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3篇
  免费   1264篇
  国内免费   895篇
耳鼻咽喉   84篇
儿科学   131篇
妇产科学   137篇
基础医学   1163篇
口腔科学   150篇
临床医学   1248篇
内科学   1786篇
皮肤病学   90篇
神经病学   379篇
特种医学   2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840篇
综合类   3821篇
预防医学   438篇
眼科学   135篇
药学   2096篇
  23篇
中国医学   1082篇
肿瘤学   1045篇
  2024年   268篇
  2023年   791篇
  2022年   605篇
  2021年   653篇
  2020年   533篇
  2019年   606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453篇
  2016年   522篇
  2015年   542篇
  2014年   725篇
  2013年   689篇
  2012年   919篇
  2011年   989篇
  2010年   891篇
  2009年   842篇
  2008年   794篇
  2007年   726篇
  2006年   613篇
  2005年   603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王爽  贾延劼  谢鹏  赵裕光  王运良  牟君  董为伟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671-7673,i001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13K)/AKT信号途径在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11/2004-04在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完成。分为对照组、P1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组和LY294002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nestin,NF-200和GFAP的表达;TUNEL评价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的AKT,caspase-9和bad的表达。结果:随着wortmannin和LY294002浓度增大,神经干细胞的形态变化逐渐明显,而且细胞凋亡率也逐渐增加。低浓度时(wortmannin浓度为5nmol/L,LY294002浓度为2μmol/L),神经干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意义(P&;gt;0.05);高浓度时(wonmannin浓度为50,100nmol/L,LY294002浓度为50,100μmol/L),神经干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低浓度组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Western Blot结果提示,随着PI3K特异性抑制剂浓度增大,磷酸化AKT的表达逐渐减弱。当高浓度woftmannin(20nmol/L)和LY294002(10μmol/L)抑制了AKT磷酸化后,磷酸化的caspase-9,Bad表达减弱。此外,将wortmannin组和LY294002组存活的细胞接种后,分化后细胞的NF-200,GFAP表达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神经干细胞存活依赖于PI3K/AKT途径的活化,其机制可能是PI3K/AKT活化后,促进了Bad和caspase-9等蛋白的磷酸化,抑制了细胞凋亡事件的发生。但是PI3K/AKT途径可能在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中的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内源性干扰物质对葡萄糖氧化酶(GOD)法测定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葡萄糖结果的干扰。方法根据《肾脏病学》的分期标准,将糖尿病慢性肾衰患者分成四期,分别用己糖激酶(HK)法和GOD法测定各期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葡萄糖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对照组和慢性肾衰各期中,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和肾功能衰竭期两种方法测定患者血清葡萄糖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GOD法低于HK法,校正方程分别为YHK=1.12XGOD-0.79,YHK=1.06XGOD-0.27。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尿毒症期和对照组两种测定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GOD法测定血清葡萄糖应注意在糖尿病慢性肾衰竭不同分期中,内源性干扰物造成血糖测定结果降低。  相似文献   
993.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靶向治疗Bcr-Abl+白血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I571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合成的Abl激酶ATP结合位点竞争性抑制剂。体外试验证实:STI571高度选择性抑制Bcr-Abl、c-kit和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或底物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而使其灭活;选择性抑制Bcr-Abl阳性细胞生长;诱导Bcr-Abl阳性细胞凋亡和分化;与IFN、DNR、Ara-C和HU有协同作用。对BCR-ABL基因转化小鼠有特异性的治疗作用。Ⅰ、Ⅱ期临床试验STI571治疗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效果显著,对CML急变和Ph~+急性白血病也有一定的疗效。白血病细胞对STI571体外耐药与靶基因扩增导致Bcr-Abl蛋白的过度表达有关,与P糖蛋白(Pgp)的过度表达也有关。体内耐药的机制与酸性糖蛋白(AGP)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患者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磷酸化AKT(p-AKT)、mTOR(p-mTOR)、4E-BPI(p-4E-BPI)和p70S6K(p-p70S6K)的表达特点、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ALK蛋白及p-AKT、p-mTOR、p-4E-BP1、p-p70S6K蛋白的表达.结果 81例ALCL患者中有51例(63.0%)表达ALK蛋白,30例(37.0%)不表达,ALK阳性患者预后优于阴性患者(P<0.05).71例患者中54例(76.1%)表达p-AKT,p-AKT的表达与ALK表达相关(P<0.05);57例(80.3%)表达p-mTOR,p-mTOR的表达与ALK、p-AKT表达相关(P<0.05);64例(90.1%)表达p-4E-BP1,66例(93.0%)表达p-p70S6K,p-4E-BP1及p-p70S6K的表达与p-mTOR表达相关(P<0.05),与ALK、磷酸化p-AKT表达无关(P>0.05).p-AKT、P-mTOR、p-4E-BP1及p-p70S6K的表达与预后无关(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ALK的表达、体质性症状对患者生存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LK的表达对生存的影响最大.结论 p-AKT、P-mTOR、p-4E-BP1和p-p70S6K在ALCL患者中均有表达,但在ALK阳性患者中表达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AKT、P-mTOR表达与ALK表达相关,提示在ALK阳性ALCL患者中存在AKT/mTOR通路的激活,但无明显的预后意义. 无关(P>0.05).p-AKT、P-mTOR、p-4E-BP1及p-p70S6K的表达与预后无关(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 表明ALK的表达、体质性症状对患者生存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LK的表达对生存的影响最大.结论 p-AKT、P-mTOR、p-4E-BP1和p-p70S6K在ALCL患者中均有表达,但在ALK阳性患者中表达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AKT、P-mTOR表达与ALK表达相关,提示在ALK阳性ALCL患者中存在AKT/mTOR通路的激活,但无明显的预后意义. 无关(P>0.05).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大鼠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LIRI)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1/2)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激活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每组15只。C组大鼠离体肺在IL-2离体肺灌流系统内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只通气和灌流150 min;IR组和DEX组大鼠离体肺在IL-2离体肺灌流系统中维持15 min后,停止通气和灌流60min后再通气和复灌75 min;DEX组复灌开始时于离体灌流液中加入右美托咪定10 nmol/L。C组和IR组分别于灌流75 min和复灌开始时在离体灌流液中加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肺泡损伤率(IAR)。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ERK 1/2、Akt m 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测定磷酸化-ERK(p-ERK 1/2)、磷酸化-Akt(p-Akt)蛋白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IR组和DEX组IAR、肺组织ERK 1/2、Akt m RNA表达量和p-ERK 1/2及p-Akt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DEX组IAR、肺组织ERK 1/2、Akt m RNA表达量和p-ERK1/2及p-Akt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大鼠离体LIRI,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ERK 1/2和Akt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96.
