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78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608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38篇
  4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探索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和CT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69例符合诊断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转归。结果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均有:①头部加速或减速旋转剪应力伤;②伤后即刻出现昏迷,少有中间清醒期;③入院时均有瞳孔异常变化、生命体征紊乱、格拉斯哥昏迷记分≤8分;④CT影像可有弥漫性脑肿胀、脑室脑池受压、变形甚或消失,弥漫性脑密度减低伴脑实质内散在小点状出血灶,直径<2.0cm,中线多无移位或<0.5cm,少数可合并较大硬膜外/下血肿。结论 依据临床和CT征象可明确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该类患者病情重,死亡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992.
在护生实习过程中,妇科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科室,是护生必须要轮转的一个科室,但妇科教学内容多、相关知识抽象而实习时间短是一个现实问题。让实习护士在短时间内了解并掌握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是目前护理带教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CAI)在医学教育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的形式输入计算机,制作成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超声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浅表淋巴结病变筛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均行超声及CT检查的96例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根据病理组织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淋巴结组(n=41例)和恶性淋巴结组(n=55例)。根据超声、CT检查结合病理学诊断,描述不同类型浅表淋巴结的声像学特点。采用Kappa一致性得到CT、超声及两种检查方法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根据高频超声图像测量淋巴结最长径值、最短径值,采用血流频谱多普勒彩超和流量计算公式测定血流阻力指数(RI)、动脉收缩期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结果:CT诊断准确率显著低于超声和联合检测(P<0.05);CT误诊率显著高于超声和联合检测(P<0.05);CT、超声、联合检测的AUC值分别为0.617、0.723、0.787,其中联合检测AUC值最高(P<0.05)。良性结节组患者行超声检测的最长径值、最短径值及RI值显著低于恶性结节组患者(P<0.05);良性结节组患者的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显著高于恶性结节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行超声检测浅表淋巴结的最长径值、最短径值、RI值、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定量值联合预测的AUC分别为0.753、0.686、0.787、0.698、0.897,其中定量值联合预测的预测价值最大(P<0.05)。结论:CT与超声联合和超声检测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准确率较CT高,且联合检测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具有相同诊断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中浅表淋巴结的最长径值、最短径值及血管RI值、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的联合检测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前肢运动功能及情绪相关脑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方法选取22只健康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6只)、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正常组(4只)。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模型,假手术组手术中不阻断大脑中动脉,正常组不予以特殊处理。术后,实验组大鼠进行CIMT治疗。术前、术后7d、术后22d,采用错步实验(FFT)对大鼠的前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术后7d及22d,采用微型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micro PET)对大鼠情绪相关脑区的葡萄糖代谢情况进行扫描。 结果实验组缺血期血流值占基础值的比例(0.23±0.01)与对照组缺血期血流值占基础值的比例(0.24±0.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实验组、对照组大鼠错步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与术后7d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大鼠术后22d的错步率显著降低(P<0.05)。与组内术后7d比较,实验组大鼠术后22d伏隔核的葡萄糖代谢水平较高(P<0.05)。术后7d,实验组和对照组右侧中脑腹侧背盖区呈明显激活状态。术后22d,实验组情绪相关激活脑区位于右侧岛叶皮质、伏隔核及中脑腹侧背盖区。