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何学斌  罗济民  王华 《中国针灸》2003,23(6):374-375
习针者 ,无不知九针 ;针籍者 ,无不载九针。古有《针经》之谓、堪为针灸医书之精粹的《灵枢经》 ,合计八十一篇 ,其首篇即以“九针十二原”名之 ,并明言“虚实之要 ,九针最妙” ,可见“九针”在医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灵枢·九针十二原》具体论述了“九针”的名与形 ,指出“九针之名 ,各不同形” ,以针、员针 ,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合称“九针”。然而 ,若据此而认定“九针”即为九种不同针具的简称 ,仅从名与形上分析问题 ,乃欠深入。《灵枢》何以“九针”为名 ?九针之内涵是否均为针形 ?九针之外是否再无创造 ?…  相似文献   

2.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日镌针……八日长针,长七寸。九日大针,长四寸。”芒针即是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长针”演变而来。芒针治疗从主导思想到选穴配方,均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正火针属于九针中的一种,《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记载九针分别为针、圆针、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其中"九曰大针,长四寸……尖如梃,针锋微圆"。此处所谓的大针,即为火针疗法的专用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所长师怀堂教授根据古代九针,开始致力于"新九针"器具的研究开发和临床推广。新九针包括磁性圆梅针、毫针、梅花针、三棱针、铍针、锋钩针、针、针、圆利针、火针。  相似文献   

4.
正九针之名,《内经》中早有记载,后世医者,虽有继承,但渐流失。直到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阅古籍,参新论,将中国古代九针与现代医学、科学技术融合起来,创立了一套独特的针灸疗法,即"新九针疗法",九针才重归大众视野。新九针虽源于古九针,但是在针具、针法以及临床应用上都与古九针有很大区别。1新九针针具的创新古有九针(镵针、员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今有新九针(镵针、磁圆梅  相似文献   

5.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在旧石器时代末和新石器时代中,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石器(砭石)治病。商周以后,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针具的进一步改进,青铜针、银针、金针、铁针都相继问世,其种类也随之增多,古之“九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之产物。“九针”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即镜针、员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由于其针型各异,治法有别,进一  相似文献   

6.
Tu针辨     
曾上Jie 《中国针灸》2002,22(4):282-283
■针"是《内经》中所记载的古九针之一。它的渊源和其他的针具一样,都是来源于远古 的"砭石"。"■",《说文》解释是"锐器也"。在《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字 典》等工具书中,都解释为古时候的一种刨土工具。对"■针"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的《灵枢经》中。《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九针 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针,长一寸六分……■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灵枢·官 针》又说:"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针于病所,肤白勿取";《灵枢·九针论》也说: "■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  相似文献   

7.
习针者,无不知九针;针籍者,无不载九针。古有《外经》之谓、堪为针灸医书之精粹的《灵枢经}),合计八十一篇,其首篇即以“九针十二原”名之,并明言“虚实之要,九外最妙”,九针在医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九针之名与形已具体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然九针之义却未见论及。就针形而言,针之本义为“所以维也”(见《说文解字》),针尖锐利、针身细长是其基本外形。如果说毫针、长针等之外形近于针形,“未如剑锋”之被针则更近于刀形,《灵枢》以“九针”合称,除名形之外,似另寓义也,即何以应九之数的问题。考之古籍…  相似文献   

8.
长针是古代常用的一种针具。《灵枢·九针十二原》:“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说明了长针的特点和应用。而《灵枢·九针论》进一步解释曰:“八风伤人,内含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取法于纂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者也。”  相似文献   