张蒙  甘华田 《华西医学》2006,21(1):192-193
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是生长因子超家族信号传导过程中的重要分子,可被多种细胞因子和理化因素激活,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如凋亡、增殖、代谢、生长转化、膜转运、分泌和趋化等,并在炎症、肿瘤、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炎症性肠  相似文献   
997.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时白细胞介素1(IL1)的变化及其意义。用MTT细胞增殖法观察了8只兔在冠状动脉结扎后1小时和2小时其外周血IL1水平的变化,并与冠状动脉假结扎的8只兔作比较。结果显示:单核细胞IL1水平于结扎后1小时及2小时均较假结扎组显著增高(P<0.002,P<0.001),其峰值与同时测定的血白细胞计数呈密切的线性正相关(r=0.9044,P<0.005),与同时测定的心肌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PKMB)活性呈密切的线性负相关(r=0.8960,P<0.005)。提示:急性心肌梗塞(AMI)时IL1的升高可能是促成血白细胞增多和参与心肌CPKMB活性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抑制或对抗IL1的药物对减轻心肌的缺血性损伤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115例HCC患者肿瘤组织中LKB1和PTEN蛋白的表达,分析两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115例肿瘤中LKB1阳性表达率仅为10.4%(12/115),PTEN阳性表达率为28.7%(33/115):两种蛋白共表达与缺失的比例分别为5.2%(6/115)和66.1%(76/115)。LKB1与PTEN蛋白双缺失更多出现在≥50岁年龄组(χ^2=7.968,P=0.001)、中-低分化HCC(χ^2=11.297,P=0.025)以及合并脉管癌栓的HCC(χ^2=6.797,P=0.011)中。LKB1、PTEN蛋白共表达与共缺失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36.5%(χ^2=10.969,P=0.00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脉管癌栓、PTEN缺失和LKB1/PTEN双缺失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KB1/PTEN蛋白双缺失是影响HCC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FLT3基因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序列测定,检测14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例急性杂合细胞白血病(AHL)、1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FLT3基因外显子20中的TKD点突变,分析其临床相关性。结果143例AML患者中9例(6.3%)存在FLT3TKD点突变(FLT3TKD+),阳性率显著低于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25.9%,P<0.01)。FLT3TKD+存在于AMLM2(3/53)、M3(3/40)、M5(2/23)、M6(1/2)亚型中。2例FLT3-TKD+患者同时存在FLT3-ITD突变,M2、M3各1例。在25例ALL、2例AHL、17例MDS和7例CMLBC患者中未检测到FLT3TKD+。测序分析显示TKD点突变累及密码子D835,未改变FLT3的开放式阅读框架,为错义突变。D835的第1个核苷酸G被T替换,即D835Y。FLT3-TKD+组和FLT3-TKD组在性别、年龄组成、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化疗缓解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L患者中FLT3-TKD点突变的阳性率显著低于FLT3ITD。TKD点突变累及密码子D835,为错义突变。TKD点突变可单独存在,也可与ITD同时存在。与FLT3-ITD相比,TKD点突变与高白细胞无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35例(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26例(在位内膜组),正常内膜2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半定量分析法分别检测OPN、PI3K、MMP-9在三组中的表达。分析异位内膜组织中OPN、PI3K与MMP-9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OPN、PI3K和MMP-9在三组中的表达的相关性。结果OPN、PI3K、MMP-9在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的表达高于正常内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异位内膜组中OPN和MMP-9在Ⅲ~Ⅳ期中的表达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I3K在Ⅲ~Ⅳ期与Ⅰ~Ⅱ期的表达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EMs患者异位内膜组中OPN、PI3K和MMP-9的表达与年龄和囊肿直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OPN、PI3K与MMP-9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两两之间具有正相关性(P 0. 05)。结论 OPN、PI3K和MMP-9在EMs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高表达,且两两呈正相关性,三者在EM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