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熊正国  张长城  袁丁 《山东医药》2007,47(20):112-113
皂角刺,又称天丁、皂针等,是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主要产于江苏、湖北等地,全年均可采收,民问及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祖国医学认为,皂角刺能“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胞衣不下,杀虫”,“定小儿惊风发搐,功痘疮起发,化毒成浆”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皂角刺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抗凝血和抗癌等作用。现将皂角刺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2.
仙方活命饮源干《校注妇人良方》,全方由银花、甘草、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天花粉、防风、贝母、白芷、陈皮13味药组成,主治痈疡肿毒初起。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用该方治疗妇科疾病,每获良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63.
皂角刺与其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药品监督检查中发现皂角刺伪品较多,其中以野皂角刺和酸枣刺最为常见。现将皂角刺与其两种伪品从来源和性状上对比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64.
1997年春节过后 ,一年已五旬男性农民 ,以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入院。入院时神志不清 ,谵语 ,双下肢有大片瘀斑 ,因血压 70 / 5 0 mm Hg,故未作胸透即送入病房。经抗感染 ,抗休克治疗 ,至第 3日血压升至 110~ 12 0 / 70~ 80 mm Hg。休克刚获纠正 ,旋即出现高热 ,达 4 0℃ ,证见咳嗽喘促 ,两肺可闻干湿性罗音。经胸透及拍胸片 ,见右上肺有两个液平 ,其上并有一个小空洞。 A超探查 ,右肺两脓腔分别为 4 cm及 9cm,定点穿刺 2次 ,均未成功。经选用卡那霉素加红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地塞米松及输血支持 ,中药用桔梗汤、苇茎汤合五…  相似文献   
65.
皂角刺提取物体外抑菌杀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建建  时鹏  黄涛  张凯  吴大畅 《医药导报》2013,32(3):300-302
目的探讨皂角刺提取物对实验室常见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杀菌作用。方法制备不同溶剂不同浓度的皂角刺提取物,采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杀菌作用,二倍稀释法测其最低抑菌浓度。结果皂角刺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念珠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杀菌作用不明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杀菌作用。皂角刺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5.0 mg.mL-1;皂角刺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mg.mL-1。结论不同溶剂、不同浓度的皂角刺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66.
正文:徐志瑛是第三、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国医名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五十余年,对内科危急重症、疑难杂症治验丰富。现介绍徐志瑛老师治疗杂病医案5 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皂角刺联合肉桂的抗肿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皂角刺联合肉桂对4T1小鼠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建立小鼠乳腺癌4T1皮下移植模型和肺转移模型,2种模型小鼠均随机分为对照组、肉桂组、皂角刺组、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24d后分别计算抑瘤率、肺转移率及免疫器官指数,通过明胶基质金属酶谱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用ELISA检测荷瘤小鼠血清中的I型胶原(Col-I)、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总超氧化酶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探讨抗肿瘤机制。结果皂角刺及肉桂对肿瘤细胞增殖无显著的抑制作用。联合治疗组能协同抑制小鼠4T1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抑瘤率为46.19%,肺转移率降至67.72%,抗肿瘤疗效较皂角刺组和肉桂组好,并可改善皂角刺单独用药导致的荷瘤小鼠体质量下降;增加血清CAT、T-SOD和TIMP-1表达及免疫器官脏器指数,降低PAF、MMP-2和MMP-9表达。结论皂角刺联合肉桂药酒在抗肿瘤及抗转移方面有协同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抗血栓和免疫能力,调节Col-I、TIMP-1、MMP-2和MMP-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皂角刺总黄酮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对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皂角刺总黄酮能够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皂角刺总黄酮作用48小时后,HCT116细胞透射电镜可见核固缩、碎裂和凋亡小体等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皂角刺总黄酮可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中药以假充真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就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几种以假充真的中药,鉴别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0.
皂角刺总黄酮对小鼠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中药皂角刺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利用酶联检测其对ICR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结果:中药皂角刺对TNF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对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可能是中药皂角刺抗癌活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