9.
《内经》有多篇关于九针的详细论述,对后世针具针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后世针灸临床并未真正实现九针的应用。员针为九针之一,因其针尖如“卵形”的钝头设计,后世临床多用以体外揩摩之用,未能发挥其作为针具的真正用途。本文介绍基于《内经》对员针针具的挖掘复原,探讨员针当为刺入肌肉“分间”以治疗肌痹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灸学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热熨法”、“灸法”和“砭石”;“砭石”的出现是我国针术的萌芽。 到了商代,随着青铜器的发展,出现了《内经》中记载的九针:镵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金属针刺工具的应用,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新九针镶针疗法是指用镄针刺激穴位或划割人体某些部位(如皮肤、口腔黏膜等),起到治疗疾病作用的针刺方法。镌针为古九针之一,久已失传。其记载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一日缓针,长一寸六分……镶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现就镌针针具革新与操作方法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2.
《内经》中引用早期医学文献达数十种之多,《内经》的许多篇章即为传承和发挥这些古医经之作,其中“九针之经”(亦称《针经》)是《内经》撰著者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古经之一。“九针之经”写成于Ao针、毫针等九种金属针具发明之后,有9篇、60篇和81篇等多种不同的样本。九针的使用,不仅带来了医疗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在针刺治疗的长期实践中促进了经脉、络脉及俞穴的进一步局长,从而完成了人体经络系统的构建;对经络的深入认识与把握又推动了脉诊的进步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内经》九针的出现为后世针具及刺法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后世针灸临床并未真正实现九针的应用。员利针为九针之一,本文以员利针为例,介绍陈立新先生遵于《内经》,挖掘复原九针针具及诊治规律的探索。详述基于《内经》的员利针针形、针法及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4.
《内经》对徐疾补泻手法,在《灵枢》和《素问》中分别予以不同的论述。《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而《素问·针解》却用“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疾按之”述之。对于第一段经文,《灵枢·小针解》就  相似文献   

15.
新九针铍针疗法,是以铍针刺激穴位或特定区域及将铍针烧至灼热,烙割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铍针亦是古代九针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五日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灵枢·九针论》:“五曰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  相似文献   

16.
"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晓飞  冀来喜 《河南中医》2006,26(11):63-64
“秩边透水道”针法来源于《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描述“九针”时曰:“……八曰长针,长七寸……,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灵枢·癫狂》篇载“内闭不得溲,骶上以长针”此处“内闭不得溲”当属癃闭证,本句意为针刺治疗癃闭证,应在骶上用长针深刺。临床也有人使用秩边透水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针法[1]。经过冀来喜博士多年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效果显著,并将这种针法命名为“秩边透水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来自前列腺专科门诊,共计51例。全部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NBP)和前列腺痛(PD)患者。年龄最大50岁,最小20岁,平…  相似文献   

17.
芒针提胃针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针疗法是运用长针刺激穴位而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因其针具细长如麦芒而得名,系由《内经》“九针”中的长针发展而来。芒针疗法针法独特,可疏导脏腑经络气血,并通过经络感传使气至病所,达到普通毫针治疗难以企及的效果。芒针提胃针法为芒针应用于临床的一种特殊刺法,传于一杭州老中医,初始用于治疗胃下垂,经我们长期临床应用实践,发现此针法对胃下垂:神经性呕吐、胃肠功能紊乱、顽固性呃逆等多种临床顽症,都有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8.
《内经》论述针灸治疗急症内容丰富,有不少特点,对后世针灸治疗急症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兹述要之。一.针具推崇员利针《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员利针者,大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员利针长一寸六分,末端尖锐,中部略膨大,针身反细  相似文献   

19.
民间特种针法─—小宽针疗法张红英(山东省德州地区医学科学研究所,253016)小宽针疗法是在古代九针中锋针、铰针、长针、大针等形状规格大小的基础上研制出六种型号不同的剑形钢针,根据《灵枢·官针篇》经刺、络刺、分刺、输刺、短刺的原理结合拔火罐、按摩形成...  相似文献   

20.
补泻刺法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补泻刺法的形成与演变100700中国中医研究针灸研究所黄龙祥针刺法中最为复杂、分歧最多者,莫过于补泻刺法,《内经》所载针刺补泻法中均提到“静以久留”的特点,而儿针中只有毫针才具有“静以徐往,微以久留”的特点(《灵枢·九针十二原》)。可见,针刺补泻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