术后22d,对照组右侧中脑腹侧背盖区的葡萄糖代谢水平(1.72±0.04)较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增高(P<0.05)。 结论CIMT可提高MCAO大鼠患侧前肢的运动功能,同时可能会引起其产生厌恶情绪,关注并消除CIMT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对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产后胎盘植入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病理表现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产后胎盘植入患者,年龄24~39岁,平均(30.6±2.5)岁。14例中10例行MRI检查,另4例行CT检查,总结其MRI及CT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14例均确诊,子宫体积不同程度增大,MRI表现为子宫内见混杂信号团块影,局部内膜及结合带不完整,边缘模糊甚至中断。孕龄短的胎盘表现为单纯的团块状结构,孕龄长的胎盘具有特征性的叶状、结节状结构。以子宫肌层为对照,T1WI病灶表现为等低信号,与宫壁分界欠清,T2WI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影,内散在条状及点状低信号,病灶侵入肌层,肌层局部明显变薄,3例累及浆膜层;CT病灶则呈稍低密度,边界不清;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类似“花瓣”样,其强化程度高于子宫肌层,坏死区无强化表现为“裂隙”状。结论 MRI较CT能更清晰显示植入胎盘的形态、位置及深度,对病变程度的判断与病理分型基本一致,是诊断产后胎盘植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效果,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收治急性大面积脑梗死18例,入科后根据脑梗死的部位,采用额颞顶或颞顶枕部大骨瓣切口,星型剪开硬脑膜。术中切开蛛网膜,颞肌与脑组织粘附,四周与脑膜固定。皮下留置引流管24~48小时引流量明显减少予以拔管。结果:急性大面积脑梗死18例中恢复良好8例,中残6例,重残3例,自动出院死亡1例。结论:对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价0.45T永磁MRI在膝关节慢性疼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膝关节慢性疼痛患者计68个膝关节的CR平片、29例患者CT横断面容积扫描图像以及68个膝关节MRI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其中43例与关节镜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R检查:阳性27个膝关节,阴性41个膝关节;CT检查(29例计58个膝关节):患侧阳性23个膝关节中,其中关节积液19例、关节内及其周围囊肿7例、半月板损伤5例,关节面增生、硬化17例;阴性6个膝关节;MR检查阳性59个膝关节中,软骨损伤4例、关节积液35例、内侧半月板损伤4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39例、半月板半脱位5例、关节内及其周围囊肿13例;阴性9个膝关节。关节镜检查(43个关节):软骨损伤2例、关节积液23例、内和(或)外侧半月板损伤共33例、半月板半脱位5例,关节内及其周围囊肿7例等。 MRI、CT、CR检查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符合率分别为83.72%(36/43)、59.09%(13/22)和11.62%(5/43)。结论低场MRI在明确膝关节慢性疼痛病因方面明显优于CR平片及CT,应列为首选检查方法;引起膝关节慢性疼痛的最主要原因为半月板损伤,其次为关节积液。  相似文献   
99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放射治疗的发展已有了长足的进步。X-刀、γ-刀和适形放疗技术日臻成熟。现就近10年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AV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104例AVM患者平均年龄为32.13岁。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头痛、癫痫、肢体瘫痪等。主要累及双侧额叶30例、颞叶28例、顶叶16例、枕叶14例、颞-顶区9例、基底节12例、小脑9例、胼胝体5例等。典型表现为畸形蜂窝状血管团及增粗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DSA诊断AVM的敏感性为97.5%,其次为MRI,敏感性为74%,头颅CT的敏感性为43%。结论:DSA是诊断AVM的最敏感的方法,对于突发的颅内出血、头痛、抽搐、瘫痪的青少年患者应行头颅DSA和MRI检查,以便及时发现AVM病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脑利钠肽(BNP)水平联合肺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预后的价值。 方法:选取100例HF患者,根据5年随访的患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54)和死亡组(n=46)。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 BNP 水平;回顾肺动脉CT 结果,比较右肺动脉直径(RPAD)、室间隔厚度(IVST)、升主动脉直径(AA)、降主动脉直径 (PA)、左肺动脉直径(LPAD)以及主肺动脉直径(MPAD)。结果: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血清BNP水平、RPAD、LPAD显著 降低,IVST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NP水平与RPAD、LPAD呈正相关,与IVST呈负相关,差异均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一指标评估相比,BNP水平联合肺动脉CT评估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 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升高(P<0.05)。结论:BNP水平联合肺动脉CT评估老年HF患者预后的特异性、灵敏度以 及准确度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