琼脂扩散可作为初步效价的检测。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甘露糖敏感型绿脓杆菌制剂(PA-MSHA)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MHCC97 L并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和观察3组。对照组为空白组,观察1组予1.0×10^8/mL PA-MSHA处理,观察2组予2.0×10^8/mL PA-MSHA处理,观察3组予2.0×10^8/mL PA-MSHA+100 mmol/L甘露糖处理;观察各组干预后1、2、3、4、5、6 h细胞增殖率、细胞周期,测定干预前后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epG2和MHCC97L观察1组、观察2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观察3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各观察组Cyclin D1、PCNA和CDK2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21与p27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A-MSHA对肝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是抑制Cyclin D1、PCNA和CDK2表达,促进p21与p27表达通过对相关蛋白进行诱导,促使肝癌细胞周期发生变化,且整个过程中是通过肝癌细胞表面的甘露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9.
知母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知母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采用100%知母浸出液滤纸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 知母对以上细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结论 知母在体外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初步探讨几种常见非致病菌对无机砷(As3 )的抵抗作用.方法 采用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亚砷酸钠的方法研究各菌株对砷的耐受性,并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菌量计数,采用超低温捕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菌体中砷含量.结果 绿脓杆菌可耐受100 mg/L的As3 浓度,大肠埃希菌、白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均可耐受1 000 mg/L的As3 浓度;大肠埃希菌对As3 有一定的富集能力.结论 实验所用各菌株均对As3 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对As3 的转化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