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参阅近年来国内中医、针灸刊物报道的相关文献26篇,并结合自身开展砭石疗法治疗近视的临床实践与体会,就砭石疗法治疗近视机制及相关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认为砭石疗法治疗近视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2.
砭石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武 《光明中医》2009,24(9):1730-1731
目的:观察砭石疗法与药物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8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采用砭石疗法治疗,对照组(90例)采用药物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89%,对照组为72.2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砭石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3.
中国传统砭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述了曾失传的中医砭术及砭石的发现过程及砭石的理化特性及对人体的作用,探讨了应用砭石治疗疾病涉及的问题。总结了临床实践中摸索出的砭术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治疗常见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4.
《现代养生》2009,(5):F0003-F0003
《黄帝内经》记载“砭、针、”灸、药、导引按跷”是我国独立并存的五大医术,砭为五医之首。先人于远古时期以石刺病而产生了针灸的鼻祖——砭。  相似文献   
25.
<正> “贬石”,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极陌生的,对砭石疗法就更无从说起了。“砭术”是古人用石器在患病部位压、刺、擦,并逐步形成系统的医疗方法。砭石疗法作为一种独立的医术,最早的文字记载始见于《黄帝内经》,在我国民间一直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砭石疗法对中青年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伴随症状的辅助治疗作用,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 将92例中青年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砭石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睡前口服佐匹克隆片7.5 mg;砭石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砭石疗法治疗,每周1次、每次40 min、30 d为1个疗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减少率评估2组患者的失眠改善率,记录治疗前后2组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的5-羟色胺(5-HT)水平。比较上述各项2组间差异。结果 治疗开始前,砭石组与对照组的ISI、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治疗1个疗程后,砭石组的失眠改善率为 93.5%,高于对照组的76.1%(P < 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ISI、SAS及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血清5-HT水平高于治疗前(P均< 0.05);砭石组患者的ISI、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 砭石疗法安全、环保,有助于改善中青年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及伴随症状。砭石疗法辅助治疗慢性失眠及其伴随症状的机制可能涉及神经递质5-HT。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熨烫治疗盆腔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抗炎治疗,2g头孢曲松钠+40mL0.9%氯化钠,1次/d,静滴;0.4g甲硝唑+40mL0.9%氯化钠,静滴,1次/d。治疗组40例中药保留灌肠(丹参30g,青天葵10g,黄柏25g,蒲公英20g),加水浸泡40min,大火烧开,小火煎40min,滤汁150mL,倒入容器,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暴露肛门,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推注药液,后注5mL~10mL温开水,缓慢拔出;中药熨烫(白芷30g,干姜10g,花椒20g,桃仁6g,益母草30g,陈皮15g),温火炒热后放入袋中,放小腹处行熨烫热敷处理,观察局部皮肤热度,30min/次,1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熨烫治疗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砭石热熨背部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砭石热熨背部辅助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临床总有效率实验组93.33%,对照组73.33%;实验组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改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E、PEF、PEF变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砭石热熨背部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效果显著,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0.
正九针是指针、员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等九种针具。九针之名始见于《内经》,共有3篇专论九针的文献,即《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官针》及《灵枢·九针论》,详细介绍了九针的大小、形状、用途以及创立理念等,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中的毫针、长针、大针,在《内经》时期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