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79篇
  免费   1248篇
  国内免费   439篇
耳鼻咽喉   61篇
儿科学   78篇
妇产科学   70篇
基础医学   572篇
口腔科学   116篇
临床医学   7226篇
内科学   1002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165篇
特种医学   8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638篇
综合类   10773篇
预防医学   1964篇
眼科学   105篇
药学   4020篇
  42篇
中国医学   12921篇
肿瘤学   601篇
  2024年   312篇
  2023年   984篇
  2022年   763篇
  2021年   1015篇
  2020年   989篇
  2019年   910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717篇
  2016年   885篇
  2015年   1023篇
  2014年   2187篇
  2013年   2010篇
  2012年   2806篇
  2011年   3177篇
  2010年   2850篇
  2009年   2625篇
  2008年   2620篇
  2007年   2234篇
  2006年   2069篇
  2005年   2122篇
  2004年   1844篇
  2003年   1598篇
  2002年   1397篇
  2001年   1162篇
  2000年   831篇
  1999年   674篇
  1998年   589篇
  1997年   514篇
  1996年   452篇
  1995年   365篇
  1994年   272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15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1.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对5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中48例经常规病理检查确诊,诊断正确率96%(48/50)。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方便、安全、可靠等,为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加以分享和阐述。方法选择我院儿科病房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使用静脉留置针患儿110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2.5±1.7)岁,男73例,女37例。根据症状、体征和临床诊断,均满足静脉输液的标准。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3~12 d,平均保留时间(3.9±1.4)d。结果 110例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患者,穿刺成功103例,成功率93.6%。使用过程中,发生液体外渗12例,占全部病例的10.9%;发生留置针脱出5例,占全部病例的4.5%;发生穿刺点红肿2例,占全部病例的1.8%。通过及时的护理处置,无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症状好转并消失。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提高,在护理过程中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缩短长度变化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再移位率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桡骨缩短长度均显著减小(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骨折再移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纠正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缩短,降低再移位发生率,有利于患儿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文献中皮肤针疗法治疗疾病的应用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计算机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皮肤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规律和特点数据库",对近10年运用皮肤针疗法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统计分析。总结皮肤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规律和特点。结果:皮肤针疗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应用频次最高的科属为皮肤科(287次),占所有科属频次的50.98%;皮肤针疗法临床疗效显著,其在临床中治疗疾患治愈率最高的为皮肤科,愈显率最高的科属为外科;穴位叩刺和循经叩刺治疗病种广泛,不同叩刺力度有不同适应症,相同疾病亦要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叩刺力度。结论:皮肤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规律和特点,且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在未来发展中,皮肤针的作用应被充分发挥,积极应用于更多疾病领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调式外固定支具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4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7例。A组行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B组行手法整复可调式外固定支具固定,比较两组末次随访第5掌指关节活动度和主观满意度。结果:随访4~10个月,两组患者第5掌指关节活动度(ROM)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主观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可调式外固定支具固定可为第5掌骨颈骨折提供可靠、有效的固定,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在传染性肝病患者中的护理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100例传染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实施浅静脉留置针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结果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达到91%,实施浅静脉留置针治疗后发生液体外渗2例,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未见患者发生留置针所致的全身感染问题及职业暴露。结论针对传染性肝病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8.
19.
痤疮可辨为阴、阳两证。阳疮者,缘患者劳汗被寒、玄府闭合,汗脂凝聚日久不得外排,蕴热搏结气血而生疮化腐,疮症为热为痛,此为易治;阴疮者,由阳疮转化而来,缘患者外感寒风、内伤生冷,且医者又重用寒凉、失于托透,以至气血冰凝,久不溃脓或溃脓难出,此为难治。根据难治性痤疮临床表现,其多类属于阴疮,以阳虚表郁、邪闭毛窍为致病之关键,其中表郁毛窍、邪闭肌腠为病之标,阳虚阴凝为病之本。治疗当以温阳透发、祛邪外达为法。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化阴滞、发阳透毒治其本,待阴邪发越,即用火针强开门户、消疮排脓治其标。标本兼治、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难治性痤疮在临床中能够安全有效地消除痤疮、改善皮损、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质量管理对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降低妇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从人、物、法、环四个方面查找原因,经过要因论证,确定主要因素,提出并落实降低妇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的对策,制定出留置针静脉输液及防范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标准化措施。结果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36%降至活动后的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预期效果。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妇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科室护理团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